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人,從小到大,夏天的解暑水果都是西瓜,價格親民時6毛錢一斤,10塊錢就能買兩個大西瓜。荔枝這玩意兒,對我們來說,就是水果店里的稀罕物,是夏天偶爾奢侈一把的“貴價時令”。
今年孩子放暑假了,她姑嫁到廣東茂名十幾年了,一直叫我們去玩。想著能見識下“荔枝王國”,想著能讓孩子見識‘荔枝王國’,便帶著她南下赴約。
茂名這地方,路邊、村頭、山坳里,抬眼就是荔枝樹。頭一回見荔枝林,我閨女直呼:“爸,這樹咋跟咱老家的柿子樹一樣多!”
茂名親戚實在得很,接風宴直接抬上來兩大筐剛摘的桂味荔枝,紅彤彤的還帶著青葉子。“嘗嘗,樹上熟的!你們那里可吃不著這口鮮!”
我抓起一顆剝開,汁水瞬間濺在手上,透亮的果肉塞進嘴里,清甜混著桂花香在舌尖炸開,核小得像顆綠豆。跟我之前買的荔枝比,差別有點大!
在茂名待了一禮拜,果園鉆了,農貿市場逛了,荔枝也吃服了。作為河南人,摸著良心說幾句大實話:
1、嶺南人摘荔枝,死磕“樹上熟”,這講究勁兒咱得服
在嶺南,果農把“熟度”看得比啥都重。領我們進果園的老陳是親戚鄰居,他家的桂味荔枝,非得等果皮從淡紅轉成暗紅,捏著帶點“刺手”感才下樹。
原來,暗紅果皮的糖度能達 18-20°,淡紅果只有 14° 左右。
“早摘三天,甜度少兩成,還容易出水(變質),砸招牌哩!” 老陳站在梯子上,專挑陽面的果子剪,南面光照足,糖分積累多。
市場上賣荔枝的也精。我觀察過,攤主都備著濕毛巾,時不時給荔枝擦擦“汗”,就怕果皮蔫了賣相不好。有顧客問價,老板直接掰開一顆:“看看這肉,水晶似的!嘗嘗,不甜不要錢!” 這種底氣,在俺們那里的水果攤真不多見。咱那的荔枝,多是捂在冰柜里。
2、品種多到挑花眼,嶺南人心里門兒清
以前在河南,就知道個“妃子笑”,頂天了認識“白糖罌”。到了茂名市場,我算是開了眼!攤位上紅綠牌子寫得明明白白:
- “桂味”:個小核小帶桂花香,適合現吃 / 老饕嘗鮮,價格最硬(據親戚介紹優質品相的市場價約40-50元/斤);
- “糯米糍”:肉厚軟糯,適合孩子 / 喜歡綿密口感的人;
- “黑葉”:性價比高,適合泡酒 / 做荔枝蜜;
- “仙進奉”:新品種,個頭大甜度高,送禮有面子;
- “妃子笑”?在這兒算“大路貨”了,早熟便宜,果農自己都不稀罕吃!
挑荔枝時,旁邊一個本地大姐教我:“買桂味得看‘龜裂片’(果皮凸起)夠不夠密,尖不尖;糯米糍要挑屁股圓、捏著軟的。” 這學問,就像俺們河南人選西瓜拍來拍去,各有各的講究!
3、荔枝嬌貴,嶺南人賣得也“潑辣”
荔枝這玩意兒,“一日色變,三日味淡”。在茂名,我算是見識了啥叫“快銷”。天不亮,果園就摘果裝車,晌午前必須拉到市場。
攤主們手腳麻利,泡沫箱里墊上鮮樹葉,荔枝一層層碼好,頂上再蓋層葉子保鮮。散客都是三五斤地買,當場吃或送鄰居。
最絕的是那些收購商。他們開著冷鏈車直接堵在果園口,手電筒照著驗貨,手選果(大小均勻無疤)直接裝車發機場,當晚就能到北京上海的高端超市。老陳說:“我這最好的桂味,十斤有八斤是‘飛’走的,本地人倒吃不起嘍!”
這個跟老家賣瓜一樣。頭茬瓜,個大還甜,能賣上價格,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看到哪個長裂開了,才自己吃。
4、荔枝樹下過日子,這才是嶺南的魂
在茂名這幾天,我發現荔枝早揉進嶺南人的日子縫里了。街坊鄰居串門,隨手拎一塑料袋剛摘的荔枝;大排檔吃海鮮,結尾必上一碟冰鎮荔枝解膩;老阿公坐在騎樓下,慢悠悠地剝荔枝下酒;連我閨女都學會了用荔枝核“抓子兒”玩。
親戚家后院有棵老槐枝樹,樹蔭下支張石桌。每天傍晚,一家人圍坐著剝荔枝,汁水滴到水泥地上,引得一溜螞蟻。
這場景,讓我想起老家院子里啃西瓜的夏天。不同的是,咱河南的瓜再甜,也長不出嶺南這份纏綿的荔枝味。這東西,離了樹,離了這方水土人情,再貴的冷鏈也運不走它的魂。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
這趟旅程算是弄明白了:荔枝的鮮,從來不是‘貴’能衡量的 —— 它是嶺南人對時令的較真,對水土的尊重,離了這方水土與心意,再冷鏈也運不走那口‘枝頭氣。
這趟荔枝之旅,值!都是俺的大實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