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油箱事件現在沒結論,但有進展”。
在近日和新浪財經CEO鄧慶旭的第三次對話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再次火力全開,并硬懟比亞迪的常壓油箱事件。
老魏直言,比亞迪的常壓油箱事件現在雖然沒有結論,但部委給長城的答復是已經成立聯合調查組,說一定會有一個公正的處理。
這次發聲意味著,在常壓油箱這檔子事情上,老魏絕對不會放過比亞迪。
但還有更勁爆的金句。
在談到網上有人聲稱“你把別人的燈吹滅了,你自己也好不了多少”時,老魏甚至有點暴怒,稱“它要是鬼燈,我一定要把它吹滅了,讓這個行業得到健康發展”。
這是迄今為止,魏建軍對比亞迪最為嚴厲的批評。
因為“吹燈”這個說法,就來自比亞迪。
2023年5月底,在長城汽車公開舉報比亞迪常壓油箱事件后,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了兩句話——
“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
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另外,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經理杜國忠、騰勢汽車總經理兼首席共創官趙長江等高管,均轉發了這兩句話。
一切都要從長城汽車那次驚天舉報說起。
5月25日,長城汽車官方公眾號發布一則《聲明》稱,2023年4月11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 DM-i(產品型號: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產品型號:BYD6470ST6HEV2)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長城汽車在聲明中稱,根據《環境行政處罰辦法》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涉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違法行為,應當進行初步審查,經審查,符合“有涉嫌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等四項條件的,予以立案。
這次舉報直接震動了整個汽車圈。
因為在2022年,比亞迪首次擊敗吉利奪得自主品牌銷量冠軍時,很大程度上仰仗的就是以DM-i技術為代表的插混車型。
這種技術以“快、省、靜、順、綠”為主要特點,被認為是當前從油車過渡到純電時代的最優解決方案之一。
但長城汽車的舉報卻直指比亞迪采用常壓油箱,以及排放造假。
這種指控非同小可。
因為從汽車行業發展歷史角度看,長城汽車對于比亞迪的排放指控,類似于2015年大眾汽車爆發的“排放門”丑聞。
眾所周知,通過軟件作弊而掩蓋真實排放數據的“排放門”丑聞,幾乎把包括大眾、奔馳在內的德國汽車巨頭推入深淵。
僅僅是大眾汽車一家,就先后支出了超過300億歐元,用于支付高額罰款和了結與排放丑聞有關數量驚人的官司。
另外,包括大眾汽車前CEO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內的高管,也因涉嫌欺詐而受審。
甚至連全球供應鏈巨頭博世,也卷入了排放門丑聞。
總之,排放門是德國汽車有史以來遭遇的最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有了大眾汽車的前車之鑒,警覺的比亞迪對長城汽車的公開舉報很快進行了回應。
比亞迪同樣發了一份“聲明”。
這份聲明的開頭表示,比亞迪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顯而易見,比亞迪認為長城汽車的舉報,就是在搞“不正當競爭”。
但到目前為止,比亞迪后半句提到的“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未見付諸實施。
比亞迪還表示,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保管并安排送檢,中汽中心(天津)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
“測試車輛嚴格來說,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即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及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里程僅為450-670公里。鑒于以上,我們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長城不能以此作為依據! 我們的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家權威機構通過認證。 我們歡迎有關部門隨時過來調查、取證和檢測”。
對比長城汽車的舉報,以及比亞迪的回應,有一些細節頗為有趣。
長城汽車的舉報有兩個核心——一是“常壓油箱”,二是“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
但比亞迪的那份“聲明”,實際上只回應了長城汽車有關“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指控。
對于“常壓油箱”問題,比亞迪未做說明。
這也成了一個懸案——比亞迪到底有沒有使用常壓油箱?
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排放不達標一年多之后,再次將此事搬上臺面。
2024年8月份,魏建軍在談及此前舉報比亞迪常壓油箱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件事比大眾汽車“排放門”丑聞造成的惡劣影響一點都不差。
他表示:“高壓油箱問題,我們競爭參與的活動里邊有歐洲企業,有美國企業,有日本企業,別人怎么看我們?損害了我們國家的形象,(影響)非常嚴重”。
老魏還將其定義為“不當競爭”。
“對這些不當競爭就應該站出來去打擊它,要維護好我們這個經濟秩序。如果經常出老千,誰還跟我們玩?”
僅僅兩個月后,長城汽車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需要遵守規則、遵循規律》,繼續討伐比亞迪常壓油箱事件。
長城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一年多之前的舉報事件,以及國家監管部門的相關反饋,同時還點明,當下裝配常壓油箱的混動車型已經停止新車銷售。
這個結論暗示,正是由于長城汽車的舉報,混動車型匹配高壓油箱已經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了解和重視,常壓油箱退出了。
魏建軍也轉發該篇文章并配文稱:中國汽車競爭日烈,長城汽車堅守規則與規律,奮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由此開始,老魏多次強調“規則”,發誓要做規則捍衛者,并炮轟規則破壞者。
顯然在他看來,他的舉報對象比亞迪不遵守“規則”。
算上前幾天這次再談比亞迪高壓油箱事件,這已經是第四次舊事重提。
而這次不同的是,老魏爆了猛料,稱該事件雖當前無結論,但有進展。
這句爆料頗具殺傷力。
同時也表明,在“油箱門”事件中,老魏不打算放過比亞迪。
盡管比亞迪在一些場合,曾致敬過長城汽車。
比如在一些宣傳片中,提到過長城汽車對中國汽車產業的貢獻。
但很顯然,這些不足以讓老魏放棄對常壓油箱事件的追索。
對于在銷量上高歌猛進的比亞迪而言,常壓油箱事件是不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很難說。
畢竟到目前為止,長城汽車的相關動作,看上去并未給比亞迪帶來太大的麻煩。
畢竟銷量還在飆,去年銷售新車427萬臺,今年要沖550萬臺。
而且這一次老魏甚至都聲稱要吹滅“鬼燈”了,但比亞迪方面還沒有正面回應。
所以這事到底會如何解決,殊難預料。
不過這件事也有特別的一面。
考慮到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間,也曾有過惺惺相惜的時刻,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讓外界頗為意外。
比如比亞迪把注冊的“魏”商標給了長城,長城也投桃報李,把“登陸艦”給了比亞迪。
這被視為是中國車企一家親的體現。
但從現在的情況看,長城和比亞迪之間已經沒有了這種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