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開·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現場展示活動弦歌不輟共譜華章
8月22日,茉莉花開·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現場展示活動迎來了第四個展演日,現場氛圍隨著一曲曲精妙絕倫的演奏而愈發熾熱。古箏的悠揚、揚琴的激昂、嗩吶的豪放、笛子的清脆、笙的和諧,以及打擊樂器的獨特節奏感和震撼力,每位演奏者都不遺余力地展示著音樂之美、情感之濃、藝術之精。在這里,不僅有時而溫婉時而澎湃的音樂不停碰撞,也有各地演奏者帶來的不同文化互相交流融合。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南京,雖然是第二次,但我和這座城市的羈絆很深。很多年前,我就曾來到過南京旅游,當時就覺得這座城市不僅自然風光旖旎,就連空氣都彌漫著濃厚的藝術氛圍,讓人沉醉其中。”來自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二年級的陳嘉文說。
在她的推崇之下,她的弟弟也來到了南京就讀大學,參加這次展演活動,她心中涌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親切與安寧。盡管面對的是時間緊迫的籌備挑戰,路途遙遠且未能攜帶自己熟悉的樂器,但這些外在的困難并未在她心中激起太多漣漪。“我演出準備時間不是特別長,盡管如此,我今天還是發揮得比較穩定,最大的原因是南藝志愿者及老師們的熱情相助,不僅為我解決了樂器的燃眉之急,更有一位鋼琴伴奏老師始終陪伴,以專業的視角細致指導,讓我不僅順利完成展演,也在專業上受益頗多,這段經歷無疑是我藝術道路上一段寶貴的記憶。”
陳嘉文深陷于古箏弦音的魅力之中,對其彈奏時指尖流淌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無限熱愛,更對民族器樂所蘊含的深厚韻味情有獨鐘。隨著越來越多社交媒體平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器樂演奏者們紛紛上傳他們演繹中國民族器樂的精彩瞬間,這一古老而璀璨的藝術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國界,共同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同樣喜愛民族器樂的還有今天在拉弦樂器B組少年組的趙家豪,是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從小在戲曲家庭里長大的他,對傳統文化和民族器樂格外鐘愛。
板胡,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拉弦樂器,在中國已有大約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音色高昂、堅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是北方戲曲、說唱的主要伴奏樂器,同時也適用于合奏和獨奏。“板胡是戲曲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學習板胡的過程確實充滿了挑戰。首先是技巧上的難關,板胡的演奏需要極高的手指靈活性和控制力,為了精準地表達出每一個音符的情感,我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此外,對音樂的理解和詮釋也是一大挑戰,但面對這些困難,我始終保持著對板胡的熱愛。”說起專業的家伙事兒,趙家豪青澀的臉龐透露出自信的神采,“現場遇到很多優秀的展演選手,能和他們共同學習進步我很開心,感謝主辦方為全國熱愛并學習民族器樂的青少年們搭建了一個寶貴的成長舞臺,讓我們得以在這個平臺上磨礪技藝、交流心得。”
如今深受大家喜愛的拉弦樂器還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二胡,中央藝術學院的二胡教師梁聆聆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文化的交融,二胡技巧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學生們在日益精進的技術訓練中,不僅掌握了高超的演奏技巧,更在風格性技巧的探索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
梁聆聆在精品課中分享了她精心策劃的《精品課程守正創新二胡技巧訓練》,深刻闡述了二胡藝術在當代的蓬勃發展態勢及其教學理念的革新方向。她以滿腔的熱情與深邃的洞察力,引領聽眾共同探索二胡技巧的無限可能,以及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梁聆聆老師指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文化的交融,二胡技巧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學生們在日益精進的技術訓練中,不僅掌握了高超的演奏技巧,更在風格性技巧的探索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這種趨勢不僅體現了二胡藝術生命力的旺盛,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民族器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本次茉莉花開·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現場展示活動通過民族器樂的展演,不僅增強了各地藝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提升了青少年演奏者的審美素養和全面發展,保護和延續著這份獨特的文化遺產,讓民族器樂被更加積極地推廣和普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