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靳秋
靳秋,畢業于泰山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院務委員,中國當代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名譽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協會會員,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濟南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韻文學會賦學專業委員會會員,中華辭賦學會會員,山東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齊魯文化名家講壇藝術顧問,山東國際文化發展研究交流中心理事。
- 人物經歷
- 2018年12月參加“紅色文化進軍營名家書畫筆會及聯歡會”大型公益活動。
2021年7月作品“竹”入選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建黨百年書畫大典》并榮獲特邀作品獎。
2019年捐贈書畫作品被“孔繁森同志紀念館”收藏。
2020年捐贈國畫《花鳥》2幅,被山東紅十字會收藏。2021年捐贈作品《秋水照蹉跎——靳秋詩詞集》1種1冊,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2021年捐贈作品《秋水照蹉跎:靳秋詩詞集》三冊,被“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
2021年捐贈作品《秋水照蹉跎》被“山東大學圖書館”收藏。
- 榮譽證書
《秋水照蹉跎》靳秋詩詞集
靳秋榮譽證書
靳秋榮譽證書
靳秋榮譽證書
靳秋捐贈收藏證書
靳秋捐贈收藏證書
靳秋捐贈收藏證書
靳秋捐贈收藏證書
- 人物評價
“藝術是文化之寶,欣賞乃藝術之門,人生遂因之而有了充實之美”。已故臺北故宮博物院李霖燦先生的這句話,我認為特別適合像吾輩對繪畫似懂非懂、而偏偏身邊常有畫友把盞論道之流。
靳秋先生就是朋友圈中這樣一位既擅畫畫、又能寫一手好詞的逸品級隊友。很多人初識靳秋,既不是畫家靳秋,也非詞人靳秋,而是時為九三學社山東省委宣傳部長的靳秋,其謙謙君子、沉實敦厚的印象令人深刻。直到后來,方知有眼不識泰山,先生乃真人不露相。
古人眼里有“三余”,即“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閏者歲之余”。這話到了通透有趣的白石老人手里就成了“畫者工之余,詩者睡之余,壽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我想靳秋先生定然也是深諳上述“三余”的個中三味。在職謀政,其畫家身份必定是“業余”的,靳秋這一點“隱身”得很好,好到幾乎“秋”毫不為人所察。直到退休,才一身釋然,把一個活色生香、詞意盎然的靳秋還原給了世界和朋友們。
靳秋先生學油畫出身,后改畫山水和花鳥。西畫與中國畫,異宗異族,卻底脈相通,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技法之別。靳秋先生說,西方有羅丹的沉思者像,中國北魏也有思維像,一個苦思冥想,一個悠然沉湎;同樣畫花,法國庫爾貝的《花籃圖》跟南宋李嵩的《花籃》,其惟妙惟肖狀令鑒賞者們目瞪口呆;還有,畢加索的《潑墨人騎圖》與宋人梁凱的《潑墨仙人圖》,創作者內心的筆墨淋漓如出一轍......藝術之美穿越時空,不經意間便交融得纏綿悱惻、旖旎難分。
中國畫之最高境界,是臻求物境美、心境美、筆墨美,而能夠對視覺產生強烈沖擊的色彩構成美,正是現代西畫藝術之大顯。在靳秋的思索與尋覓里,中西繪畫沒有舍我其誰、非他即我的零和觀,他喜歡把中國畫的閑適、疏密、幽靜、寂寥、深遠,常常與西畫的光色輝映、強烈攝目的觀瞻技法投放到同一個巧思布局中,不問春紅與夏蔭媲美,也不把夕陽跟晨曦爭輝。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如是境界,何須刻意,又哪來雕飾?
傳統為我師,自然為我師,靳秋先生以此為銘,久久為功。他以傳統中國畫的神韻,以自我的性靈流淌,去潛心描摹造化在煙雨朝暮變幻、草木搖曳生姿、鳥啼婉轉百回、墻花靜謐獨開、山河縹緲蒼茫之間的天地雋秀奇美;哪怕是大自然隨意丟棄在那里的幾抹山影、兩間茅舍、一泓水色、半枝嬈紅,在他眼里攤開的都是混沌世界里綻放出的活脫脫的氤氳氣象,隨手剪下片片斷斷、絲絲縷縷,都是框中的風情、心中的雍和、天地的眷顧。若心中有生氣盎然,你就會天天綻放;若心中有煙雨山川,你就會時時住在畫中。正所謂:“我看花,花自繽紛;我看樹,樹自婆娑;我覽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
造化與心源,雖有勤為徑,也妙在偶得。
在靳秋先生眼里,他腳下的這個城市美得簡直一塌糊涂、不可名狀。他說自己少時住在館驛街,只要閉眼一想,就恍若來到《清明上河圖》的一個熱鬧處——客舍青青,楊柳依依;旅人匆匆,馬蹄聲聲。畫面如此親切、有質感,讓你甚至聽到整條街在夜晚發出的美美鼾聲。濟水以南,趵突潺潺;明湖居畔,荷葉田田;還有曲水亭、百花洲,芙蓉街、寬厚里......,即便從未涉足者,光聽這名字,就已經滿腦子的詩意蔥蘢,令人心旌蕩漾、心馳神往之了。更有豪放如稼軒,婉約如易安;詩仙攀援華不注,子昂寫盡鵲華秋......藝術之大美,原來在這里竟如此轟轟烈烈、風光大泄地張揚過!
靳秋先生很享受讓自己浸淫在這種看似跟繪畫無關的恣意縱情之中。歲月從來不被辜負。他把自己作為與先賢們守望対吟的一粒“后塵”,去撫平欄桿,訪遍亭榭,尋跡清澈;去頓悟、去承接、去抒發,“適一時之興趣”(倪瓚語),“寫胸中之逸氣”(吳鎮語),品味“閑倚欄桿覺句時,此身已在浣花溪”的人生幽境。
東坡曰:“何處無月,何處無松柏?”意指人生。人生如畫。
石濤說:“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說的是畫境。畫如人生。
2018年,有個大事件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如此盛大的風云際會,必然澎湃著無數人的光榮和夢想。從國到家,從政經到文藝。用靳秋先生自己的話說,是在大時代里做了件不足道的“小事情”——他夙夜不輟,為芳齡十載、業界鼎鼎大名的青島交響樂團創作了一幅10米百花圖長卷,名叫《沁園春》。10月份,兩家省級文化機構專門舉辦了一場靳秋先生義捐精品學術研討會,大咖云集,贊譽如潮。一位認識靳秋20多年的老廳長講得最實在,說:“常言朋友如酒,越老越醇厚,老友靳秋稱得上是畫品、詞品、人品‘ 三好’,尤其是人品!”
中國畫最講究的就是人品。格高而思逸,人品高,氣韻才高。靳秋先生做到了。
(作者系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資深媒體人,九三學社中央特聘新聞專家)
- 作品賞析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靳秋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