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的秀才柳博才家境貧寒,他是本地大財主白員外家的教書先生。 柳博才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乃是本地有名的才子,村民們都覺得他此后定會功成名就,前途似錦。 可惜,他卻總是屢試不中,一直到了二十多歲,依然一事無成。 家里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父母見他年紀大了,依然沒有成親,甚是憂愁,身子骨不好,短短幾年,先后得病離世了,死不瞑目。 柳博才悲痛欲絕,淚水成河,覺得自己真是無用,讓父母死不瞑目,很是不孝。 把父母安葬后,他變得心灰意冷,無心讀書,每日都昏昏噩噩的過日子。 鄰居薛老漢目睹,覺得很是可惜,可是自己沒錢沒勢,也幫不了他。 只好帶他去山上打柴,再挑到集市去賣,賺點小錢勉強糊口。
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過來探望他,目睹他蓬頭垢面,臉色蠟黃,瘦的皮包骨,很是同情他。 便出面引薦他去本地白員外家做了個教書先生。 如今,他在白員外家住下來,教他的兩個小兒讀書。 此后,日子雖不富裕,可也溫飽不愁了。
只是那兩個小兒甚是頑劣,總是逃課,出外玩耍。 因為他們是富家貴公子,身子嬌貴,他打不得,罵不得。 好言好語的給他們講道理,他們倆卻不懼怕,還向他扮鬼臉。 如此這般,學習成績當然不好。 白員外甚是失望,總是冷著臉對他旁敲側擊的,言語難聽。 柳博才面紅耳赤的聽著,很是難過,覺得自己真是人窮志短,羞愧難當,無奈之下離開了白家。 此后,依然每天都去山里打柴。
村民們看到他手無搏擊之力,拖著瘦弱的身子打柴,都覺得很是可惜,紛紛搖頭嘆息。 有一天傍晚時分,柳博才看到夕陽西下,景色很美,不由脫口而出的做了一首詩,自己陶醉其中。
身后忽然傳來一聲喝彩聲:“好詩!先生真是文采飛揚啊!”
他急回頭,只見前面來了一個身高馬大,虎背熊腰的的彪形大漢,面容粗獷。 一愣,忙急急施禮道:“過獎了!請問閣下是何方人士!” 那大漢爽朗大笑道:“在下名叫王義,聞聽先生乃是本地有名的才子,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柳博才見他豪爽熱情,很是喜歡他,和他交談甚歡。
過了會,王義詢問他,愿不愿意去自己家里教書,自家小兒甚是頑劣,讓他犯愁。 柳博才聽罷,想起王員外家那兩個頑皮的小兒,苦笑著搖搖頭,拒絕了。 那王義聽罷,很是失望,和他告別了。 幾日后,他在山上打柴,那個王義又出現了,熱情的邀請他去家里做客。
柳博才心里納悶,此地山下只有他們村子一個村子,山后根本就沒有人家,他家在哪里呢!自己怎么從未見過他? 他帶著疑問,和他前往。 走了會,前面現一豪宅,進入里面,只見假山、魚池、花園樣樣俱全,花園里鮮花朵朵,景色宜人。 里面男女老少的有很多“人”,人聲沸騰,只是他們都長的模樣各異,服飾不一,很是奇怪。
他們看到王義,頓時都瞬間鴉雀無聲,面現敬畏之色。 那王義口氣威嚴的對他們道:“這位就是名不虛傳的柳先生!我特意把他請來教孩子們讀書!” 人們聽罷,都唯唯諾諾的低頭,不約而同的附和他,樣子猶如臣子對國王一樣恭敬。
柳博才哭笑不得,自己什么時候答應他做教書先生了!此人真是霸道!有王者風范。 王義把他帶進一豪華屋里,命人擺上美味佳肴和美酒。 那些美味佳肴,皆都是肉食,柳博才別說吃過,都不曾見過。 心里感嘆,果然是個有錢人家! 夾起一塊肉,不知道是什么肉,嚼著很香。
兩個人推杯換盞的吃喝起來,旁邊的幾個臣民恭恭敬敬的在左右伺候著。 酒過三巡,王義有了醉意,他醉眼朦朧的命人把他的小兒王山叫來。 有人領命而去,不大會,帶過來一個身高九尺,虎背熊腰,同樣長的面色白皙,卻是粗獷的后生。
柳博才目睹,登時驚呆了,那王義口中的只有兩歲多的兒子,怎么長的猶如一個壯年后生一樣。 可他看那后生也驚奇的看著自己,不好再問。 那王義命后生給柳博才跪下磕頭,拜見老師。 那后生虎視眈眈的看了柳博才幾眼,不情愿的跪下磕頭。 柳博才剛要攙扶他起來,那后生自己起身離開了。 心里不由暗暗叫苦,這又是一個難管的刺頭啊!
吃完飯,柳博才和王義都喝的醉醺醺的,被人攙扶進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他醒來,來到院子里一看驚呆了,只見院子里七零八散的扔著一些山雞,、野兔、鹿,獾等血淋淋的動物尸身,地上血跡斑斑。
他正呆呆看著,又陸續進來幾個尖嘴猴腮的漢子,扔進來一頭野豬,砰的一聲扔在地上離去了。 此時那王義走過來,笑著詢問他昨晚睡得可好。 柳博才忙惶恐不安的道昨晚睡得很好,欲想詢問這些動物怎么回事,可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那王義把他帶到屋里吃了早飯。
又帶著他,來到后院假山旁邊的一間屋子前,笑吟吟道:“這就是為先生準備的教書地方,先生可滿意!” 柳博才看到屋里擺設的都是古書,可屋里血腥味很重,不由皺了下眉頭。 笑吟吟的道很是滿意。
那王義大笑離去了。 不大會,有人把王山和幾個模樣各異,服飾不一的“孩童”帶過來,王山一臉不情愿的樣子。 柳博才見他很是任性,便拉下臉來,很是嚴肅的教他讀書。 那王山坐在那里,卻是如坐針氈,左右不停的晃動著。 幾個“孩童”目睹,皆都笑著學著他的樣子晃動著。
柳博才使出渾身解數,軟硬皆施皆都不管用,氣的臉紅脖子粗。 沒有戒尺,拿起棍子欲打。 可舉起手來,想起在王員外家的情景,只好嘆口氣,好言好語的教育他們。 可幾個“孩童”仍然不服氣,王山帶頭,竟然爬上院子里一棵樹上,沖他扮鬼臉。還摘樹上青澀的果子砸他……
柳博才氣的胡子都翹起來了,可怕他們摔下來,在樹下溫和可親勸慰他們下來。 可幾個“孩童”依然嘻笑著看著他,就是不下來,柳博才無可奈何的,急的直跺腳。 這時,王義出現了,目睹此景,大怒,忽然至前,竟然把大樹連根拔起,抓起王山打起來。
幾個“孩童”目睹嚇得臉色蒼白,瑟瑟發抖,皆都跪下來磕頭。 那王山被打的頭破血流,傷痕累累,狼哭鬼嚎的嚎哭著。 看的柳博才目瞪口呆,驚心動魄的,他見過粗魯的父親教育孩子,可頭一次見這么野蠻教育孩子的,都快打死了。
遂壯膽至前把他拉開。 那王義似乎余怒未消,道再敢不聽先生教誨,就打死你! 那聞訊前來的眾位臣民,誠惶誠恐的趕緊把王山抬起來,找了大夫醫治,過了好幾天方好。 此事后,那王山竟然甚是尊敬柳博才,對他很是有禮,讀書也用功了。
柳博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覺得王義教子有方,棍棒之下出孝子。 王義更是高興,此后,非常尊重柳博才,吃穿都是最好的,還派了幾個仆人伺候著。
一天,散學后,柳博才剛松口氣,忽然聽到外面有撕打聲,一驚,急急出去一看,大驚失色,嚇得瑟瑟發抖。 只見那王山和一個“孩童”打斗起來,那個尖嘴猴腮,目光陰冷,卻是身材矮小的一個“孩童”(狼崽)自然不是王山的對手。 幾個回合,便被王山打翻在地,至前惡狠狠的撕咬他,腸子都出來了,又咬下他一塊肉,竟然帶血咽下去了,嘴角還殘留著血跡。甚是兇殘。
那“孩童”氣息奄奄的倒在地上,柳博才很是心疼,驚駭的看著王山,急急把那“孩童”攙扶起來。 此時,王義聞訊前來,目睹此景,大怒,把王山暴打一頓。 至前抱起“孩童”撫慰他。 又命人把“孩童”的父母找來。 那兩個同樣尖嘴猴腮的夫妻倆,驚慌失措的過來,卻是沒有看自己的孩子。 而是撲通跪下給王義磕頭,道自己對孩子管教不嚴,都是他們的錯。
那平日里甚是威風的王義,此時,卻猶如犯了錯的孩子一樣,向他們道歉,道都是自己管教不嚴所致!命人給“孩童”治療。 整個過程,柳博才看的驚心動魄,嚇得瑟瑟發抖,惶恐不安。 覺得此地很是詭異,不可久留,欲跑,可第二天,面對王義的溫和可親,噓寒問暖,美味佳肴,又忍不住留下來。
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晚上,睡夢中的柳博才聽到什么聲音。 起身,趴在門縫里一看,只見月光下,那王義帶著兒子王山來到后院。
嚴肅對他說道:“為父年紀大了!想把王位讓給你,這也是為父對你甚嚴的原因,你如若想像為父一樣,在山林里稱王稱霸,就要本領大,讓百獸服你!此后,你除了跟先生讀書,還要跟為父學習本領。”
那王山默默的點點頭,父子二人離開院子。 柳博才偷偷跟出去,屏氣凝聲的遠遠跟在后面。 過了會,兩人忽的不見了,他四處尋找,無果。 剛要失望的離開,忽然,不遠處響起一聲震天動地的虎嘯聲,出現一老一小兩個老虎,大虎教小虎學習跳躍,奔跑的本領。
柳博才大驚,原來那王義和王山父子乃是老虎所變,那王義定是虎王,登時嚇得魂飛魄散,身子一軟,癱倒在地上。 此時,那王義聽到聲音,警惕問道:“誰在那里?”極快至前,看到他,一愣,忙把他攙扶起來。
溫和可親道:“方才嚇到先生了!實不相瞞!我們是老虎,在此修煉多年,你所看到的,都是我的臣民,先生放心,我們不會傷害你的!” 言罷,把柳博才背回去。 可此后,柳博才竟然嚇得病倒了,王義忙讓大夫為他看病,又命人挖掘草藥,煎熬喂他服下,幾日后,終病愈。
又過了幾天,把他送到山下,送他一些銀子,命人把他送回家。 此后,那王義再不出現了。 柳博才回家后,用這些銀子翻蓋了破舊的宅子,娶了妻子。 又在村里開了一家私塾,不僅富人家的孩子來上學,就是那些上不起學的窮人家孩子,也都來此讀書,村民們很是擁護他。 此后,他溫飽不愁,終過上了好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