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體育賽事飯圈化”鬧得沸沸揚揚。體育總局表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全國體育系統必須高度警惕、快速行動”。態度堅決,心態炸裂,賽場上運動員拼搏,平臺上飯圈打架,的確鬧心。不過,體育領域的互聯網治理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還需理性分析、冷靜應對。
反對畸形“飯圈文化”,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奧運健兒的優異表現,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為中國運動健將加油助威、喝彩叫好,是輿論的主流。一些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引發了爭議,也是正常現象。這是“自古以來”的體育文化,并不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現象。
大家關心體育賽事,才會評頭論足。冷冷清清、三緘其口的“清涼氛圍”之下,賽事辦得沒勁,運動員比得沒勁,傷敵八百自損一切。因此,賽事相關的正常爭議,不能和畸形“飯圈化”混為一談。比如,“三里屯大屏提前露出”事件后的引發的輿論浪潮,就屬于正常的批評。不能責怪網友們“揪著不放”。既然搞錯了,就要“立正挨批”,這是和社會輿論良性互動的正確姿勢。
中國體育事業的群眾基礎深厚,應該充分自信。重視體育,早已是中國社會的共識。乒乓球、游泳等老牌優勢項目,是大眾體育的基石,隨著經濟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網球等“新貴”項目也在中國迅速崛起。
中國大眾對體育事業的高度認可和熱愛,不是區區畸形“飯圈文化”能撼動的。其實,本屆奧運會畸形“飯圈文化”搞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主流輿論都極度反感。
別看畸形“飯圈”鬧得歡,出了圈就是“過街老鼠,一片喊打”。這說明我們輿論生態的“自然免疫機制”是有效的,不會被畸形“飯圈文化”輕易擊潰。畢竟大部分網友是抱著“球賽就酒,越喝越有”的輕松心態觀賽的,誰愿意被群魔亂舞擾了興致?畸形“飯圈文化”不可能成為大眾體育文化的主流。他們的噪音再大,也只是噪音而已,不可能輕易鳩占鵲巢,敗壞中國體育事業的底蘊。
因此,面對畸形“飯圈文化”的入侵,體育界人士要高度警惕,堅決抵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糾枉過正、用力過猛。和很多領域的互聯網治理一樣,對畸形飯圈文化入侵體育,需要精準施策,而不是大炮打蒼蠅,挫傷廣大網友對體育賽事的熱愛,擾了觀賽的興致。
精準施策,就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節點,切斷黑色利益鏈條。畸形飯圈文化的“爆點”是情緒,通過煽動、放大、傳播負面情緒,吸引眼球、收割流量。“情緒”只是表象、只是工具,真正的驅動力還是利益。正如“俠客島”指出的,抵制畸形的飯圈文化入侵“更要抵制利益驅動下的販賣隱私產業鏈”。
實際上,畸形飯圈文化的黑產業利益,早就是公開的秘密。各路“粉頭”異常活躍的背后,是操盤流量變現、利益輸送的機構化運作。這些黑產“節點”賣力地制造輿情風暴,挑動對立,可不是為了滿足情緒需求的逞一時之快,而是收割流量、“收費服務”、販賣“周邊”的長期經營。
比如,“私生飯”跟蹤尾隨運動員,嚴重干擾運動員生活、訓練的行為,可不是出于“個人熱愛”,而是收集“周邊”在圈內出售。再如,故意拉踩甚至不惜以造謠中傷的方式制造熱點話題,也不是對“偶像”的熱愛,而是為了所謂組織“應援”的“收費服務”。
總之,畸形的飯圈文化看似是高度情緒化、非理性的網絡輿論現象,其實是高度理性、長期運營的線下生意。在各大平臺上興風作浪,只是畸形飯圈文化的冰山一角。社交媒體平臺只是這條黑色產業鏈的“貨架”,真正的利益運作、組織體系是線下機構。
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僅僅停留在互聯網輿論空間,是治標不治本。互聯網輿論場太大了,高度去中心化的生態體系是扎不緊籬笆的。只要飯圈“黑產”的利益鏈不被切斷,利益驅動不消除,畸形飯圈的組織經營者總能處心積慮地在雞蛋殼上找到縫。這是互聯網治理的難點所在。對畸形的飯圈文化人人喊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娛樂圈到主播行業,現在又入侵體育領域,始終得不到有效治理。說明僅僅是對線上輿論的高度警惕,沒有線下打擊黑色產業鏈的雷霆手段配合,是無法遏制這股網絡泥石流的。
其實,打擊地下黑色產業鏈對體育事業的干擾,在體育競技史上早有先例。最著名的莫過于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這些足球暴徒不僅是英國足球的禍害,更是“走出國門”全球作妖。這些暴徒到處滋事,讓英國人丟盡了臉,鬧到了舉國共討的地步。英國政府屢屢重拳出擊,抓的抓、判的判,依然屢禁不止。社會學、政治學研究這一極端群體的論文洋洋灑灑,都不得要領。
直到世紀之交,足球流氓背后的黑產業逐步曝光,隨著黃牛倒票、勒索俱樂部、操縱賭球等等黑產被一一清除,這顆足壇毒瘤很快就消除了。失去了長期的利益驅動,就沒有足球流氓這一群體性事件,只有球迷情緒失控造成的零星事件。
這一前互聯網時代的案例,對我們今天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入侵體育乃至根除這一互聯網輿論毒瘤,仍有有借鑒意義。任何時代,人性趨利的“底層代碼”都不會改變。治理畸形飯圈文化,還需從線下的根子解決,而不是流于線上輿論的表面。
1%的黑產經營者為了謀取黑色利益,制造出了99%“腦殘粉”,這就是畸形飯圈的真相。線上線下合力打擊這1%的黑色經營者,才是互聯網輿論治理的關鍵。
因此,對畸形飯圈文化的入侵,僅僅在線上抵制是不夠的。這不是“云端”的戰斗,而是線下實體的非法經營行為。對這種問題的治理,應該參照治理網暴的成功經驗,線上找病灶,線下做手術,精準切割黑產節點。這需要畸形飯圈文化的受害者、互聯網平臺機構、行政和司法機構的默契配合、合理分工,形成合力。
我們應該鼓勵那些深受“腦殘粉”、“私生飯”之害的運動員勇敢地站出來,該起訴就起訴。尤其是那些明星運動員,他們有足夠的商業資源、行政資源,有能力采取主動的反制措施。廣大熱愛體育事業的網友,是他們堅實的輿論后盾。平臺作為商業機構,不適合作為爭議的裁判。但是,平臺應該支持運動員們合理合法的抗爭,積極配合調查取證。行政和司法機構應該通過立法立規,明確流量機構的行為邊界,限制流量黑產的膨脹。
總而言之,對畸形飯圈文化入侵體育,要高度重視,但也不必用力過猛。避免“大炮打蒼蠅”的誤傷一大片,而找準要黑色產業鏈的節點,精準施策,實施外科手術式的精確切割。天下苦畸形飯圈文化久矣,是該斬斷這條黑色利益鏈了。
關胖再出發,敬請新老朋友們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