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前幾天我就看完新片《解密》了,但一直提不起勁頭來寫,總覺得如鯁在喉……現在終于想明白了些,可以來簡單說說了。
我已經看到有不少人都在說這部片子“不像是陳思誠的電影”,確實,這也是我的第一印象。
要問起對陳思誠作品的評價,大伙兒的回答恐怕是以差評居多,因為他很“精明”,擅長設置議題,對各類先進經驗又借鑒地比較多……但也因為他的類型化敘事和一些出人意表的奇淫技巧,所以他的作品盡管評價不高,但基本的娛樂性總能保證。
而這部《解密》似乎反了過來,或者說陳思誠盡可能地丟掉了他往常最擅長的東西,轉而去做現在沒多少人會下的笨功夫,去拍人物、歷史和思考。
只可惜,我不怎么能入戲。
還是先來說說影片做得好的地方吧,那就是攝影、畫面和轉場設計都令人眼前一亮,除了想象力比較普通外,單就視覺表現力來說,算是國產電影中最好的那一批了。
以容金珍解開紫密的那一長段進入游樂園的夢境為例——主角半夢半醒、依靠釋夢來解密是影片核心設定——所有出現的物品,在他的現實生活中都有原型,比如巨型燈盞是和希伊斯下的國際象棋,旋轉木馬是家里的茶壺,海盜船是容小來送的鋼筆,后面的摩天輪更是與紫密密切相關的轉輪。
這些場景和設計不光符合了夢境與現實“真假結合”的特點,也放大了容金珍醉夢、解夢人設的情緒點,確實算是好戲。
不過,這些優點恰恰是讓我不能入戲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來,《解密》最大的賣點與看點,是天才容金珍的獨特天賦,以及夢境和解密的展示,類似的東西陳思誠在《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里也玩過,只是這回他把這個技巧給無限放大了,可光靠這些東西又不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所以才加入了更多更“正”的主料。
不少人都覺得,陳思誠這回能沉下心來,用較為古典的故事結構,來講述人與歷史的存在和關系,是一個有進步的優點……可我總覺得不太對勁。
《解密》這個故事,是與“愛國、報國”密不可分的。
我其實蠻喜歡影片前三分之一的部分,容小來教育對“國家”毫無概念的容金珍,國家是領土、主權、民族和文化,是要守護的地方和人,而容金珍在國民黨敗退南京城之前的所見所聞,也促使他代替老師解開了密電,讓他不自覺中成為了守護國家的一份子。
可惜,當容金珍進入701開始他的解密事業后,這方面的敘事似乎都戛然而止了。
影片后三分之二真正想講的,實際上是容金珍慢慢開始理解希伊斯對于“國家”的定義,國家是親人、朋友、小橋、流水、風雨、蟬鳴。
在我看來,陳思誠并沒有多少平衡宏大敘事和個人敘事的能力,雖然電影思路沒問題,但顯然他卡在了定性與側重的尺度上,最后只是高高揚起、輕輕放下(容金珍死前把他對國家的兩種定義合二為一了,還表明了“沒得選”),沒有犯錯誤,更遠遠談不上好。
電影僅僅落在了“如何報國”的“術”之上,對于“為何報國”的“道”卻語焉不詳。
于是,我不得不想起來陳思誠是個很聰明的人,聰明到不會踩雷也不會真心表態,電影目前說的這些已經足夠了。
所以,《解密》給我的最大印象,便是借了一個歷史背景和一個不算高明的對弈手法來撐門面,人家真正感興趣的是“時代里的天才”,而非“天才人物與他所處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