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為解放軍遠洋作戰的“王牌”,在海洋權益維護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光有航母可不夠,面對復雜的戰場環境,我們還得看看水下力量和兩棲登陸能力的重要性。你知道?其實在現代戰爭中,單靠導彈可不一定能打贏仗,背后的戰術組合才是制勝關鍵。想知道解放軍在這方面的布局?繼續往下看!
航母為主發展艦隊
從長遠來看,航母仍是解放軍遠洋作戰的核心力量,也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標志性存在。 無論是防空反潛還是突破封鎖,航母都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發展航母艦隊是增強解放軍遠洋作戰能力的關鍵。 為抵御美、日干涉力量,解放軍需增加軍事資源和航母數量,提升遠洋作戰能力。
提升攻擊能力
解放軍在臺海作戰的主要武器就是各型導彈。 除了可以搭載核彈頭的東風41和東風31之外,解放軍可用的導彈主要為東風系列和長劍10。 但面對臺偽軍的多層防空體系,單純依靠導彈突破對方防線的能力還是有限的。 為了保證一旦開戰能夠迅速擊潰對手,大量導彈集中攻勢往往是實力較弱國家的無奈選擇。
以烏克蘭為例,俄軍在開戰第一天發射了包括30枚3M14巡航導彈和160多枚其他導彈,但并未能完成戰術目標。 受到美國的干預,烏克蘭獲得越來越多的西方軍事援助,防空能力得到提升,俄軍的導彈很難擊中目標。
水下力量至關重要
針對此類狀況,國防部曾經提出過“該打就打、一打就殲滅對手有限抵抗能力”的指導思想。 但很多時候,依賴單一武器進行決戰并不理智,我們需要綜合多種戰術,從陸上空中到水下都必須重視。 建設兩棲登陸能力和水下力量對臺海戰事至關重要。
截至2023年12月22日,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了7400多枚導彈,數量現已突破一萬,但仍未實現預期效果。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與烏克蘭開始“特別軍事行動”,希望通過突襲迅速擊敗澤連斯基當局。
依靠陸軍和空軍力量不足以形成有效壓制,俄軍需要用導彈在第一時間摧毀烏克蘭的抵抗能力。 但現實情況證明,即便是規模如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也不能輕視對手的防御能力,輕率依賴導彈武器參與作戰。
不該忽視的兩棲登陸能力
來看水下力量。 由于近年來潛艇威脅逐漸增大,東海、南海已經成為解放軍必須重點防守的區域。 一旦發生海戰,如果我們的潛艇數量不足以壓制對手,那么航母、軍艦甚至登陸部隊都會受到沉重打擊。
是兩棲登陸能力。 從現有資料來看,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能力還非常有限。 如果不能迅速占領登陸區域、確保登陸部隊的生存空間,即便我們擁有再多的導彈、再先進的艦艇也是無濟于事的。
綜上所述,在發展航母數量的解放軍還必須重視水下力量的發展,尤其是潛艇這一核心力量;此外兩棲登陸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擴展。
提到航母、水下力量和兩棲登陸能力的綜合發展,確實讓人深思。未來的海戰,不再是單一武器的較量,而是多種力量的協同作戰。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許無法直接參與到這些戰略中,但了解這些信息總能讓我們對國家安全有更深的認識。你怎么看待解放軍的戰略布局?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別忘了點贊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