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一次挑戰道德底線,對印控克什米爾的薩拉爾大壩突然開閘,短短三個小時,導致處于下游的巴基斯坦馬格拉地區水位便暴漲7.2米, 這已經是印度今年以來第三次“毫無征兆”的開閘泄洪,試圖對巴基斯坦來個水漫金山,雖然巴基斯坦仍面臨著下游洪澇災害影響,但卻沒有以往那么慌張,中國早就幫助巴鐵鋪平了道路,那么,我國是如何幫助巴基斯坦進行多維反制的?
印度的系統性威脅手段
印度和巴基斯坦受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在水資源分配上本身就存在結構性缺陷。雖然1960年雙方在世界銀行的調解下簽署了《印度河水條約》,對印巴水資源矛盾核心的印度河進行了明確分配,按照條約規定,印度河上游6條河流中,巴基斯坦獲得西部的印度河、杰盧姆河、奇納布河80%水量,東部的拉維河、比阿斯河、薩特勒其河20%水量則歸印度,從分配上也能夠察覺到印巴對印度河水系的依賴程度,其中對于巴基斯坦來說,印度河是生命線,其水系關乎巴基斯坦的農業、工業和居民用水安全,而印度實際上也只有印控克什米爾等西北部少部分地區需要用到印度河水。
然而由于印度河支流大部分都需要先流經印度控制區,這也導致巴基斯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水資源命脈被印度時刻拿捏。而《印度河水條約》也只能算是一條“約束紅線”。本身這一水資源共享框架就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印度可以在西部河流建設大壩等工程,進行水量調節,但對于蓄水能力要求和電站等設施設計標準,卻沒有更多明確條款,加上又缺乏一定爭端解決機制,導致印度仍可以隨時毀約。
就比如自今年4月印巴沖突期間,印度就暫停了《印度河水條約》,導致至今條約仍處于停擺狀態,并且印度多次關閘和泄洪,試圖利用水資源威脅下游的巴基斯坦,從4月26日至今,光是大規模泄洪就發生了三次,最近一次是6月29日,印度將克什米爾雷阿西地區杰納布河上的薩拉爾大壩開閘,旨在控制杰納布河不斷上漲,導致下游巴基斯坦北部居民農田和居民點被淹,對此印度卻給出了由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強降雨導致水位上漲,才考慮開閘泄洪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然而就在此前印度還先后關閉了杰納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爾及薩拉爾兩座水電站大壩所有閘門,并聲稱“不讓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顯然,印度并未將道德放在眼里,甚至對國際人道主義毫無敬畏之心。那么,對面印度將水資源問題與地緣博弈深度捆綁,巴基斯坦難道一點辦法也沒有嗎?實際上,中國已經幫巴鐵鋪好了退路。
中國如何幫助巴基斯坦擺脫印度水威脅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幫助巴基斯坦通過建設大壩、水電站等設施,調控河流水量,比如,在印巴沖突宣布停火后,由中國承建的巴基斯坦莫赫曼德水電站項目攔河大壩也在5月15日正式啟動填筑施工,標志著這一巴基斯坦國家級旗艦工程正式進入了關鍵施工階段,以及全面提速階段。莫赫曼德水電站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的斯瓦特河上,兼具發電、防洪、灌溉、供水綜合功能,裝機容量高達80萬千瓦,建成后,不僅每年可發電28.62億度,更將年供1.4億立方米飲用水,并新增1.67萬公頃的灌溉面積,年經濟效益可達25.8億元人民幣,對提升其水資源調控能力具有戰略意義。
再就是迪阿莫-巴沙大壩項目,該大壩位于印度河上,地處巴基斯坦北部地區首府吉爾吉特下游165公里處,蓄水量可達74億立方米,發電量450萬千瓦,大壩預計2028年完工,被稱為巴基斯坦版“三峽”,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巴基斯坦民生,促進經濟發展。
再還有尼魯姆-杰盧姆水電站,該水電站位于杰赫勒姆河上,2019年,4臺機組已經達到滿負荷運行狀態,并且在于2021年完成整體項目移交,該水電站已經穩定運行3年,每年可為巴基斯坦提供50億度電,占該國總電量的12%。
通過建設這些水利項目,巴基斯坦可將對印度河的徑流控制比例從原來的20%提升到60%,另外,在瓜達爾港還有中國承建的海水淡化廠,借中國的技術賦能,構建水資源防御體系,提升巴基斯坦自主能力,有效抵制印度的多邊霸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