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中國人的衣食往行、人間煙火,也是中華兒女的詩和遠方;
大運河連接著古代、現代和未來,也是連接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情感認同、價值認同的紐帶。
2024年8月21日下午,《兩岸旗袍文化交流會》在揚州儀征棗林灣君瀾度假酒店一樓新聞中心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是《2024運河麗人風尚大秀》系列活動之一。《2024運河麗人風尚大秀》系列活動包括《遇見大師》東方美學文旅研學、《千里煙波》意境大秀大賽、《運河謠》大型旗袍舞臺劇文藝演出、《兩岸旗袍文化交流會》、《中國華服設計師作品發布會》等系列活動,融中國風和創意感于一體,旨在打造一場 文化傳承與文旅創新完美結合、華服風尚與運河文化交相輝映的運河風尚之旅 。
揚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姜師立、揚州市婦聯副主席陳靜、儀征市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儀征棗林灣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劉昌金、揚州市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湯旭東、廣東省深圳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工藝大師唐光艷、(臺灣)中華旗袍文化企業家交流協會創會長袁念華、全國知名東方美學導師曹美麗、白梅、孫京津、揚州市旗袍服飾藝術研究會長沈茜文等來自全國十多個城市的三百余名旗袍佳麗 共同出席了此次兩岸交流盛會。會議由揚州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徐慶主持。
首先,揚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姜師立 、揚州市婦聯副主席陳靜、儀征市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儀征棗林灣旅游度假區 黨工委書記劉昌金分別致辭;兩岸旗袍人代表唐光艷、袁念華、劉戰鷹、黃燕香、杜慶平、孫京津 、沈茜文等人接受了交流訪談。
姜師立主席做了《大運河流淌的東方之美》的主旨發言,姜主席從"美裝“、“美食”、“美文”三個層面闡述了大運河帶來的多維度的文化交流,圖文并茂的講解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旗袍佳麗切實地感受到大運河文化帶的繁榮和濃厚的煙火氣,也增加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 。
姜主席說:“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已有十年了。在多哈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中,我作為大運河申遺的親歷者,見證了大運河申遺的全過程。這其中的驚心動魄與驕傲榮光,至今難忘。”“此次運河麗人風尚大秀活動,將運河文化、旗袍服飾文化和休閑旅游完美結合,輾轉世博園、瘦西湖等揚州園林風景名勝,展現揚州城市鄉村、自然人文的不同風光。用接地氣、聚人氣的文旅方式傳遞更多揚州元素,生動呈現出運河兩岸的市井煙火與人文之美,推動“人文之美”轉化為“經濟之興”,讓古老的大運河煥發出新的光彩。這既是傳統文化愛好者與文藝工作者們聯袂獻上的一份詠嘆大運河的文化厚禮。”他還說:“今天,海峽兩岸旗袍藝術家的到來,更使揚州增色添香。我衷心希望,遠道而來的朋友們通過此次活動,嘗揚州美食,賞揚州美景,品揚州文化,深入體會揚州的魅力、文化的魅力,自覺樹立保護大運河的責任意識,主動擔當運河文化遺產的“薪火傳人”。
揚州市婦聯副主席陳靜 的發言非常親切自然,她說:“運河與旗袍的內涵非常契合,運河文化不但是兩岸人民生活的煙火氣,不僅帶來經濟的繁榮,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本次2024運河麗人風尚大秀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300多位來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旗袍愛好者通過活動彼此增進了解、增進了友誼。”
陳主席還說,“旗袍有市場,非遺(刺繡)才有出路” ,旗袍不僅是一種服飾,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當代旗袍的發展需要傳承與創新,無數人為之默默無聞地奮斗、探索。有這么多人在共同推動旗袍文化的發展,相信旗袍文化有更美好的未來”。
儀征市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儀征棗林灣旅游度假區 黨工委書記劉昌金在發言中說:“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展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和氣質。大陸和臺灣同根同源,有著天然的、割不斷的血脈親情。海峽兩岸的交流文化沒有隔閡,文化最能打動人心,它承載著中國人共同的記憶。舉辦運河麗人風尚大秀旨在促進兩岸旗袍文化交流、增進友誼,共同弘揚中國旗袍文化。讓我們緊跟文化傳承之風,以旗袍文化情懷,集合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掀起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中國夢“。
廣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深圳市非遺楊氏旗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唐頌旗袍館館長唐光艷女士在交流會上回憶了改革開放初期她來到深圳創業的故事。當時有很多人勸她放棄小眾的旗袍去做大眾化的“靚妹裝”,但她就是憑著心中的熱愛,一個一個慢慢地打開了市場,很多香港的客戶都慕名而來找她定制旗袍,幾十年匠心精神的堅守和對旗袍手工藝的鉆研,讓唐光艷美名遠揚,被稱為大陸的“旗袍皇后”。
唐光艷旗袍作品獲國家、省級以上工藝美術獎項40多項,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及文創類金獎9項。作品被國內外省以上博物館收藏54件,其中旗袍作品11件。
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資深旗袍設計師袁念華講述了她與旗袍結緣的故事。袁年華說,本次帶領臺灣的姐妹們到揚州來,是因為沈會長的“運河之約”,我們作為中國人感到十分自豪。我還是八年前來的揚州,這次來真的是變化太大了,揚州太美了!
袁年華女士是臺灣知名旗袍人,也被譽為臺灣的旗袍皇后。因為對旗袍的熱愛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社會責任,也她堅持多年舉辦“臺灣高校畢業生整體造型公益大賽。她說,“改良”不是“為變而變”,最終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穿上旗袍。“幾十年來我堅持手工制作,讓每件旗袍在不同人身上都散發獨一無二的東方美學。”
揚州市旗袍服飾藝術研究會會長沈茜文,也是本次活動發起人,作為東道主歡迎全國旗袍佳麗的到來,感謝各地旗袍組織的信任。沈茜文說:“中國大運河是古老中國的交通之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文明長河、精神長河。只要有船,就有天下長河;只有保留初心,才能奔向未來”;“將盡最大努力辦好本次活動,呈現運河之美、創新之美、揚州城市之美以及儀征棗林灣文旅高地之美”。同時沈茜文代表本次活動組委會感謝揚州各級政府對中國旗袍文化、運河麗人文化、兩岸文化交流的大力支持;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運河麗人文化一定會成為運河文化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全國優秀導師代表、揚州京靈美學孫京津導師、大連服裝學院 研究生導師、大連國際服裝節 特邀評委 、中國優秀紡織女企業家、英士博工業園 創始人、華商書院安徽校友會 會長 劉戰鷹、中華媽祖禮儀服設計者、國家專利持有者、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禮儀隊常務副隊長黃燕香、東方旗袍青島中心主任、互聯網模特學院(香港)院長杜慶平等參與了嘉賓互動,作精彩發言。
旗袍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作為全球華人女性最共同的服飾語言,在全球化的潮流當中,已成為向外展示中華物質文明與文化風采的舞臺;
大運河,承載著當代中國“融通天下”的社會理想,大運河之歌,實乃中華民族的奮斗之歌、命運之歌和理想之歌。
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兩岸旗袍文化交流會》必將對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傳播運河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