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不斷、雷峰塔倒,
唐時故事,宋時記敘,
一段白蛇傳,流傳了千年。
80、90后的童年,
在寒暑兩假打開電視機,
準會聽到“千年等一回”。
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白蛇傳,
曾經傳唱“千年等一回”的80、90后,
如今也可以帶著小朋友走進電影院,
因為新一代的“白蛇傳”來了!
時隔五年,
追光動畫“白蛇”系列第三部
——《白蛇:浮生》終于回歸。
五百年前,
捕蛇少年許宣遇到了失憶蛇妖小白。
他們共同踏上尋找記憶的旅程,
為了保護小白,
許宣與狐妖寶青坊主做了一筆交易,
把自己變成了長著狗尾的“妖怪”。
從那天起,
小白與小青一同修煉五百年,
小白一心要找到轉世的許宣,
報答曾經的恩情。
光陰流轉,
許宣轉世成了臨安城的小郎中許仙,
和姐夫李公甫相依為命。
小白與小青化身凡人女子,
與從斷橋開始,
在杭州城里一次次創造與許仙的偶遇。
但正如狐妖寶青坊主所說:
人和妖,不可能長相廝守。
金山寺的和尚法海一心渡人,
他認為守護人間正道,
就是要除盡人間妖魔。
一僧兩妖不可避免狹路相逢。
他身負佛法,口宣天道,
讓青白二蛇隱藏的本相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許仙會做何選擇?
是像《青蛇》里那樣自私虛偽,
投身佛門舍棄小白?
還是像《新白娘子傳奇》里那樣,
一步退縮終成遺憾?
難得的是,《白蛇:浮生》給了堅定的答案。
“白蛇”系列電影,
屬于追光動畫策劃的“新傳說”系列,
這一系列聚焦中國經典傳說故事,
從傳統文化汲取靈感,探索IP改編新方向。
帶孩子去看,
可以讓孩子了解古老傳說的新全貌。
追光動畫去年暑假推出的《長安三萬里》
被戲稱“研學大片”,
帶孩子看電影還能背詩,寶媽一整個愛了。
那么在今年的《白蛇:浮生》里,
還藏了多少留給孩子的寶藏呢?
01
角色討喜最寶藏
佛門神獸金毛犼,
Q版是能干活能立功的獅子狗。
戰斗形態是金光閃閃的巨型神獸,
屬于山海經的上古神獸威風凜凜,
國漫特效+動作設計的造夢能力令人嘆服。
小白小青的蛇形設計,
有純巨蛇態,半羽蛇態和完全羽蛇態,
對應角色和劇情的不同階段,
尤其是小白最后的真身顯露,
純白巨蛇帶著藍色的羽毛,
充滿神性的美感。
肚兜轉世的李公甫,
人形壓不住狗子的憨態;
時狐時人的寶青坊主,神秘又魅惑,
背后藏著的寶庫和故事都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主角配角無論形象還是情節
都有血有肉有感情,
孩子在哈哈一笑之外,
也能體會到如何用小事件刻畫人物性格,
如何用微表情描寫人物情緒。
02
美景建模逼真動人太寶藏
影片細致入微的構建了杭州古景,
從市井道路到西湖勝景,
那些亭臺橋梁與長街短巷交匯,
其間仿照《清明上河圖》
融入茶坊酒肆、販夫走卒,
儼然將南宋世情生動復原。
跟著影片一路看去,仿佛穿越時空,
穿行于大宋的煙火浮生之中,
感受小吃叫賣,感受衣冠飄然……
更有復刻博格達峰的昆侖仙山、
氣勢磅礴的錢塘大潮、
仙氣飄渺的凌云仙山……
影片的每一幀都可當壁紙,
東方美學, 宋韻山河撲面而來,
如此大好河山,如何不讓人心馳神往?
03
文化傳統完美呈現太寶藏
影片以時間順序推進,
創作團隊巧妙的將每個重要的時間點
都安排進了二十四節氣之中。
于是清明端午、重陽元宵
均以傳統節氣的模樣在大銀幕上再現。
吃花糕、炒碎金飯、爆竹除疫、端午龍舟……
一幕幕節日盛景是那么親切又那么動人,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時節的重視,
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從古到今對生活的熱愛。
尤其是賽龍舟一段,
無論是競賽過程、龍舟形態,
影片將一閃而過的細節刻畫得非常精致,
這份苦工,正是追光對傳統文化愛得深沉。
影片不但將節日習俗還原做到了極致,
還將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和文物做了創意結合。
影片中在小青盜寶一段,
借小青的手(尾)隨意拿起了
府庫的牛角杯和花瓶。
這“隨手”一拿就是國寶級的文物。
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出土于何家村窖藏,
不僅是陜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還是64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宋朝的鈞窯月白釉出戟尊藏于故宮博物院,
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之一,
頸、腹、足之四面均有條形方棱,
模仿商周青銅禮器,
這是一種極為古老的裝飾,俗稱“出戟”。
比如小白在寶青坊用的博山爐,
原型是漢代錯金銅博山爐,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滿城劉勝墓,
是河北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
電影賦予了博山爐神秘的“博覽群山”法力,
燃一縷青煙就可以帶人前往萬里之外的仙山。
文化、民俗、文物, 在紀錄片、博物館
都是被記錄和呈現的“古物”,
若不親歷、不與實際生活聯動,
它們的意義和魅力都會慢慢消磨。
這些文化遺產浪漫的聯想和天馬行空的故事,
給觀眾,尤其是小朋友們
最直觀的文化信息聯動,
感受到在紀錄片和博物館之外,
傳統文化的生命依然蓬勃,
依然充滿值得探索的領域。
一部影片,
能激發孩子對文化和歷史的
自豪感和濃厚興趣,
讓書本上的知識在孩子的心里
煥發充滿想象力的光芒。
追光動畫對中國式浪漫的把握,
一部比一部精準。
2023年的《長安三萬里》,
用高適的目光去看李白,
用詩仙的一生去看大唐,
最終用大唐的錦繡描繪
獨屬中國人的韻律和浪漫。
在錦繡盛唐的華彩想象中,
在影片最后各地方言的聲聲“長安”里,
詩歌里的大唐第一次具象化在觀眾眼前。
上一個暑假,
帶孩子看《長安三萬里》,
給孩子看大唐的壯闊和唐詩的浪漫。
這個暑假,《白蛇:浮生》
鋪開了南宋的飄逸和浪漫畫卷,
開啟孩子對中國故事想象力
在神話傳說的精彩想象中,
看節氣、看文物、看獨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夏日炎炎,不放帶上孩子一起去電影院,
在《白蛇:浮生》的天馬行空里,
啟蒙宋韻之美,學習傳統文化,
看浮生千年不變的傳說和瑰麗的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