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儀式 鄧道理 攝
8月1日,第15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張家界實習基地在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功揭牌。據了解,這是全國成立的首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基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地理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賀燦飛教授等高校專家學者參加揭牌儀式。
第15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張家界實習基地由中國地理學會、教育部全國地理學聯合實習虛擬教研室,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南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南寧師范大學、長江大學等8所機構和院校決定與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合作共建,旨在更好地推動地方資源保護與利用,增強高校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基地的落戶標志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與全國各大高校在地理學教學與研究、張家界地貌的資源價值挖掘和利用等方面的“雙贏”合作邁上新的歷程。
“在張家界建立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基地,既是對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價值的高度認可和深度挖掘,更是對中國地理學教育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推動。”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原首都師范大學副校長李小娟教授評價說,實習基地今后為廣大地理學者和學生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學習、研究自然地理現象和地貌演變的絕佳平臺,在實地考察和科學研究中涌現出更多創新的學術成果。
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委書記、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張龔介紹,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有著方山臺寨、天橋石門、沉積構造、古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獨特的張家界地貌吸引中外游客紛至沓來。先后獲得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等殊榮,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質與地貌學價值,是地理學研究與教育的天然寶庫。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成立20年來,不斷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持續深化地質科學研究、廣泛開展地質知識科普宣教,成為全國集地質科普、科學研究、研學旅游等為一體的響亮名片。
另悉,全國地理學高校跨區域聯合野外實習2009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充分發揮出地理學國家理科基地在人才培養改革中的釋放輻射作用。第十五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張家界段今年8月1日至2日在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進行,期間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各地的52所高校200多名師生代表,不僅共同見證了基地揭牌儀式,還將先后走進黃石寨、金鞭溪、水繞四門等景區和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開展野外實習,了解世界罕見的張家界地貌的前世今生。(鄧道理 張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