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上海化學工業區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儀式暨億啟云巢孵化器G-Talk新質沙龍活動在上海國際化工新材料創新中心舉行。
化工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阮力,奉賢區政協副主席、科委主任卓雅,啟迪控股副總裁韓威等出席儀式。
活動中舉行了億啟云巢孵化器創新生態合作伙伴授牌儀式。著陸TouchBase作為唯一一家媒體合作單位,參與授牌。
億啟云巢孵化器合作伙伴授牌, 合作伙伴從左到右: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工商銀行金山支行、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綠動資本、法國液化空氣、著陸TouchBase、上海市低碳科技與產業發展協會
活動邀請了產業方、科研院所和基金資本等創新力量 圍繞“創變化工,新材賦能” 這一主題展開探討。著陸TouchbBase創始人兼CEO國佳佳主持,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李亮,液化空氣(中國)研發有限公司總監承旭,綠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國津,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資深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專家劉兵,上海碳消峰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段明輝討論分享。
從左到右:著陸TouchBase創始人兼CEO國佳佳,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李亮,綠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國津,液化空氣(中國)研發有限公司總監承旭,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資深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專家劉兵,上海碳消峰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段明輝
以下為嘉賓分享實錄,由著陸TouchBase編輯整理:
國佳佳: 非常感謝。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在座的各位朋友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本次圓桌的主持人與各位業界的精英共同探討化工新材料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我是ESG與可持續垂直媒體著陸Touchbase的創始人國佳佳。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化工行業當中,技術的領先與突破無疑是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今天對話的第一個問題是想請各位嘉賓談談 “在化工領域,您觀察到哪些顯著的國內外技術差異?基于這些差異,國內企業可能迎來突破性的發展或潛在的市場機會點嗎?” 首先有請李總。
著陸TouchBase創始人兼CEO 國佳佳
李亮:好,感謝主持人。我來自于上資集團的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上資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唯一一個綜合智庫的研究機構。節能減排中心始終陪著化工園區做好頂層規劃,并持續關注行業發展動態。
第一,目前我們上上下下都在關注“新質生產力”,它破解為三化,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高端化圍繞的是中國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智能化,可以借鑒整個市場發明藥物的過程,原先發明藥物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些醫藥在短期內就能開發、發明出來,材料方面亦是如此,方法論和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所以上海化工園區,在整個七大化工園區是屬于標桿,也是發展比較早期的一個標桿性的化工園區, 應該走在國內,甚至是全球前列 。
第二,加快國際對接。要加強整個鏈條的碳足跡、碳認證的體系建設,也就是我們化工園區圍繞新質生產力也好,循環經濟也好,要加速關注轉型發展。任何一個產業都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固本培元拓鏈、延鏈,第二個階段就是要轉型發展,轉型發展一定要融入全球化。我們應該跟陶氏化學 、巴斯夫、杜邦等等這些國際一流的化工企業、化工園區對標對表,一起解 決世界性的難題,這才是化工園區應共同去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黨支部書記、總經理 李亮
國佳佳: 非常感謝李總把我們探討的調性拔高到了國際化與接受國際競爭的格局。接下來有請張總。
張國津: 綠動資本,是一家專門做綠色影響力投資的機構。影響力投資體現在哪呢?首先我們是投資機構,所做的事情是涉及財務,投資人獲取市場化的回報。其次,我們有第二個目標,每一個項目的投資都是要綠色環保的,需要有一個綠色的影響力,這怎么做?
我們是一個跨階段的投資,從非常早期的項目到非常成熟的項目。比如我們在兩年前收購了杜邦清潔下的一個清潔技術公司。最近我們也一直都在關注新材料。中國的化工行業非常大,但能耗也會比較高,還有很多的環保問題需要去解決。那么在全球講碳排放的情況下,原材料石油需要進口,而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低附加值去出口,就留下了一堆碳排放。所以在化工領域,我們作為投資人,特別關注兩個事情,第一是技術驅動在哪里,第二是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哪里。所以我們今年正在設立新的基金,是生物材料與綠色化工相結合的一個基金。 那么我們去投什么?投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的替代。
很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沙龍,我看到了很多早期的企業。謝謝。
綠動資本創始合伙人 張國津
國佳佳: 謝謝張總,私下里我稱呼為國津老師。他是著陸剛開始成立的專家顧問團的成員之一。在這個領域,他們是作為一個綠色影響力投資基金,也是中國最具有黑馬代表的基金,我覺得您應該有非常多的經驗和想法,時間有限,所以這塊可以私下里再交流。接下來有請承總。
承旭: 我叫承旭,來自液化空氣(中國)研發有限公司。剛才二位從產業與國際化的高度來談了他們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那么我就從一個企業比較專注的氣體工藝角度來談談我對新材料的一些看法。
未來,能源都要達到碳綜合碳減排,氫是一個關鍵載體。圍繞氫的生產運輸所相關的各種新材料的開發,我們覺得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比如儲氫材料與環保低成本的、高密度安全的出行的結合。
液化空氣(中國)研發有限公司總監 承旭
國佳佳: 好,謝謝承總,這個角度也非常的新穎,通過氣體的角度。有請劉總。
劉兵: 主持人的提問的這個課題比較大,我想單獨就化工園區把電子化學品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來談。我們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國際上做電子化學品的全是巨頭,而國內的偏向中小企業。所以把“億啟云巢”孵化項目放在化工園區,對于中小企業特別有意義。國內電子化學品發展歷史還比較短,包括應用的場景啟動得比較晚,但是這些年確實發展非常快。未來,我們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型的中小企業,在 國內這個行業,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第二,從未來的發展來看,電子化學品的突破已經到了艱難時刻,有一些比較難啃的硬骨頭,比如研發社區,面臨壓力較大。 所以未來中小企業要通力合作,集中更多的資源,才能把下半場走好。 謝謝。
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資深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專家 劉兵
國佳佳: 謝謝劉總。齊心協力才能把下 半場做好,說得太到位了。有 請段總。
段明輝: 好的。對劉總談到的深有感觸。他提到電子化學品這個方向,放在國際上來講是大公司的事兒,放在國內來講是初創公司或創業公司的事。
由于航運業的需求,綠色甲醇去年火了一陣,我們所有大型企業都扎堆做,因為什么?它是一個典型原材料,或者說是一個資金驅動。但是創新這件事情,一方面, 我們很需要化工園區去提供一個土壤,能夠針對中小企業的一些需求明確一些服務導向 。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海外大企業對小企業非常開放; 但在國內,如果我們沒有初創團隊的個人能力,是進不了大企業的。 針對這一點,我覺得也是對化工園區這邊提出一些期待,就是搭平臺創造這個機會。 我相信會有很多大企業有這種需求,但是如何有效獲取大企業的需求,讓小企業參與進來等等,都需要去建平臺來探索實踐。
我就分享這兩點,謝謝。
上海碳消峰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 段明輝
國佳佳: 好的,謝謝段總。接著您這個問題,我們之前在跟主辦方交流的時候,也是他們非常想問的一個問題,“作為科創生態中的重要一環,您認為對像‘億啟云巢’這樣的科創孵化平臺,應該如何精準定位自身角色,以及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具體期待或建議,以促進更加活躍高效的科創生態形成?”由于段總剛剛已經談到這個話題,又是在座唯一一位創業者,這個問題就先請您開始。
段明輝: 我對“億啟云巢”的期待還是蠻高的。第一,它是從清華里面出來的一個團隊在做,清華人做事腳踏實地,而且這邊有很多上海的高校。但上海本地的這些高校怎么有效可以串聯起來,這是一個壓力。
第二, 啟迪和化工園區一起做云巢,是兩方面的資源在互相加持,這是我之前沒有聽過的實踐 。啟迪加入之后,建議與化工園區達成“以創新為導向”的共識,因為我們 包括未來的這些初創企業,要是入駐“億啟云巢”,會有一些不同的訴求,這些訴求會和大企業不太一樣,也跟化工園區原來的客戶非常不一樣。
第三,期望“億啟云巢”能去依托好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平臺。我們做的事情,包括電子產業做的這個事情,其實是國際化非常強的,放在全國還有哪個地方可以去承擔國際化排頭兵的任務?我們非常相信上海,所以非常相信化工園區和啟迪,能把“億啟云巢”做成一個國際化屬性非常好,能拓展更多國際資源的平臺。
國佳佳: 好的,謝謝段總作為一個創業者的心聲。有請劉總。
劉兵: 我的一個感受,現在整個產業,包括創業,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并不像九幾年、零零年的機會無限、遍地黃金。其實現在對于創業者,包括孵化平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孵化平臺而言,我們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起點、一個展示的平臺,更重要的是給全方位的輔導,包括把創業企業帶入化工園,進入產業。 一個孵化企業、創業企業能夠成功,它需要的要素是非常多的,進入產業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更需要資金方面。另外,對于企業最重要的是客戶端上的成功。 我們其實有大量的這種產業 鏈的資源、創業 者,包括上下游的合作機會,這些方面未來如果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會大大的提高創業的能力,包括人才團隊。剛開始創業時核心團隊只有一個兩個,但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強更多各個領域資源的團隊。所以如果這個平臺能夠提供這些關鍵要素,那么對未來發展的前景將會提供很大的幫助,也會助力創業的成功。
國佳佳: 謝謝劉總給到的很多落地建議。有請承總。
承旭: 我來自國際跨國公司,和“億啟云巢”有合作的機會,但不大可能作為一個初創企業來加入“億啟云巢”。那么我從一個跨國公司的角度,一個觀察者和潛在的合作者的角度來談。打個比方,如果把這些創新企業、初創企業比作一個孩子,那么我希望“億啟云巢”是一個家,是他們的家長,并且是開明的家長。
家,需要提供一個空間,一個場所,當然也要有金融資金的支持,同時家長要給到孵化企業適當指導,以及需要家長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我們的孵化企業能夠發展,比如在市場方面、資金方面。
那么我覺得理想的孵化器,一定是這樣的一種角色。
國佳佳: 好,謝謝承總這么生動的比喻。有請張總。
張國津: 好。會前我初步了解了“億啟云巢”,有很深的感受。我覺得他們體系已經搭建得非常好,非常全面,強調了不光有硬件,更重要的是有一套體系去賦能。
綠 動投了很多企業,結合一些自身的經歷,我覺得孵化早期企業有幾個環節,可能是需 要大家關注的。第一是資金端。目前我們的資金屬性還是太單一,這對早期的企業是非常苛刻的。之前跟一個投資界朋友聊到,我們和歐美早期投資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歐美的長期資金很多愿意為情懷買單,但我們是非常少的。
第二,產業化的過程。我們投過很多工業屬性的企業,很多企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建廠。因為早期創業公司的團隊很多都是技術人員,沒有產業化的能力和經驗,對產業化過程的把控能力不足,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 所以從孵化賦能的角度,早期幫著團隊提升產業化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第三,我們需要一個更開放的生態,特別是供應鏈里面,因為工業屬性很強,我們要打入一個新的供應鏈、新的產品不光有技術壁壘,更多的有商業壁壘。傳統的產業它是沒有讓你進去的,所以怎樣讓生態更開放,或新的技術更容易打入傳統的供應鏈,這是非常難的一個課題。
國佳佳: 謝謝張總這三個非常深刻的建議。有請李總。
李亮: 如何打造一個好的孵化平臺,應該是一個信息樞紐和一個優質培養皿。
第一,信息樞紐,需要打通政府、產業、資金還有人才的各種要素。當下的創業環境和過去是不一樣的,孵化器原先是以產業引導,以頭部企業為牽引的布局。面對國內國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整個國家是舉全國開展科技創新,所以孵化器目前的方向和運維模式要改變,要圍繞中國的產業特征,圍繞缺什么、卡什么、要什么去做。那么孵化器不能僅僅盯在產業方面,可以關注政府側和政策怎么去做,要看國家需要什么,就去培育什么,利用好資源渠道,去打通各種鏈條。
第二,培養皿。要想好所處環境的金木水火土,“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所以一定要想好土壤的pH值到底是什么,相信化工園區有它的獨特優勢。原來人無我有時,我們引進了很多高科技世界500強,像巴斯夫、科思創都在這里,現在我們的成本這么高,如何做到人有我優?如何打破高成本的劣勢?再提升階段,如何人優我特?我特叫找準自己的獨特定位,這是培養皿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啟迪與化工園區的強強聯手,能碰撞出一些火花,站在更高的維度,跳出上海看上海,跳出化工園區看化工,跳出孵化器看整個產業變革。圍繞整個產業,圍繞整個政策,圍繞人才,圍繞集聚,圍繞世界的、國際的,去考慮我們怎么耕耘這片土壤,怎么引進優質的種子,怎么高質量成長。 千萬別抄、別復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競爭力土壤要形成化工園區的配方和秘方,秘而不宣,達到一定量以后再放大。
愿未來“億啟云巢”這個孵化器也能奪得頭牌。謝謝。
國佳佳: 謝謝李總深刻的建議,要把化工園區這樣一個新的標桿立起來了。接下來最后一個問題讓我們把焦點投向那些正在或即將踏上創業征途的創業者們,作為一個采訪過數百位創業者的創業者,我了解到咱們化工賽道的創業者普遍都是比較務實和低調的,在座的每一位嘉賓又都是業界的佼佼者,你們的經驗對創業者來說無疑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最后一個問題,如果各位面前坐著一位創業者或準創業者,尤其是在當下的環境里,你最想對他說什么?我們先從李總開始,
李亮: 我覺得 創業者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
第一,一定要處理好資本市場、產業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關系。資本現在已經完全不同過去,現在資本大部分都掌握在國資里面,典型案例有合肥國資投資京東方。國資體系異軍突起,最近國資委也對上海市44家國有企業進行深化改革,首先動刀子的就是科創投,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所以大家在關注資本市場變化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政府的一個變化。產業市場和消費市場不言而喻了,我們相信“億啟云巢”在產業發展方面有它的得天獨厚,但是千萬不要偏離主賽道。
第二,一定要處理好政策環境的關系。政策的變動,政策的引領,政策的突破,卡脖子等等這些一定要關心。所以孵化器一定要跟有政府背景的咨詢公司,或跟政府相關的科研機構、指導單位去進行對接,不能閉門造車。這就類似備戰高考,明明考全國統一卷,卻復習地方卷,就復習偏了。
第三,處理好研發、創新、研發和成本控制的關系。要注意經濟下行期怎么去低成本創新,活著才是最重要。要冷靜,跟著政策走,跟著國企走。怎么去低成本控制?一定要跟產業端、跟政府端、跟資本端去圍繞新形勢下的一個關系,處理好自己的投入,自己的戰略,自己的組合以及人才的配置。
總體而言,中國產業發展,歷史的車輪也好,產業的迭代也好,它是停不下來的,慣性在這。
國佳佳: 好,謝謝李總。要根據大環境、根據政策去做導向和改變。有請張總。
張 國津: 我們本身也是一個創業企業,走到今天也是九死一生。
第一,無論你是掌握了某個研發能力技術還是資源來創業,最終面臨的第一個重要選擇就是以什么樣的產品去落地,這是重要且關鍵的一步,需要考慮到很多的因素。首先是剛才李總提到的政策宏觀因素。其次還有市場因素,你所選擇的市場的競爭情況,如果市場已經很卷了,那么新的創業企業進來,可能卷不動。選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化工領域,選品最終是不是能夠帶來更高的附加值 /更 高的毛利,都非常關鍵。
第二,團隊的建設。早期創業團隊成員少,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偶然的機會跟聯合創始人走在一起。但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能力的輸入,那么企業成長過程中吸引什么樣的人進來非常關鍵。首先是能力,如果你吸引的人的能力是往下走,那么你這個團隊未來的整個能力增長肯定是往下走。其次是文化和價值觀。 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創業的驅動力等等,才更有助于穿越周期,度過危機。
第三,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堅持。理想和現實往往差距很大,當我們發現有落差,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去。謝謝。
國佳佳: 謝謝,給出了三點非常中肯的建議。有請承總。
承旭: 好的技術不一定意味著成功,企業管理、市場開拓以及資本投入等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建議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可能你技術上非常先進,但可能你只是在這個技術開發上是專家,那么在市場開拓、企業管理和資本等等方面可能并不強,要讓其他專業的人士去幫你來把這個企業做大做成功。
國佳佳: 好,謝謝承總。有請劉總。
劉兵: 我剛參加工作就在化工部,后來“下海”離開體制,南下創業,經歷了很多,所以對創業感觸頗多。現在兜兜轉轉又回到化工區了,有個感受,做材料,不管它是化工材料還是其他什么材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包括技術積累、細節積累、能耗等等。
第一,把住方向。一旦出現方向性問題,特別是做材料,相當于過去十幾年積累就白做了。
第二,要有靈活的商 業模式。 創業的過程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不同的時期,也會面臨不同的商業模式,要活下去就要有靈活的商業模式,讓自己度過這個難關。一旦你過不了這個關,就結束了,你賣房賣地也救不過來,所以你要保持活下去的本事和信念。
第三,創業者的包容性。一個創業者,需要有個性、有執念,不然他沒辦法創業。創業的過程,也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你沒有一個包容開放的心態,整合不了相關的資源,沒有相關資源的聚集,就形成不了更強大的能力,就不可能創業成功,所以應該要有包容的心態。
我就說這么三點,謝謝。
國佳佳: 好,謝謝劉總。有請段總。
段明輝: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不是學化工出身,通過近兩年對這個產業的接觸。第一個感受,這個行業自身有非常典型的特點,創業者要先去尊重這個行業即有的一些屬性。
第二,進入創業,要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束光的地方,循著光前進。這樣你才能去堅持,排除千難萬險,一往無前。
第三,怎么解決自身的柔韌性。大企業的體制決定了它很難去做創新。大企業內部的決策流程決定了工作計劃。跟大企業合作,可能對初創企業不太友好,有可能會涉及部分成果的出讓,作為初創企業來講,你需要去想好怎么去和資本結合。
最后,結合國際化方向,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中國優勢,初創公司怎么去做好下一個出海的2.0?這是需要和當地政府、人力以及資本來去做結合的,這也是 初創公司的一個機會。 創業者一定要足夠樂觀。
國佳佳: 好的,謝謝段總。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我們也總結出來了非常多的金句,比如說 舉全國之力,我們要關注大環境,關注政策;我們要找到正確的人,齊心協力創業周期,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情,方向非常重要;看到了一束光要學會跟整個擁抱全球化和國際化 。那我也非常的期待能夠在未來的“億啟云巢”的平臺上再次與各位相遇,感謝。
整理 | 著陸團隊
排版 | 馮莎莎
題圖來源 | 視覺中國
星標我們,及時獲取一手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