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十四孝”綜論
晉城市郝匠1號墓的后室共有15塊磚雕,二十四孝內容表現的并不完整。在宋金墓葬中也有少量完整的二十四孝內容,綜合看,當時有一套流行的范本。
(一)、山西新絳縣南范莊金墓的二十四孝磚雕
1981年發掘的新絳縣南范莊金墓約為金代晚期墓葬,曾被盜擾,前室南璧的上層有二十四孝磚雕,分三排,每排八幅,原來有題名并且有彩繪,但已經漫漶不清,字跡不能辨識,目前在山西博物院臨展“壁上萬千”展出。
目錄和順序按當時流行的粉本排列如下:
1、舜耕歷山
2、陸績懷橘遺親
3、郯tán子鹿乳奉親
4、曹娥哭江尋父
5、郭巨埋兒孝母
6、王祥臥冰求魚
7、劉殷澤中哭堇jǐn
8、楊香扼虎救父
9、趙孝宗舍己救弟
10、魯義姑舍子救侄
11、閔mǐn損單衣順母
12、董永賣身葬父
13、鮑出賊營救母
14、田氏兄弟哭荊
15、丁蘭刻木事親
16、孟宗哭竹生筍
17、老萊lái子戲彩娛親
18、姜詩出妻孝母
19、韓伯俞泣笞傷母
20、王武子妻割股奉親
21、原谷諫父孝祖
22、曾母噬指痛心
23、劉明達賣子孝親
24、蔡順拾椹shèn供親
(二)、宋金墓葬中流行的二十四孝范本
雖然大多數墓葬限于實際條件,只表現一部分的孝子故事,但從有完整24個孝子故事的墓葬中,出土的實物有題記和順序的標記,知道北方宋金時期是有一套流行的二十四孝粉本的,并且有固定的順序。
其內容與高麗《孝行錄》和《畫相二十四孝銘》相同。
1958年,山西沁源縣正中村發現金代磚室墓,有完整順序的二十四孝壁畫,摹本如下:
(三)、山西稷山縣馬村4號墓的泥雕
這組泥雕出土于山西稷山馬村4號墓,年代不晚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曾經在山西博物院的“戲曲故鄉”中展出,很有特色,共24件,標注了順序,當時在展廳標牌的內容依從1997年發布的發掘報告,其中一件未能辨識。根據現在的研究,其內容應該遵循當時流行的粉本,重新標注如下:
1、舜耕歷山
2、陸績懷橘遺親
3、郯tán子鹿乳奉親
4、曹娥哭江尋父
5、郭巨埋兒孝母
6、王祥臥冰求魚
7、劉殷澤中哭堇jǐn
8、楊香扼虎救父
9、趙孝宗舍己救弟
10、魯義姑舍子救侄
11、閔mǐn損單衣順母(原未辨識,曾被戲稱:“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或許為閔mǐn損之父責備妻子的形象。)
12、董永賣身葬父
13、鮑出賊營救母
14、田氏兄弟哭荊
15、丁蘭刻木事親
16、孟宗哭竹生筍
17、老萊lái子戲彩娛親
18、姜詩出妻孝母
19、韓伯俞泣笞傷母
20、王武子妻割股奉親
21、原谷諫父孝祖
22、曾母噬指痛心
23、劉明達賣子孝親
24、蔡順拾椹shèn供親
(四)、結語
孝順本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在二十四孝中有許多超出常理的內容,在現代人看來十分荒誕。
為什么古代社會大力宣揚孝子故事?
《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鄙鐣牧己眠\行需要道德規范,“孝”是道德規范的基本理念之一。孝子思想在古代對倫理約束和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所以要把孝提升到宗教高度,展現“神跡”,更易于傳播和宣揚。
孝順本就是善良的行為,是做人的基本,對于孝順與否的判定更應該看人的本心,一副對聯說的好:“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家貧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b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