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期
編者語:
大城無小事。“民警民警,‘警’字前面有個‘民’,人民群眾再小的事也是民警天大的事。”
派出所,是公安機關的基層執法單元;派出所民警離老百姓最近、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有人說在警察隊伍中,派出所民警是相對比較累的警種之一,因為雜事瑣事比較多,而且各種類型的都有,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派出所民警是一項慢熱型工作,就像陳釀,越久越香。來聽聽長慶派出所的故事。
長慶派出所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9月的忠清巷派出所,1962年8月,忠清巷派出所與健康路派出所和海獅溝派出所合并,并改名成立了長慶派出所。1999年9月,長慶派出所由青春坊27幢,遷到了遙祥寺巷2幢。
在長慶派出所周圍,除了遙祥寺巷,還有東清巷、王馬巷、雙眼井巷等巷子。派出所東面的東清巷兩側,是四季常青的高大香樟樹,整條巷子都為連綿的樹蔭所遮蔽,在夏日里大大減少了行人的曝曬之苦。安靜待在老巷子里的長慶派出所,和這片老城區的人間煙火融為一體,轉眼又一起度過了25年時光。
位于老巷子里的長慶派出所不大,辦公樓是一幢小而整潔的4層樓樓房,與居民樓緊緊相望、相鄰。截至2024年7月,其轄區面積1.39平方公里,轄區內戶籍人口4.2萬,流動人口1.8萬,老齡人口較多,60歲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達到了37.6%;有正式民警25名,平均年齡38歲。無論是轄區體量,還是警員數量,據了解在派出所里面,長慶派出所都只能算一個“小派出所”。
長慶派出所雖小,但身上的榮譽光環卻很大——作為公安部命名的首批一級公安派出所,長慶派出所也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至今共獲得過12項全國級的榮譽。
據了解,這是一項獲得難度很高的殊榮。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為基本內涵的“楓橋經驗”,對普通民眾來說似乎既熟悉又陌生,但在公安系統內,這是一個份量比較重的稱號。
公安部2019年公布的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名單,全國100家,浙江省僅5家上榜,可見上榜難度競爭之激烈,而“小派出所”長慶派出所是其中的一家,更是杭州市唯一的一家。
7月25日,正是杭州的高溫天,今天約好要去采訪拱墅區公安分局長慶派出所社區民警沈宏。
從地鐵口出來,按著導航拐來拐去,穿過樹蔭連綿的東清巷,在一片普通的居民樓中間,我找到了派出所這幢白色小樓。時值清晨,派出所四周的早餐攤忙碌有序。
剛到王馬社區警務室,就看見身材高大的沈宏,他正在掃地。
“怎么一大早在掃地啊?”我問沈宏。
“你看我掃的是什么?”沈宏反問。“煙頭啊,怎么會有人在警務室門口抽煙,這是怎么了?”
沈宏指了指警務室外面廊沿上的一張長凳和兩把椅子。“你猜這是做什么用的?”見我一臉茫然,他說先問我一個私人問題,“你結婚了吧,有沒有小孩?”
我點點頭。“如果你家里居住面積只有三五十個平方,幾個人住一塊,容易發生什么事情?”沈宏繼續問。
“可能容易產生摩擦吧,畢竟居住空間太逼仄了。”
“那你要是在家里和老婆吵架、拌嘴,會做什么?”
“會出去走走吧,散散心。”我想了想。
“對了,吵了架的人,想出來散散心,釋放一下壓力。警務室門口放兩把椅子,而且晚上燈也一直都亮著,這樣就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坐一坐,抽抽煙,等回去的時候,心也已經平靜了,也許就避免了爭吵的擴大和家暴警情的發生。”沈宏哈哈一笑,“所以這地上的煙頭我們愿意掃,這椅子有用,可以幫忙調節情緒,我們管它們叫‘家暴調節椅’。”
原來兩把椅子背后還有這樣的人間冷暖。在警務室墻上,貼著“燈常明,家長慶”六個字,聽了這番解釋,才知道這六個字背后的意義。
沈宏講,在長慶派出所東面是青藍小學,這里以老舊小區為主,是傳統的學區房,但房子居住面積比較小,有的甚至只有三五十個平方,寒暑假時,小區住得人少,但一到開學季,通常會出現祖孫三代共住一房的情況;以王馬社區為例,總共5762住戶,其中1000多戶存在著這種情況。
“這是家暴現象比較多的一個背后原因。”他說。針對家暴問題,長慶派出所早些年就成立了“合歡愛家工作室”,跟律師、心理醫生合作,一起開展社區民警反家暴工作。僅2021年,“合歡愛家工作室”就接待居民群眾198名,預防矛盾糾紛27起、調解處理18起。盡管從數據來看,工作室對家暴的調解干預取得了明顯成效,不過沈宏認為,家暴“很難有最后一次”,沈宏說,“若不能徹底避免家暴的發生,只能盡量減少。”
在兩把“家暴調節椅”的中間,還擺放著一個小柜子,警務室工作人員會在柜子里放一些紅領巾。“小朋友上學難免有忘帶紅領巾的時候,回家拿來不及的話,這個柜子里的紅領巾就可以拿去用,也免去了小朋友可能遭遇的批評。”這又是一個細心之舉。
沈宏走進校園給孩子們傳授安全防范知識
2020年12月的一天,染著一頭黃發的張全(化名),嘴上叼著煙,無所事事地在社區里逛來逛去,東張西望;抽完一根煙,又隨手將煙頭用力往遠處一彈。
這一幕正好被一名正在巡查的沈宏看到。“你叫什么名字?住哪?”沈宏攔住了他,問了兩個問題。冷不丁被這么一問,張全有點害怕,他最近剛開始在家偷偷打“笑氣”。
猶豫了一下,張全還是小心翼翼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事實上,沈宏并不了解他的任何背景。但警察的敏感讓他覺得要多關心張全。
后來,沈宏找機會慢慢地在社區里和張全父母聯系上,才了解到他家境不太好,母親平日在公共廁所里搞衛生,父親則是處理垃圾分類的衛生員;張全才19歲,沒有工作,正在戀愛,有一個女朋友。
沈宏想為張全做點事情。他認識轄區里一家奶茶店的老板,就幫張全介紹到這家奶茶店工作。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張全吃不起苦,沈宏就找他談了很長時間,告訴他要認識到自己“沒學歷、沒文化、沒技術”的現實,唯有在吃苦耐勞中學習提高,才能有未來。一番長談之后,張全就在奶茶店安心做了下去。張全家離奶茶店住得近,起早貪黑,每天干到晚上10點,表現出色。三個月后,奶茶店老板就提拔他做了副店長,還把店里的鑰匙交給了他,讓他負責早晚開門關門。這時候他讓女友也來店里一起工作,兩人的收入加在一起,一個月有一萬多塊。
2023年,張全女朋友意外懷孕,兩人想結婚,女方家長不同意。張全來找沈宏,張全說,“你幫幫我!你是改變我命運的人!你是警察,有威信!”沈宏一口答應下來,并約來了雙方家長進行溝通,考慮到女方家長是從外地來杭州,沈宏又幫忙找了附近的便宜賓館。女方父母在賓館里住了一個多星期,也觀察了一個多星期,終于同意了這門婚事。“現在他們已經結婚生子,回到了安徽老家,在老家開奶茶店、自己當老板,還買了一輛七萬多元的車,生活積極向上。”說起這件往事,沈宏覺得很欣慰。
張全夫婦和雙方父母都感謝這位杭州的沈警官,沒有他的協調幫助,就沒有他們的婚姻和事業。
沈宏說,自己從警校畢業后,先是做了8年的特警,因為更喜歡和老百姓打交道,2013年轉到長慶派出所。就這樣,沈宏在社區民警的崗位上,已經做了整整11年。
沈宏的工作室吸引了不少居民來參加
長慶派出所轄區內老杭州人較多,沈宏一口地道的杭州話,幫助他與社區居民拉近距離、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年紀大的社區居民,叫他“小沈”,年輕人則叫他“沈警官”。長著一幅特警身材的沈宏,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早上都會堅持跑步五公里,而且,通常是在派出所轄區范圍內跑。大家見到他,就跟他打招呼,“小沈來了”“沈警官早”;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大家也不慌張,都習慣說“小沈會來處理的,沈警官處理好的。”有些新杭州人,老家的父母來杭州時,也愿意把沈宏介紹給自己的父母認識。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沈宏喜歡巡查,在巡查時,會特別注意一些細節。
社區民警越沉越香,他們的工作,更多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不像打擊組的警察,更多的是處理人與法之間的關系;有時,社區民警甚至不像一個警察,而是一個鄰居。
“看一個社區民警是否優秀的標志之一,就看他去社區時,有沒有居民主動跟他打招呼。”長慶派出所副所長祝征遠說。
“有小孩落水啦,快來人哪!”2024年5月29日上午,一聲求救聲突然劃破寧靜的中河河面。
落水的小男孩,剛剛四歲。
中河水深處足有3米,若不能及時施救,后果非常可怕。事發當時,在附近修鎖店工作的楊開兵,聽到求救聲后迅速沖向事發地點,來不及脫掉衣物、僅脫鞋后便縱身跳入水中,迅速向落水兒童游去;在接觸到落水兒童后,他緊緊拉住對方的衣服,憑借過人的泳技,奮力游向岸邊,然后用雙手將落水兒童高高托起,在王師傅等人的接應和協助下,落水男童被成功救起。
有目擊者拍下了這感人的一幕。民警徐良說,救起小男孩的楊開兵,上岸后悄悄離開,默默回家換了衣服,直到第二天有居民將此事告訴了社區工作人員,民警們才知道。
楊開兵,不聲不響地忘我救人。
2024年5月6日下午,環北隧道內突發一起四車追尾事故,聞訊趕來的交警在緊急救助一受傷孕婦時,旁邊的事故車突然發生了火情,火苗躥出汽車箱體,很有可能造成一場危險的火災。從監控視頻回放來看,起火時隧道內煙霧很大,又由于隧道內當時車輛眾多,情況比較危急,路過的行人紛紛下車,提著滅火器協助交警進行救援,最終避免了人員傷亡。
滅了火的他們悄然離開了,沒有留下姓名。
事后,長慶派出所開始尋找這些挺身而出的好人,并為這些關鍵時刻舍己救人的好市民申請了見義勇為表彰,杭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和拱墅區公安分局,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及慰問金。
他們是李建濱、俞國華和張雨舸。
自2018年以來,長慶派出所轄區先后涌現了30余位見義勇為的平民英雄。
“站住,別跑”。保安趙進(化名)奮力追上一名小偷,與小偷就在樓道里扭打了起來。小偷畢竟做賊心虛,加上趙進身強體壯,幾個回合下來,小偷就被制服了。
趙進來自貴州山區,前些年來到長慶派出所轄區內一幢寫字樓里當保安。有人說他太認真,小偷偷了什么,和他其實也沒什么關系,萬一抓小偷時受了傷,得不償失。但是長慶派出所認為要對保安給予鼓勵和表揚,于是除了給趙進申報見義勇為之外,還“偷偷地”給保安在貴州老家的村里寄去了一封表揚信,信上面有公安的徽章標志。
家里的老母親收到信,不識字,看到公安標志,還以為兒子在外面出了事,就打電話問兒子,兒子有點驚慌,想到了沈宏,就來問沈宏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事。遠在貴州山里的老母親還走了三公里山路,去找人幫忙讀信里的內容,一讀才知道原來是兒子在杭州做好事受到了表揚。
趙進后來就一直在那幢樓里做著保安工作。“現在他已經是樓里的物業負責人了。”沈宏說。
王馬社區里的吳思(化名)阿姨,曾是小學音樂老師。2019年除夕前,她的女兒準備出國,臨行前,吳思的女兒為她買了一臺電子琴。
吳阿姨常帶著電子琴到小區公園演奏。一次,她把琴落在了公園,被人撿走了。警情到了沈宏這里,一查監控,發現是小區里56歲的張大媽(化名)在撿垃圾時,將電子琴帶走了,但她不承認。
這臺電子琴是吳阿姨的心愛之物,琴丟了,她很難平靜。
沈宏找到張大媽,促膝長談了兩個多小時,大媽很感動,她說,“從來沒有人跟她講過這么多話”,隨后,張大媽把電子琴交給了沈宏。可琴已經破了。沈宏見狀,又找來電子琴專賣店的工作人員,自掏腰包,花了300多塊,將琴修好再還給吳大媽。
電子琴失而復得,吳大媽又恢復了彈琴的活力。小區里的一名老教授,聽說了這故事的來龍去脈,寫了一幅書法條幅作品送給沈宏,上面寫了十六個大字:“法治為基、智慧賦能、治理融入、警隊陽光。”沈宏將它掛在了警務室墻上,鼓勵自己更設身處地為人民服務。
2024年5月,杭州本地著名電視節目“阿六頭說新聞”里,出現了一個用杭州話講述自己故事的“小阿六頭”。他是章晗霆,畢業于青藍小學。
沈宏剛見到章晗霆時,他只會講杭州話,不會說普通話,成績平平,在學校里沒什么自信。
四年級時,在班上組織的一次義警的活動中,沈宏發現他在一旁剝手指甲,有點落單,一番追問才了解到,因為不會說普通話,章晗霆不敢參加義警隊,沈宏聽后,想了一個辦法,沈宏鼓勵他用杭州話上門做反電詐宣傳的小義警。
長慶派出所周邊多是老舊小區,老杭州人比較多,講杭州話去敲門,反而讓業主們減少了防備,并幫助他和老人們“打成了一片”。這讓章晗霆自信起來,越來越能干。
進入到六年級,一次期中考試,章晗霆的語文考了班上第一名,普通話也說得越來越好。
章晗霆的三年小義警經歷,幫助他成長為一個自信的少年,這是一個有點“意外”的收獲。
在長慶派出所,為了記錄義警的日常工作,沈宏創建了一個“長慶紅巷義警”微信公眾號,內容更新頻繁,記錄了義警們工作的點點滴滴。
義警們也參與“反電詐”的宣傳。對派出所來說,除了調解矛盾和糾紛,“反電詐”也是一項日常工作,有時候還需要上門宣傳。
分管綜合指揮室的副所長徐雙介紹,不同的人對民警上門反詐宣傳的接受程度不一樣,有的人不太能接受,但是一旦受騙,往往金額較大。祝征遠認為,對于派出所來說,更多是從防范、提醒的角度去做工作。
采訪手記:
長慶派出所下轄六個社區,轄區的一個特點就是“老”:老舊小區、 老杭州人。
老城區民風淳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難免會有矛盾和糾紛。派出所民警徐雙也是一名“所齡”超過十年的“老民警”,他是在2013年大學畢業時,通過“考公”成了一名派出所民警,對他來說,加入警察隊伍有一定的偶然性。派出所里,和他一樣“所齡”10年以上的“老民警”就有十人,占了民警總數的40%。民警大部分來自于警校畢業生,另外一部分來自于部隊轉業,社會招考的人數最少。
徐雙加入派出所后,開始是在打擊組從事案件辦理工作。據他回憶,剛參加工作時街面案件時有發生,之后得益于監控設備等科技設施的不斷投入,以及派出所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等主防工作的推動,警情案件逐年減少,如今長慶派出所日均警情在10起左右。
“比如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消費糾紛等,很難歸納說派出所哪一類事務處理的數量最多,但是對涉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警情我們會特別在意。”徐雙說,“老百姓出于信任,形成了有事找警察的習慣。”
長慶派出所轄區有個環北絲綢服裝城,市場里有2000多個攤位,4000多名從業人員,加上來往人員,一天的人流量可達到上萬人。人多了矛盾和糾紛就多了。市場里的矛盾糾紛主要有買賣糾紛,以及商家之間的競爭糾紛,甚至還有停車糾紛。
有的人發現車不見了,也向派出所報警,實際上是車輛無序停放,被拖車拖走而已。后來長慶派出所在環北絲綢服裝城、聯華集團超市內建立警企聯調室,壓實經營方的管理主體責任,做到矛盾糾紛化解不出市場,警情數量也明顯下降。
有些民事糾紛其實不屬于民警管轄的事情,但這類問題也有可能成為社區治安的隱患,所以從這個角度民警又要管一管,社區民警的工作前置了,就容易提前消除治安隱患。
民警沈宏和吳牙社區安委會成員一起巡邏
有一次,長慶派出所接到一個噪音擾民的報警,警情內容是一個五樓的住戶,因六樓住戶家里小孩跑來跑去吵鬧,影響自己休息。接到報警后,值班民警沈宏沒有直接到報警人的家里去,而是到他家樓下,通過電話和報警住戶溝通,溝通好了,又和六樓的住戶溝通,最后再把兩戶人家一塊約到樓下溝通。“如果我直接上樓,樓道里的鄰居就會看熱鬧,人一多就容易上頭。六樓住戶也并沒有違法,所以我先勸五樓的住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不要把氣留在樓道里,好好談。等兩戶人家都下來的時候,報警人的心已經平了氣也消了,這時候雙方就比較容易談。”
這些年來,“盡心竭力辦實事,情系百姓解民憂”“熱情服務,廉明高效”……一封封表揚信,一面面錦旗,凝聚著一代代“長慶人”的心血與汗水,也凝結著每一位派出所民警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使命。
注: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 :馮明華
編輯 :胡 冰
排版 :胡 蔥
【近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