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控設施拍攝到的老虎畫面
紅星新聞記者|鐘夢哲 發自吉林省琿春市
編輯|潘莉 責編|李彬彬
7月2日下午兩點左右,在吉林省琿春市,一只野生東北虎從路邊突然竄出沖到331國道上,正在駕車的周先生被嚇了一跳。他看著老虎在車前游走,隨后一個跳躍朝車后方奔去,消失在公路轉彎的盡頭。 331國道是中國三條邊境公路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的國道。它東起丹東,西抵阿勒泰,串聯起東北林海、內蒙古草原和西域戈壁,被譽為“最美邊境公路”。 在地圖上看,331國道綿長的線條,正好穿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官方資料顯示,琿春市73%以上面積都屬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范圍,這里虎豹活動軌跡幾乎遍布全園全域及其周邊地區。
▲331國道旁的警示牌
春化鎮是331國道吉林段上的最后一個村鎮,正處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轄區內。對這里的居民來說,遇見老虎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狹路相逢”背后,實際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近年來持續的生態修復工作的結果。2024年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野生東北虎數量在70只左右,野生東北豹在80只左右,而早在該公園試點建立前,種群數量分別在27只和42只。
曾經難得一見的野生“百獸之王”,逐漸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手機鏡頭中。沒感受過危險的網友留言調侃“不吃人,看起來挺憨厚的”,但對于世代生活在此的居民來說,虎豹的出現讓他們感受并不輕松,尤其是對牛、馬養殖戶來說。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在春化鎮的樺樹村、五道溝村、洋金溝村等多個村莊走訪,不少養殖戶都曾遭遇過牲畜被攻擊的情況,大的養殖戶一年多的會有七八頭牛馬被虎豹咬死。對于日益加劇的人獸沖突,當地政府的政策引導、補貼支持也在逐步加快節奏,但部分項目的實施需要時間,探索與嘗試遠未結束。
世代養牛的老農戶:
老虎咬死牲畜主要在春秋兩季
春化鎮下轄的村莊大都坐落在331國道兩旁,樺樹村是吉林省在331國道上最后一個村子。7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在村里走訪時,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告訴記者,全村目前有七八十戶,養牛的有大約二十戶,但大多數都是老人在飼養。
▲樺樹村依331國道兩邊而建,被山林包圍
村里的孫重化老人說,他們家祖祖輩輩生長在這里,種植玉米、大豆,飼養幾頭牛是他老兩口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我從1969年在生產隊時就開始擺弄牲口,1982年從生產隊出來后又繼續單干,干這活干了61年了。”孫重化說。
樺樹村自古就有養牛的傳統,農民除了種地,就是靠飼養牛、馬維持生計。孫重化說,村里確實發生過老虎咬死家畜的事,“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孫重化家養了六七頭牛,因為看得緊,至今還沒有發生過被老虎咬死、咬傷的情況,他本人也還沒親眼見到過老虎,“但我鄰居家的牛遭過殃。”
在孫重化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劉文武老人。老劉告訴記者,今年5月左右,他家的兩頭牛犢被老虎給咬死了。“一個一歲多的一百四十來斤,一個兩歲的五百斤是有的。”言談間,老劉心疼不已。
每年的5月到10月是當地固定的放牧期,村民將牛趕進山上吃草。“山上的草有營養,牛吃了各式各樣的草以后,還不太容易長毛病。”劉文武說,正是在此期間自家的牛被咬死。
紅星新聞記者在該村走訪時,多名村民表示今年村子內被咬死的家畜至少10多頭。7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該村前任和現任村書記時,對方均證實了此說法。
每隔十幾米安裝攝像頭
養殖戶損失有保險“兜底”
在春化鎮的洋金溝村,農戶楊錫友是為數不多的年輕養牛戶之一,目前養有60多頭牛和馬。他家就在村子的山腳下,兩條砂石路直通山溝深林,牛棚距離山腳下不過百米,他說今年已經損失五六頭牛、馬。
▲楊錫友家門口有兩條進山林的路
楊錫友向記者回憶了去年老虎竄進他家后院咬死牛的場景。他指著山腳下的樹林說:“去年冬天老虎就是從那邊下來,竄到牛棚把牛給咬死,晚上我過來之后,它就在附近蹲著,緊接著就竄到對面地里,‘嗷’地叫了一嗓子,然后就跑了。今年這些家伙又來,咬死五六個了。”
楊錫友向記者提供了今年五六月份其家中牛、馬被咬死的視頻和照片。有的牛后頸部直接被咬穿一個大窟窿,臀部后面被吃掉,有的馬左腿上半部分被撕開大口子,內臟等器官裸露,現場的草地上還有虎畜搏斗的痕跡。
▲村民楊錫友拍下的被咬死的牛
家養的牛和野生的東北虎,雙方都能互相聞到對方的氣味。楊錫友告訴記者,老虎聞到牛的氣味之后,就會蜷縮在周邊山腳下的林子伺機而動,牛如果聞到老虎的氣味就會“撒丫子跑了”。“如果這時候小牛沒在牛群里,或者單獨一頭牛被落下,那指定就完了。”楊錫友說,白天人在的時候老虎來得很少,但晚上老虎會偷摸到牛棚跟前。
記者注意到,在楊錫友家通往山林里的砂石路周邊,每隔十幾米就會安裝一個攝像頭,上面印有琿春市林業局的標志。當地林業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對于老虎可能出沒的高發區域,監控攝像頭的布置會很密集,主要是為了能達到實時監控、提前及時預警的效果。
7日下午,記者跟隨楊錫友一起前往放牧的林地,驅車約20分鐘,楊錫友終于在一片空地中看到許多天未曾回家的牛群。其中一頭牛上周剛被老虎咬傷,后腿處裸露的外傷清晰可見,肚子上還有老虎留下來的爪印。
▲楊錫友正在山林中放牧
楊錫友告訴記者,因為自己養的牲畜數量多,別的村子被咬死的數量加起來可能都沒有他的多。“最多的一年牛被咬死十多頭,去年光馬就咬死了5匹,最多的時候連牛帶馬一共被咬死20多只。”
不過,楊錫友家這兩年所有被虎豹咬死的牛馬,都得到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保險“兜底”。每次上報后保險公司的人員就會現場勘查,預估一個體重后,按肉的時價進行補償,“最后還是能夠保住成本”。
辟謠“野外馴化”傳言
當地正加緊政策引導扶持
在春化鎮的五道溝村里,村民王老二的馬上周剛被豹子咬死在自家的山場上。
“6月30日那天,我查完數發現少了4頭牛崽子,找了一圈之后發現3頭。”王老二回憶,他隨后到山場附近巡視,在一片小樹林下,他看到一只豹正在啃食自家的牛,見狀他拿出“二踢腳”連放了好幾個,劇烈的爆破聲將那只豹嚇回到深山里,當他走到牛的尸體跟前時,發現牛腹部被咬了一個大窟窿。
▲村民王老二拍下的自家被咬死的牛
目前,王老二家里還剩下13頭牛,上周他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上報了這次襲擊事件,工作人員告訴他,將會按照400斤左右的重量對他給予補償。
走訪中,五道溝村另一名村民孫順寶也告訴記者,他家的牛去年12月放牧歸來之后,在農田里被竄出來的老虎咬死,報保險之后賠償了7000多元錢。
隨著東北虎豹等種群數量明顯增長,其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與人類和牲畜的接觸概率也顯著上升。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時,許多養殖戶都有這種切身感受,“過去哪有那么多老虎”。他們猜測,“是搞野外馴化造成的。”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工作人員和當地部分巡護員均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說法不實:目前在園區內的野生東北虎豹,除了國境線范圍內的,還有一部分是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過來的,主要是因為近年來琿春附近生態修復得更好,野生動物自然就會遷徙到這里,不存在所謂放生圈養的東北虎進行野外馴化的情況。
春化鎮一名鎮干部告訴記者,“人獸沖突”已得到政府部門重視,并加緊政策引導、補貼扶持。除了給園區內所有牲畜上保險,還給每家每戶發放1萬元的“一戶一崗”補貼。
同時,政府嘗試增加村民其他產業的收入來源。上述鎮干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為了讓村民擴大收入來源,目前還開展了木耳、山蔥、山芹菜、刺老芽的扶持項目。“經過我們這兩年的試驗,已經種植成功,像山蔥之類的產品,有的甚至出口到韓國、日本。只是政策的落地和實際效果的展現還需要一些時間。”
琿春市農業農村局特產科科長關雯雯告訴記者,增加村民多元化收入方面,今年省里下發了《支持東部山區人參等特色農業種植用地保障措施》,未來將協調出更多的用地,用來支持村民發展木耳、人參、山野菜等特色產業的種植。
“市里每年都扶持食用菌、人參產業發展的項目資金,我們也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申報。”關雯雯介紹道,“春化鎮山野菜種植經過一年的試驗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未來還會繼續嘗試擴大其他產業的收入,力爭將村民因虎豹的損失較小到最低。”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