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經歷了1951年以來最強降雨,我們有氣象記錄,就是從1951年開始的。這一場強降雨,“沈陽成沈洋”成了網絡熱梗。一時間各種網絡梗層出不窮。
不過,雨越下越大,沈陽人的情緒反而越來越穩定。
有人把去海邊玩的裝備都搬出來了,太像年年去營口大連葫蘆島海邊玩的沈陽人了。
還有人,更是發了在沈陽沖浪、槳板、潛水。
不光是沈陽,整個東北人都是,有點小狀況,大家會吐槽,甚至還得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但真要有啥事,大家就開始穩定情緒,首先咱不添亂,然后開始琢磨,咱能不能干點啥有意義的事啊?
咱不添亂,是不是?咱抓魚!
一時間,家長都帶著孩子上街撈魚了。有人抓了一條五六斤重大黑魚的消息,一下就傳開了。
沒有孩子的家庭,也不耽誤撈魚,關鍵是他們撈完,問有沒有人要,有人要大的拿走,小的放流。
有的大爺,旋網都拿出來了。
還別說,這大馬路上旋下去一網,就網了幾條大鯽魚。
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順便搭把手幫忙的就太多了。
有個叫王可的快遞小哥,來回送了50多人過積水路段。他的舉動被拍下來發到網上,公司得知以后,給他發了獎金,他還得到了自己喜歡的航模。
巴黎奧運會都沒有說做下雨的預案,給游客安排一下雨具雨衣,都是自帶的。
沈陽本來就是雷陣雨,一會有雨一會沒雨,有一些人沒有帶雨具,沈陽地鐵工作人員,給沒有帶雨具的乘客都送了雨衣。
遼寧省科技館,離地鐵口也就三五百米,旁邊省博物館路邊就是地鐵口。因為路上有積水,就這么點距離,省科技館安排了多輛大巴車,先后把800多名游客送到地鐵口,鞋襪都沒有濕,也沒有人挨澆。
免不了一些人愛酸。但是但凡上過學有點文化,有孩子的家庭,誰不愛去科技館?
有不少外地網友,紛紛留言對沈陽點贊。
我家從沈河換到鐵西,然后到渾南,三四年前,附近雨特別大的時候,路上還有積水,但這幾年,隨著雨污分流建設,城市治理,已經有幾年,不管多大的雨,都沒有積水了,即便是這一次強降雨,也沒有積水。
不管多大的雨,沈陽各條路上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還有待命的社區工作人員,暖心的舉動就太多了。一輛輛在水里熄火的車,在大家合力之下,推到高處。
說不清的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待命,怎么能一“洋”障目?
感謝默默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有更多熱心的沈陽人,希望大家都順利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