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上半年數據陸續披露,君臨跟大家做一個復盤和分析。
問題一:價格戰什么時候落幕?
持續的價格戰和利潤率下降,是當下困擾A股汽車產業鏈投資的一個重要變量。
如果價格戰持續下去,很多企業都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企業賺不到錢,投資者自然也不敢貿然進場。
那么,什么情況下價格戰才會結束呢?
君臨認為,通常情況下,只會來自兩個因素——
第一,宏觀經濟超預期復蘇,需求擴大,緩和了供給過剩的矛盾;
第二,大量尾部企業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供需走向平衡。
目前來看,第一種情況似乎在短期內很難出現。
內需在缺乏大規模財政刺激的情況下,大概率維持目前的狀態,出口在海外保護主義盛行的未來,也很難維持高速增長狀態。
總之,宏觀需求只能維持謹慎,不宜樂觀。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今年6月國內乘用車廠商共計批售新車216.9萬輛,同比下降3.0%。
這種低迷的狀態可能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新的變量出現。
既然大盤不增長了,那么就得看內卷什么時候結束。
我們看看海外主要的汽車大國,成熟的汽車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以下是五大汽車強國的本土品牌占有率和行業龍頭的市占率——
日本,本土品牌占有率90%,豐田市占率30%。
韓國,本土品牌占有率88%,現代市占率50%。
德國,本土品牌占有率70%,大眾市占率20%。
法國,本土品牌市占率55%,斯特蘭蒂斯30%。
美國,本土品牌市占率33%,通用市占率16%。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終極格局,可能趨向于發展至日本和德國之間。
也就是說,本土品牌市占率會去到70%-90%之間,中間值80%;
本土龍頭市占率去到20%-30%之間,中間值25%。
隨著新能源車大規模的取代傳統燃油車,外資品牌失去競爭力,比亞迪取得這個本土龍頭地位已經變得很清晰。
比亞迪在今年3月的業績交流會上曾表示:
“國內同行的新能源轉變在加快,當下新能源車性能在全面碾壓傳統車。
目前就是迅速轉換傳統的合資品牌的地盤。
國內企業一旦技術起來、疊加成本領先,未來3-5年合資的份額會從40%降低到10%。
這30%份額就是未來中國品牌的空間。”
我們看這幾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變化:
2020年38.4%,2021年44.4%,2022年49.9%,2023年56%。
2024年上半年,61.9%。(2023年上半年,53.1%。)
2020-2023年這幾年,自主品牌保持著5.5-6個百分點的提升速度。
而2024年上半年,隨著比亞迪挑起價格戰,同比提升速度加快到8.8個百分點。
今年6月,自主品牌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至64.6%,?同比上升了11.5個百分點。
這是明顯的清場節奏。?
按這種趨勢來看,今年全年的市占率會提升到68%,全年上升12個百分點不是問題。
明年如果能再提升12個百分點,自主市占率就基本實現80%的目標了。
也就是說,到明年下半年,隨著外資品牌的崩盤,自主車企的市占率會去到理想化的80%左右的天花板。
這種情況下,除了部分外資品牌仍然能依靠信仰和個性化,占據一小部分高端和小眾的市場以外,大眾車市場將基本被國產車壟斷。
由于價格戰主要針對的是價格敏感型客戶,當這部分客戶都已轉向性價比較高的自主品牌,繼續進行價格戰的意義就不大了。
因此可以得出第一個預判:
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將會在2025年下半年,逐漸落幕。
問題二:價格戰持續之下,會影響比亞迪的股價表現嗎?
回顧比亞迪2020至今的股價,大體上是一個“N”字形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20-2021,持續向上。
由于全球性的經濟放水、碳中和政策支持、新能源車技術走向成熟,大盤需求走向牛市。
這種情況下,比亞迪站在了風口上,營收加速增長,想象力巨大,股價表現驚人。
第二個階段,2022-2023,見頂腰斬。
需求方面,由于海外加息,流動性收緊,內需壓力也在增大,大盤開始轉向低速增長。
當市場預期發生了改變,比亞迪的估值也從天上回到了地面。
其實,這個階段才是比亞迪的業績爆發期。
2022和2023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96.2%、42.04%,利潤增速分別為445.86%、80.72%,均比上一個階段要高。
凈利率分別為4.18%、5.12%,也比上一個階段的3.84%、1.84%要高。
各種財務指標都在改善,股價卻一路下行,關鍵還是市場信心下滑了。
一來,擔心宏觀下行、需求萎靡,對大盤銷量的打擊;
二來,擔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比亞迪能否維持住自身的份額。
畢竟,比亞迪所在的大眾車市場,是競爭最激烈的地帶,當其被迫陷入價格戰時,會不會導致利潤率的下滑呢?
這是市場所普遍擔心的。
尤其是當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為了沖銷量,不斷向經銷商壓庫存,庫存水平明顯上升時,投資者的焦慮達到了一個高潮,股價飛流直下。
第三個階段,2024年至今,反轉向上。
其實今年以來,宏觀大盤的趨勢跟去年變化不大,依然是大盤停滯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趨勢。
唯一的變量,是2月份開始,比亞迪主動展開了大規模價格戰。
咦?奇怪。
為什么投資者向來恐懼價格戰,但是當比亞迪真的開始價格戰之后,股價卻反而逆轉向上了?
自2月比亞迪股價見底在162元之后,如今已6個月連漲,最高到264元,漲幅60%+。
君臨認為,核心原因是投資者的信心穩定了。
此前投資者的兩個擔心:
第一,宏觀下行對大盤銷量的打擊。
在股價大幅下行+業績持續爆發后,比亞迪的估值已回歸正常,沒必要再恐慌了。
第二,持續價格戰和市場份額下跌的擔憂。
投資者觀察到,自從發起了價格戰,比亞迪的銷量出現了一波大爆發,快速的搶占了外資車的份額。
外資車企幾乎毫無抵抗力,即使降價也無濟于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銷量走向崩盤。
這些份額,絕大部分都被比亞迪收入了囊中。
汽車是個重資產行業,規模效應非常強大,銷量與份額的提升相對于短期的毛利率變化更加重要。
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為302萬輛,相對于全國3009萬輛,市占率僅為10%。
假設,未來兩年,全國大盤銷量保持不變,維持3000萬輛左右。
隨著外資崩盤,自主品牌份額提升至80%,比亞迪的份額提升到25%左右。
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畢竟2024年6月,比亞迪的銷量為34萬輛,全國新能源車銷量105萬輛,
?市占率已高達32.38%。
假設20%市場仍然由燃油車和外資品牌占據,則比亞迪的份額將維持在25%左右。
這意味著,單是比亞迪在國內的銷量,就能提升到750萬輛。
未來兩年,海外銷量再貢獻50-150萬輛,則比亞迪的整體銷量規模將能去到800-900萬輛。
這個規模,放眼全球,也是坐三望二的位置。
這個規模一旦實現,現在的市值,顯然是低估的。
因此,比亞迪的價格戰雖然才剛剛開始,但是卻意味著清場在加速,終局變得愈發清晰了。
主動價格戰這個行為,相當于給投資者派發了定心丸,讓大家對庫存和份額的擔憂從此煙消云散。
問題三:高端車市場,長城、理想、賽力斯,為什么業績好,卻股價不漲?
在目前的自主陣營中,長城、理想、賽力斯,是業績表現較為出色的三大車企。
長城汽車,2024年半年度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65億元到73億元,同比+3.8倍至+4.4倍;扣非凈利潤為50億元到60億元,同比+5.7倍至+7.0倍。
賽力斯,預計2024H1實現營業收入639.0億元到660.0億元,同比上升479%到498%;凈利潤為13.9億元到17.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
2024Q2單季度營收預計為373-394億元,環比+40.6%-48.5%;Q2單季度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1.7-14.8億元(2024Q1為2.2億元)。
理想汽車,雖然尚未發布半年報預告,但從最新銷量來看,6月銷量為47774輛,?同比增長了46.7%,?環比增長了36.41%。?
因此上半年的業績,應該也不會差,至少還將維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但從實際的股價表現來看:
長城汽車,年初略有回暖之后,便保持著橫盤走勢,基本上徘徊在底部;
理想汽車,二季度觸發輿論爭議后,股價連續下行,目前的估值已回到了歷史底部;
賽力斯,去年四季度后進入高位橫盤走勢,7月份中報預告后,甚至出現了崩盤走勢。
為什么良好的業績,都帶不動股價?
君臨認為,這三家業績固然不錯,也是我國高端車市場的重要玩家。
目前長城的主打產品為坦克系列越野車,售價在20-70萬元之間;
賽力斯的主打產品為問界M9,售價在46-56萬元之間;
理想的主打產品為L系列,售價在25-45萬之間。
基本上是我國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車市場表現最出色的三個代表,在各自的細分市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長城的越野,賽力斯的智能,理想的空間,均做到了極致水平。
并且品牌受眾清晰,很難被對手靠價格搶走份額。
那么,問題在哪里呢?
君臨認為,參考前面比亞迪的分析,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問題的所在。
現在的長城、理想、賽力斯,大體上所處的正是比亞迪在第二階段(2022-2023年)的位置。
業績雖然很好,但市場信心卻是存在憂慮的。
最擔心的,是高端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看不清未來的終局。
長城,現在主要靠高端越野SUV獨撐大局。
但曾經的大眾化SUV車型已經失去競爭力,正在被比亞迪蠶食,在大眾車市場的嘗試幾乎都失敗了。
而高端越野SUV方面,比亞迪也在力推方程豹,未來能否持續維持銷量增長呢?
不知道。
理想,現在主要靠L系列增程車獨撐大局。
進軍純電車的首款車型嘗試大敗,今年的純電新車發布計劃全部取消,沒有想象力了。
而高端增程車型方面,正在試圖進入的品牌在增多,未來能否持續維持銷量增長呢?
不知道。
賽力斯,現在主要靠高端車M9獨撐大局。
中檔車M7正在逐漸褪色,去年12月M7銷量曾突破2萬,但到今年5月已下滑到1萬輛水平,畢竟20萬元價格帶的競爭太激烈了。
而高端車M9呢,現在雖然還是小甜甜,但很難說未來會不會成為牛夫人。
畢竟,今年下半年,華為的重磅產品應該是8月份即將上市的,與北汽合作的享界S9。
這款產品智能化水平更高,價格與問界M9重疊,注定要分走市場關注度和一部分市場份額。
明年還有江淮即將發布的尊界,智能化水平預計更上一層樓。
自5月27日,君臨發布《押注下一個賽力斯》之后,北汽藍谷的股價已上漲50%,江淮汽車的股價也上漲了27%。
顯然,資金都已經轉移到北汽和江淮,押注華為的下一個爆款了。
因此,這三個車企什么時候能實現反轉?
取決于,他們什么時候能像比亞迪一樣,派出一顆有想象力的定心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