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暑假回老家,孩子們可以體驗一下種田生活,像我小時候一樣,一群小伙伴在田間地頭撒歡兒。認識一下各種莊稼,順帶干干農活,感受農村生活的快樂。
這是我理想中的,孩子在老家過暑假的狀態。
我呢,不用做飯,也不用操持家務,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看書、學習、寫作。管管孩子們的作業,關注一下她們的去向,帶她們出去散散步,運動和學習兩不誤。
光是想想這樣的畫面,就覺得無比美好。
可真正在老家待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兒。
村里很多人都在城里買了房,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孩子要結婚,另一個就是孩子要上學。
有這兩種需求的人,買了房之后,都搬到縣城去住了。
因此,村里剩下的人不多,以6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孩子幾乎沒有,能帶走的,基本都帶走了。
這次回老家,村里有兩個跟我家孩子同齡的男生,還有一個2歲的小女孩。有兩個是到外公家過暑假的,一個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回農村定居,他也跟著回來的。
他們能玩到一塊兒去,但新的問題出現了。
02
常常出現的狀況是,軟硬兼施地說服他們放下手機,出去溜達一下,過不了多大一會兒就回來了。問起原因,他們說,不知道玩什么。
都是十來歲的孩子,正是好動和精力無限旺盛的時候,卻不知道玩什么?這一點,真的讓人很無奈。
有時候,幾個人一起去玩了,過一會兒去看,一人捧著一個手機,靜悄悄的。或坐著,或趴著,各玩各的,各自沉浸在各自的屏幕里,無比專注和投入。
這么搞了兩三次,我就不再強求孩子出去玩了。都是玩手機,不過是自己家和別人家的區別,還不如就讓她們在自己家呆著。
再就是限制太多,這不讓干,那不讓干。
就我家而言,最大的阻礙是我婆婆。她把孩子看成了籠中鳥,但凡是她認為有隱患的事情,都不能做。
她要去地里鋤草,我讓孩子跟著她一起去,她說,路過的草叢里有蟲咬人,不能去。
她去做飯,我讓孩子去幫忙燒火,她說,不用了,把衣服弄臟了。
門前不遠處有一堆沙子,我讓孩子去玩沙,婆婆不讓玩。說是把沙玩松了,下雨都被雨水沖走了。
讓孩子在門前鋤草,婆婆說,不能鋤,被草叢里的蟲子咬了,癢,非常難受。
03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她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可她忘了,小孩子閑不住,就是要找點兒事干,分散注意力。
有一次,我指揮孩子去門前鋤草,婆婆反對無效后,語帶埋怨地說,人家看手機看得好好的,你不讓人家看。
我直接反駁回去,就是不讓她看手機,才讓她去干的。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迷于手機,我也不例外。
比較慶幸的是,我家親子關系還不錯,溝通順暢。老大14歲了,我說的話,她會根據我說話的語氣和音調來判斷,該不該放下手機。
審時度勢這一點,她拿捏得非常好。
孩子們不看手機的時間,考驗的就是我這個當媽的了。
要陪玩,陪聊,要不然她們閑不住啊。
一會兒問這個問題,一會兒那個問題,或是需要我參與和配合的小游戲,連續幾次不回應,或是表現出不耐煩的話,她們也就失去了興致。
然后,默默地拿起手機,我的世界頓時清凈了,可這不是我想要的。
04
放假前,我給自己列了許多計劃,有關看書、學習、寫作的,每天至少要在這方面花費8小時以上。
實際情況是,我根本做不到,每天能有4個小時以上,我就要謝天謝地了。
婆婆跟孩子們說說話還可以,讓孩子跟她一起玩,比人類登上外太空還難。她們相處的時間不多,要說有多親近,關系有多好,不太現實。
結婚十多年,我和婆婆之間已經達成了一種默契,但凡我在老家,她負責做飯,我負責帶娃。分工明確,偶爾相互搭把手。
這種狀態已經非常好了,不能再奢求更多。
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1、家長盡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以身作則。
我觀察到我家孩子的一個現象,如果我在寫作,或是看書,叫我家孩子做點兒什么事情,她們會非常配合,屁顛屁顛地就去干了。
如果我什么都沒干,在那兒玩手機,叫她們去干點兒事情,很難。她們會直接問我,你為什么不去?或是說,我不想干,我拒絕。
別看孩子小,以為他們什么都不懂,其實,這是父母們錯估他們的觀察力,和有樣學樣的能力了。
想讓孩子養成什么樣的習慣,大人先做到,用榜樣的力量,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去影響孩子。
05
2、盡量用孩子的興趣愛好,把他的空余時間填滿。
暑假伊始,我就讓孩子自己列個暑假計劃。不用具體到幾點鐘干什么,但每天大概要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寫出來,做到心中有數。
我家孩子除了暑假作業之外,我新增了寫日記、看書、畫畫。
日記主題沒有要求,字數沒有規定太多,便于每天堅持。老大上初二,100字以上。老二四年級,她說10個字以上,我都同意了。
我看了一下,她們每天寫的字數都超標了。偶爾想偷個懶,我也允許。
看書,至少5頁。
畫畫,每天一篇,自由發揮。
今天,老大跟我說,她的暑假作業寫完了,不玩手機,不知道該干嘛。
我說,畫畫能不能畫2篇,書能不能看10頁、15頁?
她說,可以。
計劃做出來,適時做出調整,適應變化。手機少看一分鐘,是一分鐘,做不到完全不玩,盡量爭取少玩。
06
3、父母要學會引導,一味批評解決不了問題。
我家孩子從城市回到農村,一起玩的小伙伴不僅少,而且都是以手機為主。
人家都在玩手機,你不玩的話,聊不到一塊,玩不到一塊。
想讓孩子回到我小時候,那種純粹瘋玩的狀態可能性不大。
她們成長和生活的環境,跟我小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能忽略這個變化。
這就意味著當父母的,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和精力,來陪伴、引導孩子。
我會對我家孩子提要求,比如,到了傍晚,我會跟她們說,陪媽媽出去散散步唄。
每次出去,肯定不止一個小時。
這個過程,我會放下手機,全身心陪她們聊天、玩鬧。
有的家長圖省事兒,直接扔一個手機給孩子,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鬧騰、安全問題。
看似省事兒,實際埋下了更多隱患。
孩子放暑假,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家長,跟我的選擇一樣,把孩子帶回老家,帶到農村生活一段時間。
期待換個環境,孩子有點兒新變化,新感受。
農村過的是田園生活,是城市生活的調和劑,是偶爾的詩和遠方,但不是世外桃源。
新鮮勁兒一過,在城市遇到的問題,在農村同樣會出現。
不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對家長來說,只要有孩子在,考驗一直都在,不曾消失。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