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種論調。昨天看到一個很有名的媒體主編,聲稱宗馥莉現在的局面,是由于當年宗慶后“趕走”達能埋下的根源。其實,當年娃哈哈跟達能集團,在全世界發起了訴訟,到2009年的時候,娃哈哈在全球各個國家贏了23場官司,達能一場未勝。難道說全世界法院都偏袒娃哈哈?
這事早就翻了篇,用不著炒冷飯。有些人就是念念不忘要提起來,除了嘩眾取寵,并沒有什么意義。娃哈哈現在的局面,跟“達娃之爭”可以說毫無關系。影響長公主順利入主娃哈哈的,主要是四個方面的沖突。
第一,是來自家族內部的宮斗沖突。 具體情況咱們就不展開,但是大家要注意到,老宗總去世后,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小宗總依舊沒有順利接班,還只是 “副董事長、總經理”的職務,連董事會都沒有進入,娃哈哈的董事長還是宗慶后,老宗總的29.4%的股份也還沒有分割。這就充分說明問題了。
此外,她的兩個叔叔似乎也并不看好她,有個叔叔甚至公開對她提出批評,說她過于激進,辭職是好事。這些話與其說是長輩的勸勉,更像是背刺。 所以,綜合起來看,家族內部矛盾是阻擾小宗總成功掌控娃哈哈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老宗總與小宗總,行事風格完全不同。老宗總是傳統浙商的典型代表,熟知人情世故,懂得在傳統文化下如何管理一個現代企業;小宗總則是從14歲起就遠赴重洋,在美國的大學學習企業管理,接受的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一致的管理理念,完全是制度化規范化和結果導向的管理風格。
老宗總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整個公司也形成了等待老宗總下指令的企業文化,沒有指令就不會自主行動,而小宗總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充滿主動作為狀態的企業文化。這是兩位宗總之間最大的區別,也是小宗總和娃哈哈兩種文化的不同。
第三,是娃哈哈與宏勝之間的結構性沖突。小宗總并非毫無實力,她對宏勝集團形成了絕對掌控。她曾經講過,她跟老宗總之間的分工是她負責生產管理,老宗總負責營銷管理。從很早開始就形成了娃哈哈掌握品牌和產品,宏勝負責代工生產的格局。這一點也是被一些娃哈哈老員工所詬病,認為是宏勝賺了娃哈哈的錢。
但其實,這種代工模式在食品業界非常普遍,不足為奇。宏勝和娃哈哈,實際上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小宗總在宏勝搞得風生水起,已經基本具備了技術和產能,所缺的就是一個牌子而已,這就構成了娃哈哈和宏勝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這個問題遲早要得到解決。
第四,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沖突。老宗總時代,創造了娃哈哈“聯銷體”這一經營模式。由層層代理商、分銷商、銷售商,組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對娃哈哈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一模式已經落后了,主要問題就是中間層次太多,不僅成本高,而且信息傳遞效率低,既不能降本增效,又不能做出靈活反應。面對市場競爭,還沒開打,就已經落在下風。
相比較之下,各大競爭對手都已經采取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打法,這讓娃哈哈在市場競爭中面臨不利局面。但是,要對這套體系進行徹底變革,談何容易?
娃哈哈是中國民族企業的一塊牌子,隨著老宗總的去世,必然有一個適應新的時代的要求。沉疴需要下猛藥,如果小宗總能夠成功入主娃哈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當然是好事。所以我們上一期講,小宗總辭職是“以退為進”。但要是阻力足夠大,以至于小宗總無法順利入主,掌握不了娃哈哈絕對的權力,那那憑借著她自己現在能夠支配的資源,也足以做得風生水起。那么對于宗馥莉來說,退而求其次也成了她可以接受的選擇。
這一點,從她當初主管娃哈哈品牌的時候,果斷換下用了多年的形象代言人王力宏,便可初見端倪。只是,宗家這一代能打的,也就剩下宗馥莉,如果她被迫出走娃哈哈,以至于娃哈哈缺少統合,而最終散伙的話,那將是中國民族企業的悲哀。在這一大局面前,小團體的利益其實算不得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