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乃全球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上汽集團堅決反對人為設置貿易壁壘,8 月 21 日下午針對歐盟反補貼終裁預披露緊急發文闡明立場,呼吁開放對話與合作以實現共贏,同時表示將全力彌補短期業績影響。
此前中汽協代表中國汽車行業發文,對歐盟舉措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稱其嚴重歪曲中國電動車產業事實。 當地時間 8 月 20 日,歐盟委員會公布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決定草案,在收集各方意見后對擬議稅率進行“小幅調整”。上汽關稅稅率由 38.1%降至 36.3%,比亞迪由 17.4%降至 17%,吉利由 20%降至 19.3%,特斯拉由 20.8%降至 9%。配合調查公司稅率上漲至 21.3%,不配合調查公司降至 36.3%。 大眾、寶馬等合資企業中國方有資格享受較低關稅。特斯拉申請重新計算稅率獲成功,歐盟表示其從中國政府獲得補貼較少。
中國堅決反對歐委會為上汽計算的 36.3%補貼率。上汽自反補貼調查以來,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抗辯,提供大量文件證據,但歐委會的認定違背市場原則和貿易規則。受海外施壓等影響,上汽銷量短期波動,不過上汽表示將全力回補,其總裁賈健旭稱今年歐洲銷量不會比去年低,且名爵 HEV 產品即將進入歐洲。
中汽協稱高額反補貼稅給中國企業在歐經營投資帶來極大風險,希望歐方營造公平市場環境。中國商務部也回應稱歐方裁出高額稅率且扭曲調查結果,中方已在世界貿易組織起訴。 特斯拉成最大贏家,其在華生產電動汽車面臨的歐盟進口關稅僅為 9%,遠低于競爭對手,這將助力其未來在歐盟的銷售。
比亞迪雖被征收高額關稅但尚未提價,且有能力承受并可增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口或在土耳其生產以規避關稅。
自 7 月實施臨時關稅以來,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份額有所下降。據估算,關稅可能使歐洲從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減少四分之一。7 月份比亞迪和名爵等在歐盟注冊的新電動汽車數量下降明顯,但總體來看中國品牌市場份額仍在增長,如比亞迪銷量增長緩和了“頹勢”。 中國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尋求減輕關稅影響的方法,建廠是討論較多的選擇,但投資周期長且可能面臨反規避調查;提高價格和進行價格承諾協議談判也是途徑;
此外還可進一步使出口市場多樣化,像哪吒和小鵬在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拓展市場。歐盟最遲 10 月 30 日將公布最終決定文本,而各方仍在努力爭取更有利的局面。
#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 如何接招##特斯拉ModelY##新能源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