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營的定位是取代傳統步兵團,也是合成旅的作戰核心。一個傳統的步兵團,編制是3個步兵營,如果是機步團,那么編制里還有一個坦克營。一個步兵營大約400人,一個坦克營大約300人,再算上團部機關(團司令部、政治處和后勤處),以及團部直屬單位,陸軍一個傳統的步兵團,大約1500人左右。
軍改以后,合成營取代了步兵團,編制也和步兵團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合成營融合了多個兵種,不再是以步兵為核心,而是以信息化為導向,把步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兵種,融合在一起,協同作戰。
一個合成營下轄8個連,包括3個步兵連,2個坦克連,一個炮兵連,一個作戰支援連,一個后勤保障連,總人數大約700人左右,一線作戰人員是步兵、坦克兵和炮兵,總計550人左右。而作戰支援連和后勤保障連,則是輔助人員和后勤人員,非一線戰斗人員。
特別說明的是,作戰支援連并非提供火力支援的,而是提供裝備修理、通訊保障、掃雷排雷、防化和防輻射、營地建設、架橋鋪路等保障服務的。所以作戰支援連編制里是有工兵的,但是沒有無人機中隊、武裝直升機中隊等編制。
有些軍盲在分析合成營作戰支援連的編制時,居然說作戰支援連有無人機中隊、武裝直升機中隊。這簡直是莫名其妙。無人機這種高科技,合成營肯定是有的,但不會弄一個無人機中隊,因為維修保障的壓力會非常大。至于武裝直升機中隊更是不可能,因為合成營根本不具備對武裝直升機的維修和保養能力,更何況一個武裝直升機編制在合成營里,毫無意義。
后勤保障連則是負責武器彈藥、油料燃油、交通運輸、醫療衛生、伙食餐飲等服務保障的,這個后勤保障連,相當于步兵團后勤處,相當于把團部直屬單位,變成了合成營的編制單位。雖然都是服務保障單位,但是后勤保障連與作戰支援連的職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合成營如果有坦克或裝甲車出現故障了,那么是作戰支援連負責處理的,而不是后勤保障連。
合成營最大的優勢,就是多兵種融合,協同作戰,能發揮最大作戰效能。合成營雖然沒有參加實戰,但在一次次實戰化演練中,證明了自己的戰斗力。某一次中俄聯合軍演,解放軍一個合成營,2個小時“殲滅”俄軍的一個摩托化步兵團,自身只付出了非常微小的“傷亡”,足見合成營的實力有多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