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夢見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亞夢見了他的戲劇。”
——博爾赫斯
I 我遇到過的好老師、壞老師???????????
六年級的時候,我轉校去了鎮上的小學。
家里人講,那里的師資力量好一些。
對此我其實沒有太多感受。
新學校校園大了點,人也多了些,但每天和我相關的日常幾乎不變。
不過,在那期間,我對“老師”的認知開始有了變化。在我心里,漸漸地,老師從一個群體的概念,變為了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也不知道這是環境改變的影響,還是說,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在新學校,我遇到了一位至今不知該如何評價的老師——是好老師呢,還是壞老師?
這位老師教語文,且稱呼他D老師吧。
我現在一想到他,就會想起他上課時的樣子。
從一般意義上,D老師實在稱不上是個好老師。
他的講課過程幾乎可以濃縮為一個gif圖——不怎么寫板書,而是喜歡在課桌間的過道里踱步,一只手拿著書照著上面念,一只手在空中不時揮舞。
那只拿著書的手是這樣的,我給你們示意一下。
懂我意思吧?
他會讀兩句原文,手腕一轉,再讀兩句書后所附的原文理解或評述。語速也很慢,有時候同樣的內容還會說兩遍。
一節課下來,他也很少跟學生互動,除非有人打呼嚕。
所以我其實挺喜歡他的課,可以看閑書。
記得有一次,我在下面看書看得入迷被他發現了。出乎意料的是,他只是拿起我的書看了下封面,就又還給了我。也沒說什么,甚至沒有眼神交流。就像是在舊貨攤上看到了原以為自己會感興趣的東西,仔細看發現不是,就略了過去。
我看的那本書是《希臘神話》。
現在回想,如果是另一本書,比如漫畫《七龍珠》《圣斗士》什么的,D老師也會是一樣的反應嗎?也許大概率依然如故。畢竟課堂上看閑書的人不止我一個,而我印象里,沒見他沒收過誰的書。
搞不好我喜歡看書的源頭,就是從D老師的課堂開始的。
總之,這位D老師,是我小學時代遇到的一位很特別的老師。
但說小學時代也不準確,因為——
升入初中后,第一節語文課,走進教室的,居然還是D老師。
難道老師也會“小升初”?
包括我在內,課堂里坐著的,有十多位是他此前的六年級學生。但D老師也沒解釋什么,沒什么特別的開場白,依然是和此前一樣的作派,放下講義夾,走到教室的過道里——
慢言慢語,一手拿書,一手揮舞。
于是我知道——
可以看閑書的好日子又開始了。
II 之所以想到我那位老師,是因為……
接下來有一部即將上演的劇,《一個人的莎士比亞》。
給你們先看一張劇照。
(可以點擊一下這張照片,查看大圖)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把它用作了今天圖文推送的頭圖。
它跟那些彰顯戲劇沖突的劇照不太一樣。那些照片里,演員動作往往幅度比較大,伴以神情夸張——倒也是可以理解的,熟悉舞臺劇的觀眾知道,考慮到觀眾觀感,舞臺演員的表演本身就會比日常夸大一些。
而這張照片——
一位老人盤腿坐在舞臺上。他不太像是要將自己呈現給觀眾,而像是剛剛摔了一跤,有點窘迫,但又不想有人上前來問詢或可憐他,他更想消退到黑暗之中。
放大照片,看他復雜的面部表情,那里糾纏著落寞、無奈、空洞,還有一絲不甘和憤怒,他扭曲的肢體似乎是個印證,有意無意地,想在虛空中抓住什么。
他的身后,懸掛著一幅莎士比亞的肖像。在那樣一個高高的位置,想必這位老人是將莎士比亞奉為神明般的存在。
可他又為何背對莎士比亞呢?是受到了背叛嗎?還是因為傷心?
你仔細看的話,莎士比亞的眼睛,是望向觀眾的——也包括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于是,這就像是一個暗示。
在示意你,去打探下這個老人身上發生了什么。
又或者,莎士比亞的眼神是一個陳述——人世悲觀,莫不如此,臺上的老人,是一個縮影。
總之很不錯的一張劇照。
而這部劇,我其實在以往文章里提及過,說它過往已經上演了幾百場,很值得看。現在,20周年紀念版來了。
不用管我對那張劇照的描述,光看的劇的名字也知道,《一個人的莎士比亞》跟大文豪莎士比亞有關。
同時,它也有關一位老師,在劇中是一個叫瑞維爾的校長。正是這位校長,讓我想到了我自己過往遇到過的那些好老師、壞老師。
相比我那位D老師,《一個人的莎士比亞》里的瑞維爾校長離譜多了。在劇中,他情緒不穩定、夸張、專制,認為莎士比亞之后的任何作家都是在剽竊莎士比亞,并且把這個觀點強行灌輸給自己的學生……
這之后會發生什么呢?
關于劇情,我想點到為止,就不繼續說了。但可以透露的是,隨著劇情發展,瑞維爾校長這個角色會逐漸豐滿起來,以至于你最后對這個人物會有更為復雜的感受。
這有點像我對我那位D老師的感覺。
我可能無法籠統地用好老師或者壞老師來概括他。除了老師的那一面,生活中的D老師有別的面目——我是后來才知道,當時我們小鎮上有個歌舞廳每個月舉辦卡拉OK比賽,D老師曾經連續10個月都是冠軍——真是想象不出他唱卡拉OK會是什么樣。
而說回《一個人的莎士比亞》里的瑞維爾校長,我也許有點能理解瑞維爾為什么說莎士比亞之后的作家都是在剽竊莎士比亞。一方面,莎士比亞想必是他的精神寄托,不可侵犯;另一方面,莎士比亞的悲喜劇確實寫盡了人世悲歡,之后的作家都在重復題材。
幾年之前,我曾跟一個朋友有過主題相似的談話。
那位朋友勸我多寫東西,我說我越來越不想寫,因為任何一個題材,都已經有珠玉在前,我寫不過別人。那個朋友后來說了句點醒我的話,大概意思是,但那些人不是你啊。
她說得很對——內容和題材可能是重復的、相似的,但人是不一樣的。
在《一個人的莎士比亞》里,你肯定會從劇中人的經歷里看到莎士比亞塑造的經典人物的影子,會看到他們演繹某些經典臺詞和段落。遇到一些熟悉的,你甚至可能會在臺下默默跟著念了一遍。
莎士比亞作品及其衍生是常看常新的,會交融于你的個人經驗。
我想再分享一幅畫,Tate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名作《奧菲莉亞》。
奧菲莉亞是《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她受到父親之死和哈姆雷特變心的刺激而發瘋,后來溺亡在了水中。
擱幾年之前,對這幅畫作我可能會停留在主題和技法的欣賞,以及它的人物故事和莎士比亞作品情節的關聯上,但現在,因為對植物感興趣了,于是又多了個觀看的方式。
其實早已有人發現莎士比亞對植物學非常熟悉,他的作品里出現的植物,往往提供了人物命運的線索。
再看這幅《奧菲莉亞》,我看到——
漂浮在右手邊的雛菊,代表天真;
臉頰和裙子上的玫瑰,寓意愛情和美麗;
脖子上的紫羅蘭花環,是忠誠,又是貞潔;
三色堇、繡線菊、垂柳,則是徒勞的愛和死亡……
如此可見, 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及作品的衍生;演員的演繹,以及觀眾的觀看;再到現實生活中的回響,其文化符號的口耳相傳——既會匯聚為一個巨大的熔爐,也會因每個人的經驗不同煥發新生。
說句老套的話。
每個人都會在人生里有意無意地體驗莎士比亞的戲劇,有時甚至是親身的演繹。某種意義上,只要人類尚存,莎士比亞的作品就不會完結。
III 那么,說說這部劇亮點,我為什么推薦你看
這是七幕人生的經典劇目
喜歡音樂劇的對“七幕人生”想必不會陌生。作為出品方,“七幕人生”此前曾不斷引進和推出過優秀的劇目,比如《我,堂吉訶德》《Q大道》《音樂之聲》《瑪蒂爾達》《獅子王》《搖滾莫扎特》,等等。
百老匯老戲骨自編自導自演
約瑟夫·格雷夫斯(Joseph Graves)是美國著名戲劇導演、演員和編劇。他是位莎士比亞劇專家,曾在北京大學外國戲劇與電影研究所擔任藝術總監達15年之久,在國內導演戲劇作品也已經有了60余部。包括《我,堂吉訶德》《近乎正常》《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一步登天》《Q大道》等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的中文版,《仲夏夜之夢》《暴風雨》等莎士比亞劇作。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是他的原創作品,一部時長約90分鐘的自傳體英語獨角戲。講述了一段發生在迷茫的六歲男孩兒與苛刻嚴厲的“莎士比亞”老師之間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即便不了解莎士比亞作品,也沒啥關系
莎士比亞是這部劇的一個引子,這部劇其實還關于文學和人生。興許,這部劇會成為你探索莎士比亞世界的一把鑰匙。
考驗演技,一人分飾13個角色
從劇照可以看到,《一個人的莎士比亞》舞臺簡約。
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張莎士比亞肖像和一本莎翁全集就是道具的全部。一切都回歸到了戲劇的本源,讓觀眾的目光聚集到演員的表演。
而這也是我個人想看這部劇的最大原因。約瑟夫·格雷夫斯會在劇中一人分飾13個角色,這些角色有老有少,性格迥異,人生經歷也大不相同。所以對表演感興趣的,一定會看得過癮。
同時,劇里“戲中戲”一般穿插莎士比亞名段的演繹,也讓人期待。
既給你問題,也給你答案
或者相反。
最后,奉上《一個人的莎士比亞》的購票信息。
這個周末這部劇就要在北京先行開演了,7月12日到7月14日,在二七劇院。
8月16號和8月17號,劇目會移師上海的上音歌劇院。
照例放上購票信息,長按下圖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購買。這是個專屬票價,票價限時享有180 - 480元的8折優惠。
并且,今明兩天還有限時周三半價(7月10日10:00 - 7月11日10:00),480元半價,僅需240元。
小程序里會看到一個《莎士比亞戲劇大師體驗營》的特別活動。
這個演員搶著上的大師課,是首次面向青少年開課,教學過程正是由約瑟夫·格雷夫斯先生親自授課,并且還包含兩張最高票檔的演出票。 有孩子的家庭并且感興趣的,可以瞧瞧。
《一個人的莎士比亞》,期待大家看完之后如果喜歡,可以介紹給你們的朋友。
我也送份小禮物:
說一位你遇到過的印象深刻的老師,一兩句即可。我隨緣抽兩位朋友出來,每人送本書。《莎士比亞悲劇集》和《莎士比亞喜劇集》,你選一本。
祝大家夏天有好書讀,有好劇看。
· love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