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一樣了
7月10號上午10點,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鴻運港站外站,沒有人頭攢動,百余米長的撥貨臺上散坐著六七名裝卸工。
幾分鐘后,從幾百米之外的王家營集散中心拉來的一柜榴蓮到達,工人們開始有條不紊地卸貨。卸下來后,驗果師會抽檢幾箱,沒問題工人們就打包裝箱,轉移到一輛輛專用的冷鏈運輸車上,然后發往全國。
撥貨臺以前是個停車場,后來中鐵聯集專門投資了五六百萬建了它,還加了不少黑科技。每天通過中老鐵路到達的水果,在這里都會受到特殊照顧。撥貨臺的頂層隔熱,每一根柱子上還配備了插頭,可以給冷藏車充電,而不用燃油:
這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二季度,到這里的東南亞水果量,日均在70柜左右。財哥去的當天早上,大概卸了七八個柜子,全是榴蓮,按一柜平均貨值80萬算,差不多就有五六百萬。淡季或市場行情不好時,榴蓮會在這里多放幾天,控制下供貨速度,旺季基本是一到站就拉走。
直到中午1點,中鐵聯集昆明分公司副總徐超才滿頭大汗走進辦公室,之前他已接待了三批人。水都沒喝一口就坐下跟我聊,期間他被不停催促去開會,開完會后,還有兩撥接待。
徐超打趣說,整個中心站日均裝卸量大概有1300個標箱,但看著站里挺冷清的吧,那是因為全都電子化了。就像大家坐火車上12306,不會再去火車站買票;要拉貨就上95306,不會再來貨場辦業務:
鐵路物流不像以前了。
2012年,本來生活因褚橙一戰成名,之后12年一直與云南密不可分。當時作為公司買手的游鯨,在后來也幾乎接觸了云南全品類的水果,這幾年自己出來創業。
現在,他樂見當年困擾他的很多問題逐一得到解決。這些問題中,除了產地基礎設施不完備、農民專業度不高,最頭痛的是運不出去。為了保鮮,當時不少水果的運送最長半徑都僅限于西南四省。
其他不說,光預冷這一條就不達標:
這不是冷鏈車能解決的。
真正的預冷,是要從果面到果里,都把溫度降下來。所以在水果下樹后,產地必須得有冷庫去打冷。否則水果全擠在一個車箱里,就容易壞掉。因為冷鏈車的制冷功率是有限的,打不下果里的溫度。
游鯨記得很清楚,比如彌勒的水晶葡萄,壓根無法往外運,運出去就廢掉。還有枇杷,特別是紅河、元江一帶的特色小芒果,更是嬌貴得不行。
但隨著近十年全球巨頭和全國互聯網大廠的密集涌入,云南的水果:
再也不只是家鄉寶了。
看看數據。今年上半年,中老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004.9萬噸。其中,運輸老撾和泰國的榴蓮、山竹等進口水果9.6萬噸,同比增幅140.2%。榴蓮又是大頭,進來了100多批,進口量同比增長了7倍。
另一邊,云南以藍莓、葡萄和冰糖橙為代表的水果,產值已躍居全國第一。藍莓甚至是全球第一。注意,不是產量和種植面積。云南農業的資源優勢,正在被全球發現。
一外一內,兩股水果洪流在云南碰面,然后又分別流向全國以及全球。
大時代呼嘯而至。
1
在泰國金枕榴蓮主產地尖竹汶府,從司機扣上最后一輛冷鏈貨車門開始,榴蓮們會跨越上千公里,經老撾、越南分別進入云南磨憨、紅河和廣西憑祥的口岸。其中一路到達昆明,以前需要5~7天,現在只需要3~4天。
在中老鐵路貨運開啟3年后,徐超對榴蓮越來越熟悉,本身就對冷鏈很有研究的他,還摸清了里面的其他道道。
他告訴我,東南亞比較好的榴蓮大產區有兩個,一個馬來西亞,一個泰國。最好的榴蓮在馬來西亞,是黑刺和貓山王:
但中老鐵路還運不了。
因為馬來西亞的習俗,果熟落地前不能采摘,下地后要立即打凍,凍起來后保鮮期就長,對運輸期的要求不那么高,就可以走成本更低的海運。
所以泰國榴蓮就是中老鐵路的重點運輸品類,最多的是東部產區的金枕榴蓮,而南部產區的榴蓮離海近濕度大,易出現蟲害,經常被擋在國門之外。
榴蓮有三種進口方式,一種是海運,到廣西或廣東;第二種是公路運輸;第三種就是現在的中老鐵路運輸。就運輸體量而言,最大的是海運,但中老鐵路的優勢正在迅速凸顯,是介于輪船與汽車間:
最優的運輸方式。
與走公路相比,鐵路成本更低、時效更快。汽車開到老撾磨丁和中國磨憨,都要辦理通關手續,旺季更是堵車,等待通關時間通常在三天。而鐵路不能晚點,都是當日進當日放。
徐超算過,從泰國裝柜開始到昆明,公路貨運通常要7~9天,鐵路最多3~4天。這其中,中老鐵路已打造出的品牌“瀾湄快線”功不可沒——從老撾萬象到昆明王家營只要 26 個小時,而從泰國出發,最快的只要70個小時左右。這兩年,享受過這種VIP服務的進口水果中,除了榴蓮和山竹,還有龍眼、椰青、芒果等等。
其中,85%是價格最貴的榴蓮,10%~15%是山竹,中秋前后就是龍眼。
公路和鐵路之間具體差了多少成本?
拿旺季來說,不論公鐵還是鐵鐵,中老鐵路全程榴蓮的單柜成本只是公路的三分之二。到昆明,公路全程在5萬人民幣左右,鐵路就3萬多塊。
海運成本最低,但時間也最長。從泰國港口上船,光漂到華南港口,都要一個星期。
世界是公平的。就像一個男人無法做到既帥又有錢還專一,運輸也有:
人生不可能三角。
以榴蓮為代表的東南亞水果到達王家營后,又會搭乘滬滇·瀾湄線、瀾湄蓉歐快線,迅速轉運到國內三個一級批發市場,分別是浙江嘉興市場、北京新發地市場和廣州的江南市場,然后再分發到全國各大城市。
以最遠的北京為例,如果全程鐵路,就算從泰國出發,也只要一周。還要再加碼,財哥了解到,7月23號,粵滇·瀾湄線也將啟程。
留在昆明市場的榴蓮,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和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相比,昆明在人口數量和消費能力上,都還差一丟丟。
信心是逐漸建立起來的。
最初很多中泰雙方的貿易商都在觀望,不知道鐵路到底行不行。破局的還是榴蓮,徐超說,它為中老鐵路的冷鏈品牌打了個樣。
以榴蓮為起點,中鐵做過很多嘗試和改變,比如專門投資建了萬象南站換裝場以及聯絡線,聯手泰鐵,直接將泰國米軌的貨物換裝到中老鐵路準軌,最終形成了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最近,連接曼谷與萬象的跨境鐵路也試運行,又能加速了。
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去年每天到達王家營的水果班列,在最旺季時,也就一列半。但今年旺季,常態是每天三列,最多的一天到了110個冷藏箱。
通暢了,很順。中鐵曾跟客戶做過一次最優化的嘗試,從泰國出發,最快的一柜子榴蓮到昆明:
只要39個小時。
相關數據也顯示,現在全國榴蓮四大發貨地,云南獨占其二,昆明和河口,另外兩地是憑祥和廣州。云南也超越廣東,成為國內榴蓮第二發貨大省。
2
每年的4月下旬開始至6月,是金枕榴蓮成熟的季節。但它也異常嬌貴,在運輸途中,太熱和太冷都不行,最佳溫度在13~18度之間。不像陰冷的山竹,在0~5度之間就能保證運輸品質,放點濕海綿即可;也不像龍眼,要盡量保持潮濕,時不時還得往表皮呲水。
榴蓮就像個內火很重的大胖子,發熱量非常大。徐超說,在運輸中,這是個很大的技術難點。
不能用空調直接從上面制冷,因為榴蓮上升的熱氣匯合下降的冷氣,會變成冷凝水,容易把水果給泡爛了。后面鐵路方找到了解決辦法,把冷氣往上送,下面出風,上面循環。
運輸榴蓮這件事,把徐超變成了什么都要懂的六邊形戰士,比如國際貿易、冷鏈技術、通關業務。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以他為代表的鐵路人的思維,從以前坐等上門,到現在主動服務:
好久都沒人叫他們鐵老大了。
比如在運力資源上,昆明鐵路局為保障時效,24小時派調度盯著列車怎么跑、怎么編組、怎么快速通關。這跟十年前的鐵路貨運,完全是兩個概念。甚至,鐵路人拉榴蓮,都拉得會驗果了。
比如鐵路方主動跟鴻運港園區合作,前者運營,后者管理。園區不面向客戶收費,只跟鐵路這邊結算,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替客戶降本,二是保持價格體系穩定: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徐超說,之前因為中間有商家從卸貨、裝車再加場地都收費,一個集裝箱的成本在1300~1500元之間,但今年鐵路這邊直營后,全套收費就只用1000元。
另外,由鐵路方直接負責末端服務,效率也會更高。他們能清楚地掌握列車什么時候到達,如果深夜到貨,在你睡覺時,鐵路就會把該辦的手續全部弄好。同時,中鐵是大國企,不存在部分小民營物流企業的資金流風險,萬一幾十萬的榴蓮出了問題,算誰的?
徐超說,除了物流,鐵路這邊在金融、保理、貿易、倉儲等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在完善和拓展,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從去年國鐵集團要求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后,中國鐵路所有的貨運都在轉型,都在向物流市場進軍:
都在向兩端的服務發力。
現在你要訂倉甚至海運倉,我都給你定;需要公路運輸,我也幫你找車。
更大的機會正在出現。
為什么最近兩年中老之間的貿易突飛猛進?徐超告訴我一個重要的結論,運往老撾的鋼筋鋼材量在飛速增長:
每天十幾個火車皮。
他說,中老鐵路每一年的貨源結構都在變,從進口來看,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占比有所下降,農副產品開始猛增,木薯干片、橡膠、水果是典型代表。
時機不等人。在昆明的規劃里,作為云貴地區最大的集裝箱專業化場站、云南唯一配有海關的內陸火車站,王家營未來要形成一個國際貨運班列和貿易集散中心,并已在積極申報之中。
徐超說,從王家營發到老撾的貨量,已占全中國的39%、云南的60%,完全有條件成為集結中心,未來會形成“中老+中歐”“中老+西部陸海新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的物流大格局。
所以中鐵和王家營都在提前準備著,以“站外站+園區”的模式,除了榴蓮等水果,普通貨物以后也要拉,比如螺螄灣市場的百貨或周邊的建材,還如跨境電商的其他商品。他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進來。
徐超對未來很有信心,他認為,作為對外合作的重要支點,云南不僅擁有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大通道,還有以鐵路為骨干、鐵海聯運為核心的“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在這之中,又分為四條鐵路通道,三條都與云南有關,中老泰、中緬、中越:
都是妥妥的黃金通道啊。
3
本來生活集團每年要花兩億以上,在云南采購水果。在互聯網企業里,他們并不是最大的采購方,大買家是京東、阿里、抖音、拼多多這些互聯網大廠,還有全球巨頭把基地直接放在云南。
過去十年,云南是中國水果版圖里成長最快的產區之一,昆明也順勢成為中國水果的一鍵代發中心之一。無論是東南亞水果,還是云南水果,都在迅速讓云南成為水果的熱門地區。
這種比較優勢何來?本來生活集團副總裁賈明告訴我,第一是交通,第二就是昆明的氣候。
以榴蓮為例,如果是四五月放到南寧,必須放冷庫,成本自然就高。而昆明絕大多數時候在20度左右,對榴蓮是很友好的。這就叫:
資源稟賦帶來的優勢。
因此也催生出一個優勢群體。云南雖然沒有互聯網頭部企業和直播電商,但誕生了好些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一鍵代發供應商,行稱貨盤商。光昆明金馬正昌水果批發市場,一年發出貨值達兩三億的就有五六家,上億和數千萬的就更多了。
水果只是云南的亮點之一,賈明用了八個字來形容云南農業:
百花齊放,光彩熠熠。
煙草、野生菌、云菜、鮮切花、堅果、咖啡、茶葉、中藥材,都是云南的優勢資源,且正在或已被全球企業發現,這就是市場的偉大。
游鯨也認同這個說法。
他說,云南的海拔落差大,最低點76米,最高點6740米,在這里能找到中國從南到北的幾乎所有水果,這是其他省都不具備的一點。
財哥查了查,云南90%為園林水果,如柑橘、香蕉、葡萄、梨、蘋果,10%為以西瓜為主的瓜果。其中,紅河、玉溪、大理全口徑水果產量穩居全省前三,年產量均超百萬噸;分縣域來看,賓川產量穩居全省第一。而且各產區間形成明顯的上市時間差,可實現:
四季生產,周年供應。
其次,云南的生態環境好,水果品質自然就好,一出生就在羅馬,無論什么水果,品質都在水平線之上。第三,有很多反季水果可填補全國空檔,最典型的就是藍莓和賓川的葡萄。
互聯網和供應鏈的飛速發展,進一步強化了這些優勢。
游鯨說,這幾年云南很多產區在進行產業升級后,專業度和標準化都得到了大大提升。以褚橙為代表的冰糖橙就是典型:
比原產地湖南的名號還響。
另一個受益的方面是定價權。
他回憶,十多年前,因為采購處理的水平比云南高,廣西的水果在源源不斷輸出的同時,很多品種還有定價權,云南是沒有的。但現在不同了,還是以冰糖橙為例,以前是湖南賣一塊就是一塊,但現在湖南還是賣一塊:
而云南可以賣三塊。
賈明和游鯨都確信的一點是,云南水果的價格和效益,在全國絕對處于第一梯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藍莓。
賈明作了個對比,跟東北、新疆和江漢平原這些種小麥、玉米、水稻的產區相比,云南簡直不要太好。前者一畝地的利潤在800~1000塊,云南一畝藍莓的利潤好的時候能到5萬塊,是前者的50倍:
你說誰牛?
云南最好的農業用地租金一畝已達到2000元一年,農民兄弟啥都不用干,比上述地區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還承擔風險賺的都多。
游鯨了解的情況也差不多。云南有不少超千畝的藍莓基地,如果按一畝地的平均成本8萬算,哪怕只投1000畝,就需要8000萬。所以,在云南種藍莓的玩家:
有很多是大企業、大老板。
國內外大玩家都有,比如全球小漿果第一的Driscoll's(怡顆莓),以及Costa、Agrovision、諾普信、佳沃、海升、光明、陶朗、鑫榮懋等等。
云南最早種藍莓的是澄江,在2004年。到現在,云南東西南北都有藍莓產區,最大的產區在紅河、西雙版納、普洱一帶,屬早熟藍莓產區;大理、保山一帶是特殊藍莓產區,國內最早和最晚成熟都在這里。目前,中國產業化種植的最優質鮮食藍莓主要產自云南。
這其中的大殺器是云南藍莓的反季能力,早的在11、12月就出來了。換句話說,其他地方冰天雪地的時候,云南還在產藍莓,你說氣不氣人?
而且,云南藍莓種類比傳統的12~18毫米三個等級還多了一級,有22毫米以上的超大藍莓。需求量很大,但產量有限,價格自然就高。
按賈明的話說,藍莓是典型的“四高”農業:高投入、高產出、高科技、高回報。只要有錢賺,就能吸引資本來;資本一來,就能形成產業帶:
云南的農業產業帶,是中國最強之一。
形成產業帶的好處在哪?
游鯨用了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能帶來集約型效應,產業水平就能提上來,全國的客商才會成群結隊地來。
他認為,云南90%的面積都是山地,和日本、中國臺灣很像,就很適合精致農業模式,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作。這一點,之前財哥寫云南咖啡的時候,就說得很透徹了。所以,就不能在云南去拼規模化成本。地形看似是云南的短板,但也可能是好事:
不需要去紅海跟人卷。
再具體到過去十年云南農業幾個最大的改變,游鯨總結了幾點。
第一就是生產的標準化,大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種植理念和技術,基礎設施也更完備,在供給端出現了質的飛躍。
第二是引進的新品種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牛油果,以前中國長期依賴進口,現在國內80%的產量都來自云南孟連。在今年兩會期間,省委書記王寧還對全國媒體作了重點推薦。
第三是人的水平,包括農戶的專業化程度和服務理念,更能貼合現在的渠道和消費者的需求。
還有一點就是物流能力,再也沒有運不出去的水果了,而且物流成本還降了很多。現在發一個3公斤以內的快遞,量大的話可以低到一單兩塊多。
什么叫改變?他說了一句很City的話:
以前不牛逼的,現在牛逼了。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