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在舊金山逝世,享年97歲。
1957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一起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那是令億萬中國人為之振奮的事情,中國人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己并不是比外國人差。李政道和楊振寧也成為無數中國人心中的偶像,他們參與的社會活動總能引起各方關注。
遺憾的是他倆決裂了,原因是他們都覺得自己在發現宇稱不守恒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至于孰是孰非,科技史工作者探尋了幾十年也難還原真相。一些科學大家、政治大腕試圖調解他倆間的矛盾也是無果而終。只有一些網民在看了后來的《李政道傳》或《楊振寧傳》后,選擇了站隊某一邊。更有甚者伺機編造信息進行蠱惑,貶低一方以抬高另一方。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李政道和楊振寧決裂時都考慮到會對眾多以他們為偶像的學子產生不好影響,約定對決裂原因保持沉默。在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沉默帶來的平衡使兩位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遺憾的是后來沉默帶來的平衡被一點點打破,繼而掀起一場場波瀾。每每有網民看著兩位中誰不順眼時,就會搬出他倆間的決裂,而且還能改編成不同的版本,以達到批判的目的。
科學發現能夠永恒,娛樂八卦只能短暫。當探求真相朝著小說方向演化,追尋事實朝著八卦方向發展時,事件熱度的衰退就會加劇。李政道和楊振寧首先是科學家,他們留給人類的最寶貴價值是科學發現。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是社會活動家,他們為推動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會被人們銘記。李政道和楊振寧永遠不是娛樂明星,即使今天有個別人關注他們是水瓶座還是蝎子座,關注他倆間的決裂到底孰是孰非,但五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呢?一千年后呢?不論多久,教科書上仍會寫著是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恒,但之后不會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夫人叫什么,也不會再有人追問他們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糾紛。
如今李政道已離去,理應對他表示尊敬、懷念。此時重新扒出李楊之間的恩怨糾紛,并借李政道的去世抬高其價值貶低楊振寧,這不是對科學家李政道的尊敬。
時間會慢慢地帶走無關緊要的八卦信息,時間會將有價值信息的慢慢撫摸的锃光瓦亮。1956年提出宇稱不守恒,到現在已經過去68年。恩怨糾紛可以休止了,世人對他們間的八卦也可以終止了。唯獨科學發現會永遠鐫刻在科學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