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從來沒見過血管分布如此豐富且詭異的腫瘤。”雖然患者已經出院,但回憶起最近醫院多學科專家聯手完成的這例手術,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李明還是非常感慨。
李明團隊在手術
腫瘤:粗大血管供養,把左肺壓迫到1/3大小
今年54歲的劉先生(化姓)是溧陽人,連續出現胸悶一周左右,隨后到當地醫院就診,在此之前,他已經咳嗽了一年,因病情并不嚴重,并沒有放在心上。但是這次就診,醫生讓他做了胸部CT后,結果大吃一驚,顯示胸腔有一個15×11厘米的巨大占位,醫生建議他到上一級醫院進一步檢查。
5月13日,劉先生掛了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蔣明副主任醫師的號,蔣明接診后,仔細查看胸部CT后,對于這個滿布血管的占位也很是吃驚,遂請同在上門診的李明會診。李明反復查看片子后,建議重新做胸部CT,結果顯示腫瘤就像一個壓扁了點的橄欖球,有18×14×10厘米大,把肺都被壓塌了,被擠壓到只有原來的1/3大小。
“這個占位確實大,但最令我們感到詭異的是占位里面布滿了血管。”李明打了個比喻,“血管和瘤體就像鋼筋水泥交織在一起,而且,這個鋼筋還是雜亂無章地排布的。”面對這樣的腫瘤,如果貿然切除,患者很可能引發大出血下不了手術臺。對于如此罕見的疑難病例,李明和蔣明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一致認為瘤子里豐富的血管應該是由異常血管供血導致的,他們扒著CT片仔細尋找,隱約找到一根從腹腔干甩出來的血管,滋養著腫瘤。
白色部分為腫瘤表面和內部的異常血管
方案:提前介入栓塞,堵死供養“源頭”大血管
劉先生被當即收住入院。為了能查明真相,做了血管造影檢查,以便能揪出“真兇”。結果顯示,他的腹腔干和左胸廓內動脈各有一支異常的血管分支,像高壓水槍一樣灌注著腫瘤,以致腫瘤表面和內部的血管豐富且粗大,有些血管甚至比主動脈還粗。 “如果不找出豐富血管的來源,直接手術風險非常大,一旦出血是控制不住的。”李明表示,雖然源頭找到了,但是如此粗大的血管還是沒法直接手術切掉,“直接切的話,血液會噴射而出,后果不堪設想。”
兩支主動脈(體循環)向腫瘤供血的分支血管,先做介入栓塞
為此,李明請來影像中心主任祝因蘇、介入科主任尹國文等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專家們詳細地分析病情后,確定了“兩步走”的手術方案。第一步先由介入科進行血管栓塞手術,從源頭上把大血管堵死,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降低腫瘤內部血管的流量,保證手術的安全。介入栓塞兩天后,再次血管造影顯示,兩根為腫瘤提供主要給養的血管栓塞后效果明顯,腫瘤內部和包膜原來擴張的血管塌了,同時又發現還有一支血管在繼續源源不斷地為腫瘤輸送血液,但是這支血管非常細,栓塞無法堵到最遠端,而且它和主動脈營養支共干,對它栓塞會影響到主動脈血管壁的營養,造成對主動脈的損害。
“這支血管特別細,術中應該能控制住。”李明和團隊成員討論中很有信心地表示。因長期糖尿病血糖過高,劉先生回家調整了一周,血糖完全控制好后,再次住院準備手術。
第三次血管造影檢查帶來一個好消息,腫瘤有縮小,一度被壓迫的下肺也有了稍微“喘息”的機會,有點抬起來了。
手術:逐個“排雷”結扎雜亂血管,成功切除2個心臟大小巨大腫瘤
經過全科室充分地討論和準備,李明團隊了制定嚴密的手術方案。
在該院麻醉科高蓉主任醫師的保駕護航下,按照術前制定的方案,術中,李明首先向腫瘤頂端的血管“開刀”。“頂端有無數扭曲的蔓狀血管,而且沒有直接暴露在胸腔內,長在了縱膈里。”李明比喻道:“這些血管就像布在墻里的電線,而且是雜亂無章的。”好在,術前進行了介入栓塞治療,為外科手術奠定了基礎。
膽大、心細、手穩,面對紛繁復雜的血管,李明切一根縫一根。那根比主動脈還粗的血管,因提前栓塞萎縮,術中順利剪斷結扎。時間一分一分流逝,手術有條不紊地推進,最終,劉先生胸腔的腫瘤被成功切除,長期受“壓迫”的肺終于又能回到自己的地方重新“工作”了。由于腫瘤太大,李明感嘆道,把它從胸腔里取出來都費了很大力氣,拿上彈簧秤一稱,竟然有1.45公斤。“相當于有兩個心臟大小,推測應該長了有幾十年了。”李明說,正是由于腫瘤生長緩慢,對肺的影響似溫水煮青蛙,所以,劉先生之前并未有不舒服的感覺,再加上他從未體檢過,也沒有能及時發現。好在,從病理結果看,這是一個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術后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