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甘露自清涼
——安徽歷史文化中心孫子文化傳播花絮側記
7月26日上午,雖有陽光明媚,但有“格美”臺風侵襲,風云激蕩,天氣面臨太多的不確定性。此時的省城合肥,車輛依然川流不息,人們照常忙忙碌碌,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繁榮的發展景象無時不在躍然眼前。在長江西路北側的弘陽廣場大廈內,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會議室正在舉行一場會議。中心主任翁飛博士召集肥東博望孫氏孫華友、孫軍,馬鞍山博望孫氏孫勁松等一行七人,還有中心原《安徽孫氏文化》編委會的部分成員孫謀勝、孫懷侯、孫自俊、孫立民等參加會議,馬鞍山作家趙慕超先生也即興參與會議,中心領導李云勝、李貴洪兩主任、中心徽派服飾專委會主任袁同云也蒞臨會議。
會議通報了4月6日第一屆孫德昭文化研討會專家組意見,重溫了安徽大學歷史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周懷宇教授關于馬鞍山博望鎮孫村宋代古墓的解碼論文。古墓主人孫德昭與岳飛、韓世忠等宋代名將共同參與了抗金衛國的重大歷史活動。其事跡,不僅可歌可泣、可圈可點,也為宋代抗金和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歷史人物,留下四個重要的歷史文獻:《皇帝詔書》《韓世忠題詞》《岳飛題字》《家乘shèng》。這些文獻,內容沉甸甸的,為進一步認識兩宋之交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解碼這一塵封歷史,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其文化資源,研究孫德昭文化價值,對于筑牢文化自信,激勵社會進步,促進鄉村發展,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翁主任就進一步開展孫子文化研究工作、推進孫德昭文化研究的落地生根,促進“四個自信”提出了寶貴意見。與會代表踴躍發言,談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和期待愿景。在談及《安徽孫氏文化》專著時,翁主任深情地說:本著出版首發式已經一年多了,回首五年多來的編撰工作,我與諸位結下深厚感情。值得欣慰的是,此書得到社會上的高度評價和普遍認同。作為《安徽孫氏文化》編委會主任兼主編,我覺得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做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盛夏六月,烈日炎炎。會議的熱烈氛圍,也猶如當下的時節,人們的家國情懷熱情高漲。在此,本編選用唐代詩人王維《苦行》中的詩句,抒發一下心情:“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社會上的有些問題何嘗不是呢?面臨思出、寥廓、煩濁、身患、未覺等,只有懷有甘露,方始覺得清涼啊!
會后,轉至“徽宴樓”續議。懷遠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詩人孫懷侯寄情賦詩一首:
贈翁飛博士、眾好友與諸宗親
孫懷侯
暑月天炎似火燒,喜逢徽宴聚相邀。
一書牽結俞鐘誼,百世歡呼管鮑調。
翁博宅心仁德厚,孫叢義膽品行驕。
人言珠寶連城貴,我說真情價九霄。
此后孫謀勝自娛地說,我不諳韻律,愿以自由體詩和之。遂曰:
贊翁主任領銜德昭公歷史文化研究
孫謀勝
辛卯月熱情更爍,格美侵襲難阻卻。
孫子眾裔念翁賢,齊聚廬西徽宴閣。
德昭功勛耀千秋,福澤中原安萬宅。
神州文化數億載,人間光華雋不惑!
懷侯先生見到謀勝和之,興趣使然,遂以格律韻調改為:
辛卯林鐘天氣熱,暑風難阻約朋茶。
相邀翁博群賢至,商討孫情眾裔夸。
忠烈侯勛千載耀,德昭功業萬年嘉。
神州有我英雄在,光照人間世代華。
此間,安徽省文史館館員、中心主任翁飛博士在場十分高興,深有感慨地說道:“《安徽孫氏文化》成書后,編委會你們和博望孫氏各位相聚一堂,為德昭公富春堂在肥籌建出謀劃策。席間觥籌交錯,熱鬧非凡,懷侯先生不愧詩詞大家,捷足先得,妙筆生花。賦詩一首,以記盛況,值得一贊!”。并賦詩一首,成為整場點睛佳作。其詩云:
甲辰仲夏徽宴樓歡聚和孫氏諸公
翁飛
吾皖孫氏多支派,
德昭郡馬大英才;
監軍少保共生死,
岳帥題簽家譜載。
富春堂號名愈顯,
博望瑤海同根脈。
而今把酒敘發展,
更喜諸君來添彩。
南宋時期思想家、理學家朱熹詩曰:“問泉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提高認知水平,只有不斷的學習、研究、思考獲得新知識,才能夠得到新的境界;只有在心境和情操上引入甘露滋潤,才能夠清澈和覺悟,綻放出沁人肺腑的芳香!
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孫謀勝
2024年7月28日寫于皋城龍泉巷書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