?子貢贖牛
6月28日上午8時,胡友平告別儀式在蘇州市殯儀館千秋廳舉行。告別儀式結束后,這位以血肉之軀堵住車門、守護一車兒童的英雄被火化,骨灰盒由家屬帶回。
當天下午,胡友平家屬和蘇報記者取得聯系,通過《蘇州日報》對大家的關心慰問表達衷心的感謝,并通過該報記者向外界表示:
近段時間來,我們收到了方方面面的關心和慰問,心意收到,也特別感謝大家。遇到這樣的情況,相信任何有正義、有愛心的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經過家人的一致商議,我們決定不接受捐款捐物,也希望不再被打擾,只愿逝者安息,家人們能盡早回歸平靜的生活。 如果有愛心人士想要為傳遞正能量捐款捐物,建議他們可以捐給各地的見義勇為基金會。
胡女士的家屬為何要拒絕愛心人士的善款,反而呼吁大家向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這引發了眾人熱議。
讓我們做一個邏輯思維的體操,推演一番其中荒謬之處。
首先,見義勇為基金會的宗旨之一,想必是扶助見義勇為者的家屬,做好善后工作,免得英雄“流血又流淚”。既然如此,這個基金會如果給家屬提供財物方面的資助,胡家人是收,還是不收?
如果胡家人扭扭捏捏收下,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地通過見義勇為基金會,平白多出一道程序,多出一層“火耗”?
小粉紅說美國的基金會都是用來避稅的,那中國的基金會…難道是用來養關系戶的嗎?
不由得想起了一個經典笑話:
做廚子的父親讓兒子把冰箱里的豬肉拿出來又放回去,如此反復若干次,問他得到了什么。兒子茫然,父親說,看你的手上,是不是沾了一手的油水啊?
如果胡女士的家人性本高潔,堅決不受這筆撫恤金與補助,其實并不能達到“傳遞正能量”的目的。因為胡家人以這個“正能量”的舉動,把見義勇為者的家人的道德閾值,推到了一個常人難以模仿的地步。
例如,下回其他見義勇為者遭遇不幸,其家人接受撫恤與捐贈,就會遭遇某些衛道士的詰難:
上回胡女士見義勇為去世,家人都沒有收一分錢,你們怎么好意思拿錢!你們吃著英雄的血饅頭,寒了全社會的心!
你猜,在下下回遇到關乎個人安危的緊急事件時,沖上去的英雄會不會猶豫身后事,會不會沖一半又退下來?
不由得想起了兩千多年前子貢贖人的故事:
魯國有一條法規,把國外當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來,可以在魯國得到報銷的金額。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了一個魯國人,但并不去換取國家賠償金。孔子批評他,魯國富人不如平民多,更不是每個魯國人都像你這樣富裕,你把別人綁在火上烤,誰還會吃力不討好地去贖人呢?
從這個角度看,胡友平家人的高風亮節,反而成了沽名釣譽的代名詞,肯定違背了胡女士挺身而出的初衷。
所以于情于理,胡家人都不應該搞出這樣的正能量新聞!
如果聯想到胡女士月薪3500元的生平,以及全家住在1994年建成的舊樓里(還是住在沒有電梯的第6層頂樓),那么大家完全可以理解,胡女士的接受愛心人士的捐贈,并無損于她英雄的德行。
?歡樂英雄
胡友平去世后,鳳凰網記者王之言、燕青等人實地走訪了胡女士工作和生活過的蘇州姑蘇區,她的老家江蘇淮安茭陵村,以及她社交網絡上的眾多親朋好友。
7月1日,鳳凰網發布了《我們所認識的胡友平》一文,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更真實的胡女士。
簡單地說,胡友平既有與人為善、笑對生活的親和力,也有愛好顯擺、做點微商賺錢的世俗感。她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真實的人。
胡友平是江蘇淮安市茭陵村人,上世紀90年代初,蘇州一家紗廠來淮安招工,選中了好幾個村里的女孩子,其中就包括熱情、勤快的胡女士。
胡友平就這樣在蘇州工作、結婚、生子,然后在“發展的陣痛”中下崗,當過家庭主婦,應聘過月嫂,干過包月小時工。代理胡友平的家政公司在發布的聘用信息中有如此的描述:
編號0054320,長相干凈清爽,有親和力。
然鵝,在“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家政行業,年齡偏大的本地人胡女士顯然競爭不過更年輕,更能吃苦的白完省、蘇北省年輕人。
這讓人到中年的胡女士壓力山大。
例如2020年5月,胡友平決定賣掉西環路的二手房為兒子買婚房,湊出53萬準備兒子的婚房與婚事,同時還要關心年過八旬、經歷過腦梗、患有糖尿病的老母親。
就在這一年,50歲的胡友平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加入崛起的微商浪潮,試著下海創業,當一個“老板”。
于是,她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涂著紅唇、描了眼線、打理了一頭精致微卷短發,擺了個成功人士的pose,成為了“XXX董事、XX大健康聯創股東、XX省級經銷商”。
據說,胡女士并沒有賺到什么錢,但她很享受這種朋友圈反復曝光的時刻,還拍過視頻調侃自己:
老美女臭美,臭美臭美。
更重要的是,胡友平顯然很滿意這張照片,即使后來不干微商了,也一直用它作為微信頭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2022年,胡友平的兒子結婚了。她穿了一條紅色旗袍,上面繡著金色的花。當新人敬茶改口時,胡女士笑得合不攏嘴,連聲祝福兒子兒媳:
和和美美,幸福美滿。
綜上所述,胡女士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一位過著平平淡淡日子的老百姓,她并沒有想過成為一名英雄、更沒有絲毫成為圣人的覺悟。
她當然有小缺點,認知也有限,但她愛笑愛生活,這樣的人足夠地真實。
古龍在《歡樂英雄》中寫到:
誰說英雄寂寞?我們的英雄就是歡樂的。
那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沒有之一。
?月薪3500,為什么要拼命
疫情放開后,胡女士重返家政界,機緣巧合之下,她接受中介勞務公司的勞務派遣,成為蘇州日本人學校的校車引導員。
校車引導員當然屬于校車乘務員的一種,他們的職責是將孩子送到車站,安全交給家長。
那么,校車引導員是不是安全員啊?
按照負責“蘇州日本人學校”校車運營的一位經理介紹:
引導員早晚各跟車一趟,主要工作是核對乘坐校車的學生名單,確保發車前學生與座次對應無誤(注:蘇州日本人學校的學生是固定座位的),當有孩子請假,需要在簽到本上勾一下,及時說明情況。
顯然,這份不兼職安保工作的工作,薪水并會不高。
這也得到了《財新》等媒體的證實。
蘇州日本人學校校車是外包給中國校車公司運營的,校車公司自行招聘司機和乘務員。而校車公司也不跟司機和乘務員直接簽訂員工合同,而是通過勞務公司派遣。
有熟悉蘇州校車勞務派遣的網友爆料稱,雖然學校付給第三方勞務公司的實際費用,大約是8000元。但像胡友平這樣通過第三方勞務公司派遣給校車公司的乘務員,業內一般稱她為“跟車阿姨”,每月月薪3500元。
這里我們不討論勞務公司為什么賺得比派遣工還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只是需要強調一點:
從工作內容與薪資水平看,雖然胡友平是乘務人員,是校車引導員,但不是安全員,更不是電影中的“中南海保鏢”,在遇到危機生命的突發事件時,她擁有緊急避險權。
(《中南海保鏢》上映時,我還在上中學,當時和幾個同學連夜逃課去看…)
片面地強調引導員胡友平“對孩子的安全負有責任”,宣傳她的去世是“敬業愛崗的體現”,這種說法不符合邏輯,也站不住腳。
但這更凸顯出胡友平的偉大。
日本媒體報道的細節,與我國官方通報中的細節,存在一些細節的差異。
例如日本NHK援引“共同社”對校車兒童家屬的采訪(出事校車中有跟車的兒童家屬,其中以全職主婦居多),重點說到:
胡友平不只是一次制止犯罪,而是短時間內先后兩次挺身而出。
2024年6月24日16時許,共有2輛校車同時駛入事發地,蘇州高新園區新地中心公交車站,兩輛都是黃色校車,每輛載有約20名學生。
一名50多歲的男子拿著刀沖向第二輛校車,正是由于胡友平的舍命阻攔,在肩部被刺中的情況下依然以身軀擋住車門口,才使得兇徒放棄沖進校車、沖殺整車小學生的企圖。
然后,兇徒轉而揮刀攻擊校車旁尚未上車的一對母子(均為日本籍),胡友平再次“挺身而出”,將兇徒從背后“死死抱住”,旁邊的家長和站臺上的交通協管員趁機沖上前來,最終聯手將兇徒制服,可她卻倒在血泊中。
胡友平被緊急送往3公里外的蘇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搶救,一位ICU值班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因為有一刀刺中了心臟,胡友平出現了失血性休克,當天夜里就不行了。
這些細節令人淚目。
什么是英雄?身高158厘米、體重56公斤、距離55歲生日不到一個月的胡友平,兩次不顧安危沖向歹徒的胡友平,肯定是真正的英雄。
是什么讓愛說愛笑愛自拍,還熱愛賺點小錢的胡友平舍生忘死,勇于犧牲的?
這顯然不能強行拿“責任心”、“敬業精神”來解釋。月薪3500還不能讓正常人賣命,還是連續兩次賣命——如果僅僅是為了守護校車內的安全,校車引導員胡友平似乎沒有第二次挺身而出的必要,反正受害人還沒有登車,我還得守住車門,守著車上的孩子呢。
也不能用“腦子一熱就上去了”來解釋。如果胡友平真是“一時沖動逞英雄”,在第一波襲擊后,肩頭中刀的她腎上腺素退去,無論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會感受到痛苦、疲憊和恐懼,很可能就沒有勇氣第二次阻止犯罪,從而受到致命傷害了。
甚至還不能從崇高的道義、利他主義的教育去妄加揣度。因為從鳳凰網記者的采訪中,我們得知胡友平親屬及朋友圈對她的評價,是“一直乖乖的”,“友善隨和帶著笑”,“喜歡和鄰居朋友搞好關系”,“有些機靈勁”的普通人,平時不喜歡講大道理,也看不出所謂的英雄氣。
我認為,正是因為胡友平熱愛這個世界,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善意,所以才在關鍵時刻自愿地挺身而出的,捍衛這個世界的真善美,她代表的不是蘇州人,不是中國人,而是代表著人類最光輝的…人性之光。
首先,胡友平對蘇州是有感情的。她是通過招工進的城,然后在城里生活了30余年,她喜歡和老鄰居們拉家常,喜歡做點心,喜歡把做好的點心送給鄰居們嘗嘗,收獲大家的稱贊。甚至于,她對于老房子能賣出1.8萬/平方米的價格也很滿意,覺得蘇州這些年的發展很好,從外地趕來工作的人很友善。這些都很好,很好。
其次,胡友平與家人睦鄰友善,對家庭看得很重。例如她在兒子結婚后,先后7次在朋友圈中發兒子兒媳的合照,還熱烈地說:
兒子,我喜歡你媳婦呀。
很顯然,和每一個中國家長一樣,胡友平希望早日抱上孫子/孫女,希望節假日帶著一家子人,回到老家去看望80歲的老母親,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測,胡女士雖然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但從日常生活、家庭和諧中領悟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想?
所以,在一車兒童遭遇生命危險時,胡女士本能地聯想到未來的孫子/孫女,想到了一個個即將失去孩子的家庭,她不顧一切地沖上去,不但保護了一車孩子,還保護了校車外被襲擊的一對母子。
最后,胡友平與坐校車的人相處頗佳。例如在胡友平看來,這些小學生有的說著聽不懂的日文,有些說著怪模怪樣的中文,但他們秩序井然,對司機與引導員彬彬有禮,看上去不是驕橫的熊孩子;而同車的跟車媽媽(家長輪流排班,配合引導員工作)也很有禮貌,還與中方工作人員分享壽司、水果。
而據鳳凰網記者的采訪,有不止一位“跟車媽媽”說,她們所認識的胡友平是“一個看起來很隨和的人”。
胡友平是為了保護校車兒童及家屬而勇斗歹徒的,她去世后,那條校車線路上所有的日本媽媽都買了花放在車站,日本家屬都自發捐款了,蘇州日本人學校、日本幼兒園都組織日本家庭緬懷這位英雄,在校學生家庭全部參加。
試想一下,如果乘車的是一幫鼻孔朝天的龍傲天,跟車的是一幫頤指氣使的貴婦,管理者是卡扣3500元工資還要求你加班奉獻的天龍人…胡女士還會拼命守護嗎?
——可雞兒拉倒吧,月薪3500的人拼什么命啊!
因此,感受到世間美好事物的胡友平女士,為了心中的美好,為了眾多家庭的美好,“雖萬千人吾往矣”,而這樣知感恩的人、講美德的社會,也值得她保護。
這才是“月薪三千五還玩命”的符合邏輯的解釋。
?詭異的英雄身后事
現在,該談談胡友平女士的身后事了。
月薪3500元的胡女士去世了,家人還不敢將噩耗告訴胡友平母親,她本不寬裕的家庭該不該接受捐贈?
這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用金錢衡量生命固然是蠢,但用道德綁架英雄的家庭,那是純粹的壞。
那么,胡友平的家庭為什么宣布不接受捐款?我們逐條分析新聞中的措辭。
經過家人的一致商議,我們決定不接受捐款捐物,也希望不再被打擾,只愿逝者安息,家人們能盡早回歸平靜的生活。
在6.24校車遇襲事件后,確實有群眾來到出事的站臺獻花,但并沒有人打擾胡女士的家庭。僅有鳳凰網、財新等媒體派出專業記者去拜訪胡友平生前居住的小區,還原她的生平。
但是,當胡友平的家人婉拒采訪時,鳳凰網記者表示理解。他們沒有貿然上門,更沒有為了搞個大新聞,而去采訪胡女士的老母親。
因而避免打擾,回歸平靜生活的說辭,不太能服眾。
再看看后一句話:
如果有愛心人士想要為傳遞正能量捐款捐物,建議他們可以捐給各地的見義勇為基金會。
關于這個提議,我們已經說到它的荒謬之處。因為胡女士家庭條件一般,上有老母親需要照顧,下有兒子兒媳的奶粉錢需要考慮,接受捐款并不會陷入什么道德攻擊,甚至從子貢贖牛的角度看,接受捐款才是符合社會道德的事,才是真正的社會正能量。
如果從狹隘的、陰暗的角度琢磨,讓愛心人士把錢捐給見義勇為基金會,不但多此一舉,還讓基金會人士遭受道德風險的考驗——從這些年爆出的各種丑聞來看(例如開著直升機給人送羊腿的Red十字會,例如每月花15萬元用于合唱團建設的企鵝集團某公益項目):
你們就拿這個考驗基金會?哪個基金會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啊?還是不要給基金會添麻煩了吧!
那么,問題到底在哪里呢?
如果讀者朋友稍微了解慈善事業就會知道,我國對于個人從事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組織)、公益事業有著嚴格的規定。自然人是很難直接建立一個“胡友平見義勇為基金會”,直接接受善款及專款專用的。
這并不是有關部門非要過一手,揩一次油,而是有關部門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把原子化社會中的群眾組織起來,做出一些不和諧的事情。
甚至于有當地人爆料稱,這些天來,胡女士遇刺的站臺,每天都有不少人送花悼念。有關部門排出了專門人員維持秩序,廣大群眾表示:
目前情緒穩定。
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胡女士的家人也罷,背后的有關部門也罷,希望淡化事件的影響?
于是我們看到,即使社會輿論的風向轉過來之后,眾多自媒體也集中精力,宣傳胡友平代表了中國人的勇敢、善良,正義,認為胡友平拯救了中日友誼,拯救了我國的營商環境。
就沒人說說,胡友平拯救的是一群孩子,拯救的是一個個具體的家人嗎?
我們知道,武俠小說之所以近些年走向沒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主角越來越沒有俠氣。
例如,越來越多的主角拼的是武功、師承、身世,天天講究一個為國為民,至不濟也要混上武林盟主,主持他認為的正義。
至于“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的一腔熱血,“知其不為而為之”的英雄氣,那都是不理智,甚至于不存在的。
但拉伯雷在《巨人傳》說:
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強力或思想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胡女士去世后,就連日本的“二次猿”們都坐不住了,他們為胡友平畫漫畫,并哀傷地表示:
在這個星球上,生命本身就是奇跡。
——(全文完)——
寫在后面的話:
1,還是“唐山事件”時,我就寫過俠客的沒落,非正式組織治理的邏輯。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想寫兩篇文章,一篇是《消失的俠客》,講的是俠客精神為何到漢朝就退出主流社會了。另一篇是《最后的女俠》,是準備給女拳師上課,講講什么是真正的女權,什么是獨立的女俠。
但是很遺憾,由于各種原因,這兩篇文章的框架一直在我腦海中,但一直沒有兌現。這里立個flag,這兩篇文章安排起來,歡迎大家圍觀。,
2,本人從來沒有主動刪文,都是遭遇不可抗力。包括前幾天關于某網紅城市煙草局補偽證的文章,也包括前天關于中金公司女員工意外去世的文章。
甚至于,這些文章被刪,都沒有走“舉報—申訴—刪除”的正常程序,直接就被刪除了。
對此,我深表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