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說說如何重構伊朗防空體系這個話題。之前講到這個話題,很多人都說這個問題很復雜,不能用一兩句話把它說清楚。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個復雜法?能不能舉例說明一下?今天我嘗試用舉例說明的方式,說一說構建這樣一個防空體系有多么的復雜。
用一個局域的要地防空,或者說城市防空作為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畢竟要地的、局域的防空,比整個的國土防空,相對來說是簡化了不少。
講防空,首先要建立的是情報和通信。所謂的情報,就是對空警戒和對空監視。通信,大家都明白,獲得了信息,要把它傳輸到相應的指揮部位和作戰部位。
對空警戒現在最普遍的東西就是使用雷達了。最簡單的雷達放上一圈,把要保護的局域空域都給罩上。但現實當中可能不這么簡單,因為這樣對兵力的需要量太大了。所以你在構筑這樣一個防空體系的時候,應該有主有次。所謂主就是敵方可能主要來襲的方向,剩下的就是次了。集中兵力有重點的部署,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當然在完成具體部署的時候,也不是把雷達一豎就行了。因為這涉及到你對整個空中的覆蓋程度。比如低空盲區有沒有照顧到?有沒有完成補盲任務的雷達?針對對方的電子干擾,你是不是采用了不同頻率、不同工作體制的雷達來提高抗干擾能力?有沒有其它相應的抗干擾措施等等?
做到這個地方還不算完,還要考慮這些雷達通信系統一旦遭到對方的攻擊,能不能有效的生存?一旦出現損毀,有沒有預備力量迅速頂上去?要想保證這些關鍵設備的安全,你就要考慮構筑相應的掩體防御工事,甚至地下的防護措施。同時你要考慮手中掌握相應的預備兵力。而且整個的布勢不能是一個固定的,長期固定容易被別人摸清楚。你要時不常的變陣,起碼你要有幾套方案,包括一旦對方的主要來襲方向發生了變化,你怎么辦?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
除了對空警戒情報信息,接下來就是防空火力的部署了。其實講完了雷達的部署,防空火力的部署大同小異,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差不多的。但是需要強調的一個問題,無論是像雷達通信樞紐這些沒有自我防空能力的設施,還是像中遠程防空導彈這樣本身就有防御能力的作戰平臺,為了它的生存,都必須考慮使用防空兵力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火力掩護。
對雷達來說,可能還好一點,對導彈來說,就成了一個導彈掩護導彈,甚至高炮掩護導彈的情況。有人可能說,人家都是防區外打擊了,你夠不到人家的飛機。夠不到飛機不要緊,這些防護兵力和火力打不到飛機可以打導彈,甚至可以打炸彈。說白了就是要努力保障這些關鍵節點、關鍵設施和作戰平臺在戰時的生存。
講到這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已經很復雜了?又是雷達,又是通信的相關設施,又是防空火力平臺,又是核心的平臺,又掩護核心的平臺,又要有其他的防空火力,而且還要有工程設施,甚至還要有偽裝和欺騙相應的裝備和設施。而且按照這個思路搞起來,你就會發現你手中的設備、兵力總是不夠用。
講到這完了沒有呢?還沒有完。其實防空體系的構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遠方預警和情報的問題。
舉兩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當年咱們打U-2的時候,U-2從臺灣島上一起飛,這邊馬上就知道,甚至起飛的是哪一架,飛行員是誰,飛行員的個人履歷以及飛行習慣統統都有。這就是早期的預警和情報。有了這個東西,打起仗來心里才能更有底,相應的戰術的設計才更有針對性。
其實我們看不久前的印巴“5·7空戰”,巴基斯坦方面打贏了,但是我們從相關的信息來看,巴基斯坦也做到了這一點。早期的預警做得很好,印方的飛機一起來,這邊就知道了,而且起來的是哪些部隊,甚至這些部隊的主要飛行員是誰,哪架飛機打了對地攻擊導彈,甚至對方編隊之間的通信聯絡都掌握。這些東西都是打勝仗的基礎,是防空作戰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講了這么多,大家是不是感覺頭有點大了?是很復雜吧?這個僅僅還是理論上說一說,實際作戰當中比這個還要復雜的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