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陸豐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9.23億元,同比增長2.1%;工業投資累計53.24億元,同比增長31.5%。陸豐堅持新老并舉強產業,以穩鏈補鏈強鏈延鏈為重點,做大做強海洋裝備、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持續鞏固工業投資增長勢頭,牢牢把握制造業這一經濟命脈,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理念,為陸豐經濟提質增效開創新局面。
碣石海工基地、海港。
全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產業落地,多頭共進,陸豐有何優勢,又是如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以來,陸豐市堅持制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發展壯大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力爭集群規模突破180億元;鍛長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完善“芯—屏—端”全產業鏈;統籌“風光水火核儲”全業態綜合能源體系建設,打造全國清潔電力能源高地;推動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化農業等產業躍增發展,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新引擎;全面打造“海洋牧場+漁港經濟+預制菜”產業體系。陸豐正在奮力打造粵東藍色崛起示范區,以實際行動全面推進制造業在這片熱土開花結果。
筆者從陸豐市科工信局了解到,陸豐以調區擴園為抓手,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由于當前東海經濟開發區發展空間有限,今年以來,陸豐以東海經開區調區為突破口,通過將汕尾(陸豐)臨港分園和五金配件分園進行區位調整,納入省級產業平臺管理范圍內,從而形成以東海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進行輻射帶動,整合產業平臺和產業發展帶,形成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之間互補發展的園區發展格局。
碣石海工基地生產的風扇葉片已經裝車正待運輸。
其次,陸豐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硬環境。加快推進陸豐東海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二期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陸豐市碣石海工基地(二期)項目、陸豐電鍍萬洋眾創城等產業平臺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進度,產業平臺標準廠房、道路及其配套給水、雨污管網建設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建設之中,系列基建和配套設施建設將為企業及其員工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也為產業高質量聚集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陸豐還不斷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充分抓住深圳羅湖對口協作幫扶機遇,加快與深圳羅湖共建陸豐-羅湖創新島“反向飛地”,統籌資源支持深圳大學、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紅海灣實驗室在碣石鎮海工基地聯合共建創新基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應用。目前,陸豐市易聯傳媒、集承安防等企業申報第一批市級企業研發中心,永盛工藝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申報第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共建創新基地相關申報材料已上報汕尾市職能部門審核。
陸豐碣石內洋漁光互補項目。受訪者供圖
海洋裝備集群規模初現
一間間寬敞大氣的廠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生產車間整齊排列在陸豐碣石這座海邊小鎮,這里就是汕尾(陸豐)臨港產業園重點項目的所在地。2023年,該園區總生產產值為133.5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08.96億元,今年隨著更多項目的洽談、落地,園區工業生產總值有望再次實現突破。
中電建辦公大樓。
日前,筆者來到位于碣石的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海洋工程基地工業園區,該園區位于陸豐核電進場道路東南側,是汕尾市“融灣強帶”重點項目。目前,海工基地一期已建設完畢,已有明陽智能、南海海纜等多個風機組件生產廠商以及中廣核投建的碼頭等項目落地。
據了解,該產業園是以陸豐核電和海上風電場兩個千億級投資項目為依托、以臨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為核心,園區總體規劃面積9.8平方公里,分多期實施建設。其中,一期主要發展風電整機、葉片、塔筒、升壓站、樁基制造、風電零部件產業;二期規劃招引風電零部件產業、輸變電裝備等產業,目前二期工程已經有幾家材料廠有意向進駐海工基地工業園區;三期則繼續以海上風電產業鏈補鏈為主,同步開展風電產業孵化器,重點引進氫能制造產業鏈、儲能制造產業鏈、港口物流鏈、海上風電施工與運維等相關企業,不斷完善“萬畝千億”新能源產業大平臺,打造廣東省新能源產業制造基地。
臨港產業基地充分利用汕尾豐富的海域資源和工業基礎,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形成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服務于汕尾海域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和運維,輻射至整個粵東地區。
今年5月,中電建核電(陸豐)裝備有限公司完成建設并正式開始試運營。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已經收獲了來自江西等地的多個項目訂單,目前正在加緊生產18套風機塔筒,將于8月底交付。
中電建核電(陸豐)裝備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建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占地約286畝,廠房總面積59592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是一個以海工裝備為主,核電鋼結構、火電鋼結構、裝配式鋼結構、市政橋梁鋼結構及其他鋼結構產品為輔的生產型制造基地,年產能約20萬噸,其中海工裝備17萬噸、鋼結構3萬噸。其產品可供應海上及陸上風電項目、核電、火電等裝配式鋼結構項目,同時將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擴大投資規模。
風筒、海樁、導管架,海上、陸上風電所需要的組件都可以在中電建核電(陸豐)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進行制作組裝,并通過港口直接發運。據悉,該基地最大可加工每件重約3000噸的海樁,同時還采用了先進全流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旨在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化海工裝備智造基地。
明陽智慧生產的風機配件。
“目前,該基地可生產最大直徑13米以下、單節長度50米以下、單重400噸以下的陸、海塔筒,以及最大直徑13米以下、合龍后單重2500—3000噸的單樁。”中電建相關負責人介紹。
中電建生產園區采用了先進的MES鋼結構管理系統,從項目投標、原材采購、物資倉儲、排產計劃、生產施工、質量管控、成品發運等環節進行數字化管理,工序實現全流程、多維度、可視化分析。可根據各項目的計劃工期、實際產出、設備效能、人工投入等實時預警,合理調配資源,提高決策效率,確保項目履約優質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電建還通過生產經營信息決策系統、項目工程數字化全模型管理系統、生產制造集成智能化系統、工程物料優化及管控系統、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數字孿生六大系統,以及車間網絡、視頻監控、中央控制室等基礎設施,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中電建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產基地落戶陸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海邊,且有貨運海洋工程專用碼頭,可以為產品運輸提供便利。該港口是項目正常運營后的必要依托,至關重要。港口有專為大噸位構件裝運設置的跨度62米、起升高度60米的2000噸龍門吊,可以將產品直接裝船。此外,落戶陸豐還對公司布局東南亞有著重要戰略意義。
另一個原因是目前整個海工基地已逐漸成熟,可以滿足海上、陸上風電等多種裝備制造的多步流程,極大節約了企業因產業鏈不完整可能帶來的成本增加等問題。
中電建廠房內,工作人員正在對鋼板進行卷曲操作。
一線亮點
打造多業態綜合能源體系
陸豐擁有192公里海岸線和1687.7平方公里的陸地,廣袤的土地、優良的港口、多樣的地形以及豐富的風能、光照條件,使陸豐成為了能源企業安家落戶的不二選項。
在陸豐金廂、陂洋等地的山上,一個個高大的風機遙遙矗立;在碣石、湖東,中廣核陸豐核電項目(下稱“陸豐核電”)和甲湖灣電廠3、4號機組擴建項目建設正酣。近年來,陸豐致力于打造清潔電力能源新高地,大力發展“風光水火核儲”全業態綜合能源體系,其中陸豐碣石就有其中的光、核兩種電力能源體系。
核電項目
喜報頻傳取得階段性進展
今年上半年,陸豐核電取得了兩項階段性進展,分別為陸豐核電5號機組核島SG隔間鋼板混凝土結構模塊吊裝就位和陸豐核電6號機組核電版“造樓機”第一次完成整體自爬升。這兩項的階段性進展標志著陸豐核電這一粵東地區首個核電項目朝著建成投產又邁進了一大步。
SG間隔模塊是反應堆廠房中蒸汽發生器(英文簡稱SG)房間的內部結構,整個模塊呈“u字形”,由鋼板、預埋件及鋼結構組成。為將陸豐核電項目打造成為華龍一號建設標桿,項目管理大團隊始終堅持創新,采用先進建造技術、施工邏輯優化、數字化轉型和微創小改,為項目建設賦能。
項目團隊不斷吸取和借鑒同行項目的經驗,秉持“應模盡模、未模創模”的理念,統籌推進5號機組內部結構SG隔間由鋼板混凝土模塊化施工技術替代原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廠外集約化車間預制分塊加工,然后運送至項目施工現場拼裝,最后一次性整體吊裝就位,減少相對繁瑣、交叉、危險作業,改善作業環境,實現平行施工。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精度和施工質量,使內部結構主關鍵路徑工期優化約20天。
與此同時,陸豐核電6號機組項目使用的核電版“造樓機”——“華龍一號”核島施工集成平臺實現整體自爬升,表示這項基于為高難度建筑提供施工平臺的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被首次運用到核電工程領域,標志著我國核電工程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接下來,陸豐核電將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深入踐行“嚴慎細實”工作作風,大力弘揚陸核精神,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推進華龍一號實現“一臺比一臺好”目標。
漁光互補
傳統養殖與新能源產業碰出新火花
在碣石鎮內洋,中廣核陸豐內洋光伏三期110兆瓦項目在加快建設中。據了解,中廣核陸豐內洋光伏項目為中廣核在粵第一個大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規劃裝機350兆瓦,共分三期建設,是目前粵東地區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目前一期120兆瓦項目、二期120兆瓦項目已投產。
光伏發電的優點是清潔環保,且結構相對簡單,容易控制。“漁光互補”是將傳統漁業養殖與新能源光伏發電融合發展,利用魚塘上方閑置空間架設光伏板,既可以發電,也可以利用光伏板遮光降溫,抑制藻類繁殖,進而提高水產養殖產量,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作為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的跨界融合,“漁光互補”在探索國土空間高效利用的同時,可實現“漁、電、環保”三方面的價值提升。
目前,中廣核陸豐內洋光伏項目一期、二期項目年發電量為2.8億千瓦時,每年可等效節約標煤約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8萬噸。
此外,中廣核陸豐內洋光伏項目在開發建設的同時,還積極落實汕尾地區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建成了中廣核在汕尾地區第一條新能源體驗道路——“豐光路”。道路全長3.6公里,配套建設道路照明和兩側綠化設施,并且修建了白鷺文化廣場和光伏基地體驗觀景臺。同時,在道路兩側設立黨建宣傳欄,積極宣傳黨建知識和新能源科普內容,為當地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展現了央地共建的良好形象。
儲能產業
新能源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拉開價格戰大幕,各家車企搶占市場的背后,是汽車電池生產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和原材料價格的上下浮動。儲能產業以及產業鏈條雖然相較于其他能源產業尚未成熟,但仍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目前,陸豐就有3家從事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分別為陸豐市比德能源有限公司、陸豐市威海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路華電子公司。3家公司都活躍在新能源、鋰電池等高新科技領域,其中比德能源更與國內某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達成生產車用電池長期合作,公司的生產車間從春節開始就沒停過,訂單排期也排滿了一整年。
比德能源車間中一排排智能機器正在開足馬力生產產品。
陸豐地處珠三角大灣區產業輻射第一圈層,近水樓臺先得月。陸豐企業積極承接珠三角、大灣區產業轉移,利用自身土地、資源、政策等優勢,將新能源產業牢牢留在陸豐,打造“風光水火核儲”綜合能源體系。陸豐將深入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著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深化能源改革創新,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原標題:陸豐上半年工業數據出爐,工業投資同比增長逾30%
來源: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