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Smith認為很多人是被迫穿上西裝的。
西裝帶來身份感,但讓你失去自由感。權威與壓抑同在。
所以Paul Smith思考是不是可以重新定義西裝?
這讓很多人不開心。
寶馬開發了一套可以參加百米飛人大賽的西裝……
寶馬品牌至今的歷史地位,是這種革命性的思考,并且它賭對了時代的大趨勢……飛人大賽與西裝并不是矛盾的……這是全新的、巨大的、普世的用戶需求。
這也成就寶馬設計團隊的基因——對于時代趨勢的判斷、冒險精神的擁抱。
買寶馬,買到的是什么?有一部分錢買到的是對于改變的認同。
1972,寶馬重新定義寶馬
那年對于世界、德國和寶馬而言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慕尼黑奧運會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德國(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回歸世界舞臺。
西德結束二戰后的長期價格管制,標志著德國經濟復興。
為中產階級提供駕駛樂趣的寶馬大幅度提升運動精神,并通過奧運會和最高強度的電視直播向世界傳遞品牌精神。
但用戶認識一個品牌,不是看它怎么喊的,而是看它怎么做的。
于是一個全新的系列誕生——5系
這是寶馬第一次采用數字+Series的命名方法,意味著與以字母+Class命名的奔馳對抗。
一般情況下,豪華品牌生態位上只能有一個老大,除非二者有不同的主張。
第一代5 Series上有哪些對應運動精神的原創設計思考?
它沿用1961年出現在寶馬New Class的霍式拐角,固化為品牌設計元素來強調運動精神。
比例設計體現車的動態特性:前后載荷比接近50:50產生更勻稱的前后視覺比例;提高入彎能力——短懸垂的出現;更修長的發動機艙可以容納多種不同排量發動機。
即便是小排量的5系,依然因為車身特點與底盤特性擁有強烈的運動能力。
第一代5系的設定完全基于功能目標,它保持了商務正裝的感覺,但是通過微妙的剪裁能力,讓駕駛者擁有了運動員的機動能力。
改變都要付出代價。寶馬挑戰了彼時公眾對于豪華的理解,引發爭議是在所難免。
但《Car》《Autocar》……幾乎所有測試過第一代5系的媒體都驚艷于它的操控。
一個區別于奔馳的豪華品牌正式起航。
沒有爭議的故事都不精彩
E60 5系如E12 5系一樣遇到巨大的設計爭議。
2000年代,互聯網崛起的精英并不喜歡穿著正裝西服。還記得Steve Jobs的穿衣密碼嗎?
高領黑毛衣、牛仔褲、跑鞋……
寶馬考慮創造一種新形態的5系、7系、Z4。
可產品發布的初期,用戶在互聯網上聯名要求設計師辭職。
媒體更是絲毫不留情面。2003年7月《Automobile》評價E60 5系:這是寶馬7系之后又一款被Chris Bangle丑陋“手杖”點過的車。批評家指責寶馬看起來有些倔強的車尾和繁瑣的前臉。
E60設計師的創新是什么?
答案是時裝感。
20世紀90年代的德國豪車都是橫平豎直的方盒子,雖然正統,但是死板。
為了打破這種豪華車設計格局,Chris Bangle把一伙精英設計師關在美國加州的一座別墅里憋出了一個大招——火焰曲面。
設計靈感來自衣服的褶皺感。布料無法反光,但車漆可以。制造復雜的反光讓車身擁有超乎想象的光影雕塑感。
設計方式是在一個正常的型面上拎起一根比較突出的線,就像揪衣服。這樣能截斷高光,讓高光在整臺車上形成跳躍效果,像起伏的火焰。
出人意料的是,E60 5系發布的一年后,媒體聲音180度拐彎。
《AutoWeek》的記者稱:只有你親眼看了它,才會喜歡上它。
媒體對E60前后矛盾性評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你不能站在當下看寶馬的設計,它預示著3—5年后的未來。
“設計不是線性進化的,時常發生突變”。這是Chris Bangle總結的作戰方針。時代給你的窗口期很短,你不能以迅猛之勢發起設計戰爭,就只能被迫成為戰場。
品牌歷史上成功的設計是資產也是棺材本,越是守著它慢慢迭代,越易守出個貨真價實的棺材把自己裝進去。
精煉Chris Bangle留給寶馬的精神:
寶馬不能抄襲別人,也不能抄襲自己。
寶馬不能迎合每個人的需求。
寶馬賣給那些樂于看到變化的人。
E60 最終的地位
E60最終從爭議中脫穎而出并被市場認可,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00萬。
在E60之后的幾代5系如F10、G30繼承了E60的傳奇。一個看似小眾的市場,運動商務被寶馬做成了主流市場。寶馬是“追求運動的車型在中國不好賣”最好的反例。
新5系同樣站在汽車美學前沿,傳承經典,卻又一次次打破常規,完成了”商務正裝”到“商務休閑”的轉變。
時代變了,你必須做點什么......
今天寶馬G68 5系設計再次遇到的爭議,這是社會環境劇變的寫照。
疫情后時代開始重塑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穿著正裝盔甲,極其強烈的壓迫感已經被社交媒體所嫌棄。企業家也面臨著重塑角色的壓力。
寶馬電動車之父Jacob Benoit認為,上一個時代汽車設計的特征是Aggressive(攻擊性),接下來可能變成年輕、清澈、樂觀、活力……
好的設計師解決用戶需求,更好的設計師解決時代需求。
寶馬的核心主張從Sheer driving pleasure變為Joy。Joy可以來自駕駛,也可以來自舒適的空間。
設計的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里還是掌握在前瞻者手里?
媒體會認為掌握在多數人手里。
職業設計師會認為掌握在前瞻者手里。
汽車的設計要反映社會心態的變化,但汽車的設計開發要提前3—5年。于是汽車設計相比任何一種設計都不同——它存在前瞻。
為什么新勢力品牌都在挖寶馬的設計師?
因為從E12到E60,寶馬已經建立了非常成熟的前瞻和尋求變化的機制。寶馬i3、i8的誕生就是這種寫照。寶馬只是需要尋找更合適的時機來推出變化性的設計。因為生產排期的問題,它會早一年或者晚一年。它不可能100%迎合到時機點。
而追求主流審美的品牌在生產類似保時捷和特斯拉形態的汽車……不能說這種做法不對,但這是寶馬一直所反對的——這會讓寶馬迷失自己。
G68 5系的設計初衷是什么?
與其被動改變,不如主動成為Game Changer的生態位。推動商務汽車從商務正裝進化到商務休閑。
新一代5系重點考慮中國市場的體驗需求。中國追求的是空間、舒適、豐富的使用場景;而這并不是歐洲需求。明明對消費者有利,不少評論者沒有去體驗,就主觀判斷與上一代5系不同而質疑。這就形成了對G68 5系的兩種不同口碑。但在過去的六月,G68 5系的銷量也破萬了。
設計上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1 車燈還算不算天使大燈?
“天使眼”不是一種造型,而是一種明亮感。
燈是用來晚上看的。它最重要的兩個作用:1.讓駕駛者明確車的邊界,2.讓別人識別到你。
新5系的大燈比上一代更具方向感,向斜上方發展,呼應更傾斜的前機蓋線條。方向感越強意味著越具動感。更傾斜的大燈方便駕駛員在夜晚識別到車頭的邊界,便于駕駛。
另外前臉比上一代更立體。
2 霍式彎角還算不算霍式彎角?這么設定的意義是什么?
只有5系的C柱上有數字標識,3系、7系都沒有。因為5系的誕生是寶馬現代精神的開端。
新5系C柱上的標識為了擴大霍夫邁斯特拐角的面積,壓縮C柱的視覺體量。如果C柱視覺上很厚,整個5系看起來都會很臃腫。
3 3.5車廂是什么?它空間更小了嗎?
你覺得新5系奇怪,因為寶馬第一次在后驅平臺上設計一款追求空間表現的車。后驅結構是孕育優秀操控、優雅造型(長車頭短車尾)的天然土壤,也是車內空間殺手。
事實上空間才是中國消費者看重的,于是5系后排向斜后方拓展空間,進而出現3.5車廂的感覺。
4 車尾為什么沒有上一代的感覺?
因為新5系制造大空間的方法不是暴力加長,那樣會丟失操控,而是調整整車布置。
2.5廂的比例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了更強調運動感,尾部首次采用正斜設計。為了壓縮縱向視覺體量,所有側面線條都向后上方收縮。尾部設計一條向后下方的線,和其他線條走勢形成對立,穩定車身姿態。
5 大雞腿換擋桿為什么沒了?
因為更集成是工業產品必然的設計進化方向。
電控取代傳統機械最大的意義是讓功能集成,結構體積最小化。一切與mobility相關的結構變小,一切服務功能的結構變大,例如屏幕和兩個手機無線充電槽。
2025年之后,再用大換擋桿就會看起來非常過時……
6 還有哪些需要去體驗才能理解的設計亮點?
內飾的燈是面光,非直接光源。光源經過水晶透射后已經是非刺激性光感,這與KTV的效果完全不同。
越干凈的屋子,看起來越大。設計上隱藏掉出風口,隱藏掉物理按鍵,部分按鍵被吸入光源區。
平底方向盤,不犧牲使用性,又增強腿部空間。
3 總結
對于寶馬產品的評價需要考慮時間。
我們再回顧一下歷史對爭議性產品E12、E60的評價……
10年之后我們再回顧G68或許有不同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