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7月1日電 近年來,菏澤市圍繞“后來居上”目標,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淮河生態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和新一輪“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等機遇,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黃河入魯第一市”正在蝶變。6月27日,“奔騰‘十四五’,沿淮看發展”媒體行走進中國牡丹之都菏澤市,實地感受這朵“富貴之花”如何變成“富民之花”。
鄉村振興:鯤鵬騰飛 再譜新篇
九曲黃河萬里沙。黃河自古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而菏澤市東明縣正處于黃河“豆腐腰”的險要位置,是山東省最大的黃河灘區,灘區面積317平方公里,灘區人口12萬。2022年,東明縣12萬灘區群眾喜遷新居,圓了期盼多年的安居夢。
記者在東明縣菜園集鎮1號村臺(鯤鵬新村)看到,一排排兩層灰白色的小別墅式民居干凈、靚麗,街道寬闊平整;田間地頭挺拔蔥翠的玉米桿沐浴在陽光里,在藍天白云的掩映下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夏日序曲。
因瀕臨黃河,水患曾是制約菜園集鎮發展的一大難題。1955年以來,該鎮就經歷過14次水患災害。為此,中央提出用3年時間給60萬灘區群眾一個“穩穩的家”,村臺建設由此開始。1號村臺“鯤鵬新村”的“鯤鵬”二字取自于莊子的《逍遙游》,寓意灘區群眾從此鯤鵬展翅,邁向幸福新生活。民居全部采用高檔、優雅的別墅風格,同時保留著傳統的院落布局,是兼顧城市標準和田園風光的高品質新型美麗村居。在基礎配套上,服務中心、商業、小學、幼兒園、醫院、幸福院、文化廣場、健身廣場等一應俱全,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健康宜居的優良環境。
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菜園集鎮立足自身優勢,結合黃河文化、莊子文化,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在村臺周邊打造黃河大堤生態旅游帶。借助黃河灘區遷建這一歷史機遇,菜園集鎮保留洪莊村原始風貌,投資5000萬元發展黃河記憶民宿旅游,結合黃河調彎處的觀賞優勢,以水上生態旅游為主題,規劃建設占地2300畝的莊子文化景區,帶動灘區及周邊群眾發展農家樂、特色紀念品等旅游配套產業,年可實現收益3000萬元,長期帶動就業1000人以上。
石化航母:轉型向綠 發展向高
除了黃河滾滾來,亦有原油滾滾流。化工產業作為菏澤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核心產業之一,已經成為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年來,東明縣瞄準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持續建鏈補鏈強鏈,做精“油頭”、拉長“化尾”,加快煉化一體化步伐。
記者驅車在千萬噸級煉化基地——東明石化產業園內穿梭,滿眼是高塔林立、管線縱橫,所到之處不無令人感到震撼;打開車窗,聞不到絲毫異味,也不見任何污水與廢渣,讓人心情愉悅。作為菏澤市財源型支柱產業,這艘石化航母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過千萬噸、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利潤過兩百億元,是山東省最大的民營煉化企業。數據顯示,2023年東明石化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6位。
眼下,東明石化30萬噸UPC科技試驗工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之中。據悉,該項目作為山東省重大項目,既是該市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也是全省力推的高端制造業項目。主要建設有世界首臺套30萬噸/年原油裂解制烯烴裝置,同步建設丁-爆抽提、輕芳烴加氫、芳烴抽提裝置以及罐區等公輔工程。預計2025年12月底竣工投產。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70億元,利潤30億元,新增就業近千人。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具備三大突出優勢。一是技術水平先進。其突破了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烴“卡脖子”關鍵技術,打破了全球石化行業現有工藝路線格局,為原油煉制、乙烯加工提供了全新技術路徑。二是節能降耗明顯。雙烯收率高達50%以上,化學品收率達到81%以上,每噸產品可降低能耗25%、水耗30%、二氧化碳30%,產生的COD、氨氮、TDS等主要污染物將全部回收處理再利用為石化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三是綜合效益突出。生產同等規模的烯烴產品,原油資源消耗降低約60%,每噸成本可降低1000-1500元,有效破解國內化工原料短缺難題,推動石化產業向下游和高端延伸,提高原油利用率緩解原油進口壓力,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戰略意義。
文旅和鳴:阡陌繪景 好漢流芳
把壽材賣到全世界;將縫紉機踩到冒煙,馬面裙攻下00后,全年漢服銷售額達72.15億元……這些網絡熱搜,一下子讓菏澤曹縣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無獨有偶,隨著“菏澤樹哥”郭有才的一首《諾言》,讓已經很久不再停靠客運列車的菏澤南站因此人聲鼎沸起來。菏澤,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深挖厚重文化底蘊上,有著無限機遇與可能。
菏澤的鄆城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從“中國好漢之鄉”“武術之鄉”到“戲曲之鄉”“書畫之鄉”“古箏之鄉”“曲藝之鄉”,一張張全新的文旅名片先后在鄆城誕生。
據水滸好漢城講解員介紹,景區采用整體搬遷的方式,按照古建筑修復“不改變原貌”的原則,將散落在山西、陜西、浙江、安徽等地民間具有水滸文化特色的元、明、清建筑征集到鄆城。漫步于這片擁有36座院落、72處景觀和108個景點的景區,宋時勾欄,朱翠亭臺,青磚黛瓦,迎著劍戟旌旗,追尋水滸遺風,品味水滸好漢的忠義豪情。實施“白+黑”全時段文旅體驗。白天,游客們能夠觀賞到“水滸點將馬戰”“燕青打擂”“好漢鬧花魁”“智取生辰綱”等水滸互動劇,還能體驗騎馬、射箭、飛天、摔跤等項目,實現心中的“英雄夢”。晚上,游客們可以欣賞現代科技燈光下的古城夜景,參與音樂節等各類活動,還可以身穿漢服穿越古今,欣賞“打鐵花”“墜子”“快書”“雕版印刷”等特色非遺,參與“漢服迎賓”“國潮巡游”“將軍巡游”“篝火晚會”等特色體驗項目。
中宏網山東頻道記者邱芳菲說:“山東是我的家鄉。現場看到宋江武校孩子們的表演令我十分感動。希望有更多人能將這種崇文尚武、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精氣神傳遞下去。”央廣網記者李婕說:“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誦讀更重要的是踐行。我一路走、一路拍,把水滸故事、鄆城特色文化都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宣傳。”
從黃河岸邊的村臺燈火,到產業園區的石化集群,再到“水滸故里”的文旅畫卷……菏澤,找準了一條錯位發展、差異競爭的創新趕超新路徑,在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中奮力跑出“魯西速度”。(孔輝 許特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