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廣大學生在切身體驗新時代偉大變革、投身新時代火熱實踐中,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7月14-20日,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部暑期文明實踐隊在楊樂、鐘艷紅、張航、白佳文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宜春市袁州區新康府街道丁家臺社區,開展為期七天的“強國有我、青春有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暨2024年“萬名大學生進千站”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行動,以飽滿的熱情走進基層,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聚微光溫暖童心,凝合力守護萌芽。實踐隊抵達丁家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后,便著手對當地小朋友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實踐隊隊員不僅嚴格監督孩子們及時完成暑期作業,悉心講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和問題,而且為孩子們制定每日學習計劃,提高他們的自律自學能力,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童心跟黨走,紅歌頌黨恩。讓紅色文化走進課堂,沁入學生的心靈。紅歌課堂上實踐隊隊員化身為“紅歌領唱員”,現場教小朋友唱紅歌,展示紅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一遍遍歌曲響徹課堂,一張張面龐充滿朝氣,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和真摯的情感,唱出了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自豪感。
踏樂起舞,筑夢飛翔。實踐隊隊員以《少年有志》作為教學內容,先讓孩子們從最簡單基礎的熱身活動開始,隨后進行動作講解與示范,讓孩子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動作的細節并且進行分段練習。大家踏著節拍、甩腿跺腳、擺手轉身,以優美的舞姿跳出了昂揚的姿態。
激發物理探索欲,點亮科學啟蒙燈。實踐隊邀請江西省“最美科普志愿者”、宜春三中正高級物理教師陳艷燕老師及其團隊,以“科學真好玩”科普實驗秀的形式,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物理課。陳老師利用丁烷氣體易燃且不溶于水的性質,掌握了控制火苗的“魔法”,大火在她手掌中盡情燃燒,閃爍的火焰沖擊著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靈。在自制棉花糖、測肺活量、神奇的干冰、馬德堡半球實驗等趣味表演中,陳老師將專業的物理知識放置在特定的物理文化場中,活靈活現、趣味十足的神奇現象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探索航空奧秘,點燃強國夢想。實踐隊隊員作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航模工作室的講解員,將復雜的航空知識化繁為簡,為孩子們介紹了飛機的起飛原理、基本結構和分類。隨后通過航模展示、飛行表演、制作過程等視頻,激發孩子們對航空知識的興趣。航空飛機模型的上色環節和放飛環節,孩子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專注力,設計了一架屬于自己的航模,近距離領略航空飛行的魅力。
環境保護始于心,變廢為寶踐于行。為增強社區兒童對各類資源的保護意識,實踐隊策劃了一堂“變廢為寶”的特色手工課,引導小朋友將廢棄的雞蛋托進行改造。在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使用蠟筆、彩紙、膠水、剪刀等簡單的工具,創作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晴天娃娃。廢舊的雞蛋托在孩子們的巧手下完成了蛻變,大家興奮地舉著自己的作品,向同伴和實踐隊隊員展示,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簽”姿百態,“漆”彩童行。為增進少年兒童對非遺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實踐隊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簽制作活動。隊員通過視頻生動呈現了漆簽制作原料——大漆的來源,讓小朋友明白漆從何而來。在漆簽制作流程的講解中,小朋友們深刻體會到漆簽制作的神奇和藝術。在隊員的指導下,小朋友根據個人喜好配置不同顏色的大漆,制作成一枚枚精美的漆簽。活動中小朋友們不但體驗了非遺制作的樂趣,還鍛煉了自主動手能力,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活力。
安全教育進社區,青春宣講在行動。實踐隊隊員走入丁家臺社區桃園小區為居民發放和講解防詐騙、毒品安全、防溺水等安全知識宣傳手冊,同時還進行了移風易俗相關主題宣講,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摒棄不良陋習。通過實例講解、互動問答和情景模擬為當地小朋友們開展防溺水知識普及、禁毒知識宣講、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以實際行動踐行關愛生命、守護安全的承諾,為小朋友編織了一張安全網,讓他們心向陽光,自由綻放。
夜里挑燈作畫,鄉韻星光作伴。實踐隊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環境,塑造社區形象,充分結合社區的人文環境和實際需求,開展大型墻體彩繪活動。通過分組協作,從設計草圖到起稿直至上色,再到細節的勾勒,巧妙地運用靚麗彩繪將綠色環保的理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墻壁上,讓原本“冷冰冰”的墻面充滿文明的“溫度”。經過五天四夜的精心繪制與不懈努力,隊員們最終以較高水平完成了長達37米的墻繪工作,并得到了社區居民和工作者的贊揚和感謝。內涵豐富的墻繪創作活動,不僅美化了社區,也將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的價值觀念宣傳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行于阡陌間,感悟勞動美。實踐隊前往丁家臺社區開展助農采摘活動,親身體驗鄉村生活,了解農業種植艱辛,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發展。在社區負責人的引領下來到田間地頭,跟隨農戶采摘葡萄以及絲瓜、玉米、空心菜等農作物,緩解當地種植戶的采摘壓力。實踐隊還走進稻田,學會如何用簡單的工具測量秧苗的高度、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以及對稻苗進行施肥、除草的注意事項。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隊員們從課本走向現實,從城市走向農村,用腳步丈量大地,把青春寫在鄉村田野上。
巡河護水,綠色守護。在“保護母親河·爭當‘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和小康村街道衛生清掃活動中,實踐隊隊員身穿藍色志愿馬甲,沿著秀江河岸重點巡查了河道水位情況、雨后排污去污情況、水域衛生情況等,同時積極化身為綠色“守護者”,將河道和街道的紙屑、煙蒂、塑料瓶等收集到垃圾袋中并進行垃圾分類,合力打造干凈整潔的社區環境,以實際行動助力社區生態文明建設。
走訪慰問在行動,青春力量暖人心。實踐隊對社區內特殊人群、老黨員、退伍老兵、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了一場溫情的入戶走訪慰問活動。來到低保戶張連華、殘疾人謝德全家中進行探望,親切地與他們聊家常,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現狀、身體情況及子女就業等情況。有著58年黨齡的老黨員陳祖生雖退休多年,卻依舊為社區的大小事提供幫助,一句“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道出了一名老黨員的精神密碼。1976年入伍的老兵劉殿禮用質樸的語言講述著自己的革命經歷,那句“六年的青春獻給祖國,值得!”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丁家臺社區黨委書記易瑩更像是一根堅韌的“針”,將政策的溫暖與關懷慢慢縫進了居民的心田,盡自己所能,守望這一方土地。實踐隊做到真入戶、真坐下、真交流,走進基層、走進群眾真正了解社會實際,增強時代責任感。
暑期文明實踐隊在為期一周的活動中沉下心來慢走、細看、真學、深悟,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國情、社情、民情的認識,引導每一位實踐隊隊員在實踐中受鍛煉、長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奮斗不息,青春不止,未來實踐隊將繼續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大學生應盡的社會責任,以青春之名,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譜寫青春華章。(圖文來源: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部文明實踐服務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