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的過程中,擺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通過擺臂可以平衡下肢向上運動產生的角動量,同時形成全身的協調用力,適當的擺臂,可以保持身體的穩定性,提升跑步的經濟性。那么擺臂有沒有標準的方式嗎?
今天通過對三種常見的擺臂方式的分析,幫助跑者正確理解擺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常規式擺臂
對于長跑來說,標準的擺臂應包含以下元素:
1、肩關節放松,肩胛下覺,可預防長時間擺臂產生肩關節緊張。
2、跑步時向前向后直線擺動,肘部位應朝后頂,雙手應盡量靠近身體。
3、手臂應自然擺動,向后擺動時手部應和髖部保持水平,向前擺動時肘關節應向上移動至髖部處。前不露肘,后不露手。
可以觀察大迫杰的擺臂動作,就是很標準的長跑擺臂,進行積極的后擺,手靠近身體,放松自然。要避免過度的前擺和外擺,這樣會造在額外的消耗,以及影響身體的穩定。
僵尸跑擺臂
日本的安藤有香、中國的孫英杰經常采用這樣的跑姿。
雙手下垂,曲臂角度很少,進行很小幅度的擺臂,甚至幾乎不擺臂。
這樣的擺臂方式優點是經濟性極強,把跑步經濟性發揮到了極致。普通馬拉松跑者在后程階段體力損耗極大的時候采用這種擺臂方式,確實會起到節省體力的作用。
但這樣的方式對身體穩定性、核心力量要求較高。憑借核心力量來維持身體穩定性,不經練習而驟然采用這樣的擺臂方式,會影響配速的發揮,感覺邁不開腿,跑不快。
扭轉式擺臂
扭轉型擺臂方式與跑步者的身體結構和跑步時的體能狀態有關,?不是所有跑步者都需要或適合采用這種擺臂方式。?扭轉型擺臂的特點是在跑步時,?跑步者通過加強擺臂和軀干的旋轉來幫助提高跑步效率。?這種擺臂方式適合在較累的時候采用,?通過軀干的旋轉和加強擺臂來轉換能量,?幫助跑步者更好地應對疲勞,?維持跑步的效率和速度。
川內優輝就是這樣的扭轉型跑法。
馬拉松天才基普圖姆經常使用這樣的擺臂方式。
世界上并沒有絕對標準的跑姿,自然也沒有絕對標準的擺臂,只有相對正確和適合自己的跑姿。通過對于不同的方式的了解和嘗試訓練,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