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智和和張本美和的爸爸兩天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心情:同樣一勝一負,他在看臺上看著張本智和先贏后輸沒能帶領日本隊進軍決賽,又看著張本美和先輸后贏幫助日本隊進軍決賽。
文藝復興感拉滿,看好這張成為梗圖的潛力
青春的淚水啊
年輕人在大舞臺就是這樣的:不經歷點糟心的事情,沒誰能真正成長。
巴黎項目的logo都挺有特點的
決賽日展望,中國男團面對瑞典。
李寧大戰優衣庫(不是)
個人猜測決賽排陣應該和之前一樣,王楚欽馬龍的雙打,樊振東一單。王楚欽會打第三場,馬龍殿后。邏輯大概是如果年輕人出現波動,老將壓陣殿后。
這場球對王楚欽的意義還要超過團體決賽本身
這個排陣的問題在于,瑞典人或許會針對性的用莫雷高德去抓王楚欽——中國隊90年代和瑞典團體賽各種相互算計,佩爾森都在場。但這樣一來瑞典隊就不得不用莫雷高德去打雙打,所以概率也不大。
話說回來,奧運會這個賽制,除非哪個協會有左右互搏一樣的雙打,不然基本都是死陣——或者上來雙打送出去,搏后邊。排陣上說,和三個單打的世乒賽賽制相比,策略性要差不少。
這個框架中,瑞典隊的選擇主要是卡爾伯格還是卡爾松打第三場。卡爾伯格狀態不錯,卡爾松之前腿部有傷,我猜測卡爾伯格的可能性略大一些。畢竟是德甲戰神,終于從德甲打出來一次。
如果到第五場,馬龍對卡爾松的閱讀一向不錯。
另,以上純屬臆測,結果決賽見。
女團方面,日本隊的選擇也不太多,平野早田的雙打,美和一號,平野在第三場給日本隊帶來過一些成功,看這次日本隊是常規排陣尋求超常發揮,還是排陣上尋求突破。
我個人猜測,日本隊的可能性或許集中在雙打中尋找突破口。中國隊三個人的發揮一向穩健,對日本隊的準備也比較充分。另一個變數是張本美和是否能打出超出范圍的沖擊力——這種東西大部分看當天發揮,沒誰能準備“你奧運會決賽要超常發揮”。
大家也知道,乒乓11分一貫是觀察總結,預測純屬隨機,上邊算是起個話頭給大家討論。
半決賽中,德國隊的安妮特考夫曼繼續神奇的出色發揮,3-0戰勝張本美和。如果沒記錯的話,考夫曼迄今全部比賽出任德國隊一號單打,至今全勝:
首輪3-0戰勝美國隊張安。
次輪3-1戰勝巴特拉,3-0戰勝阿庫拉幫助德國戰勝印度。
半決賽3-0戰勝張本美和。
這一屆奧運會,她已經一路把戰績刷到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對手。
其實考夫曼不算是完全從零殺出的黑馬:她今年18歲(2006年出生)但是之前已經在歐洲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比賽中奪冠過。她今年已經拿下了德國錦標賽成年組冠軍。
考慮到目前為止,除了中國隊,考夫曼是唯一沒輸球的一號主力,她很有希望是這屆奧運會第二強的一號主力。
對考夫曼的一些觀察:
最重要的一點是,她被教得相當好。她的技術框架跟得上目前潮流,出手簡潔,動作大小合適,所以銜接流暢,對球判斷和整體出手非常合理。
(不相關,德國女隊場外的教練是之前克羅地亞的鮑羅斯,過去20年為數不多的出生于歐洲的中國隊主要對手)
一般來說,歐洲女子運動員,尤其是身高比較高大的(考夫曼身高一米八三),擊球動作要么野蠻生長(比如考夫曼的雙打搭檔薩賓),要么技術相對落后,摩擦偏多銜接慢(奧地利的波爾卡諾娃)。考夫曼的技術打磨到位,基本功看起來非常舒服,還是左手,即便這次比賽有超常的可能性,可能性還是很多。
另外,考夫曼的柔韌性和移動速度在這個身高下看起來非常優秀。她父親是冰球運動員,母親是高山滑雪運動員。或許考夫曼遺傳了父母的運動天賦。作為乒乓球運動員,她在爆發力,敏捷程度和柔韌性上平衡的很讓人羨慕。
本來德國隊因為絕對主力的韓瑩的再次受傷實力受到很大影響,之后女單一號主力密特海姆因傷退賽,實力再來一次折扣。考夫曼接替原本韓瑩的位置直接幫助德國隊起碼平了之前世錦賽的成績,從這個角度上說,這次奧運會團體,德國隊已經贏了。
德國隊啟用了P卡萬源
兩個主力受傷,加速了未來的成長
最后,有個問題想咨詢一下各位:乒乓球方面,大家更傾向長篇偏深度內容,還是更喜歡相對較短較隨意,但是更新更頻繁的文章?
除了不定期推送獨家原創文章,我們還不定期奉送獨家比賽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眾號下回復關鍵字“八卦”可獲得一條獨家八卦信息!(多發送幾次關鍵字“八卦”有時候會有多條八卦可看呢!)
八卦和比賽信息從不群發,從不預告,隨時可能有新內容,舊內容不會滾動推送,只有發送關鍵字的朋友才會看到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