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孫小鵬 面對荔枝存在的加工規模、技術能力不足等情況,該怎么辦呢?日前,南都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梅荔生活”團隊近年來一直深入一線調研,深入探究加工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瓶頸與流程問題;同時研發出多物理場荔枝加工技術,促使荔枝果醋的年產量大幅提升90%,直接帶動陸河當地超過300名農戶返鄉就業。
據了解,華南理工大學“梅荔生活”團隊由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牽頭創立。團隊負責人表示,行業內專家認為,要想解決荔枝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問題,一方面要持續優化荔枝種植品種,提升鮮果品質;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荔枝果干、荔枝飲品等加工產品,通過延伸產業鏈來提高荔枝的附加值。
為此,梅荔生活團隊深入產業一線開展全方位調研。團隊成員足跡遍布茂名、汕尾、廣州等多個荔枝主產區,與農戶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在種植、銷售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團隊成員還走訪了多家荔枝加工廠,全程考察荔枝加工的各個環節,深入探究加工過程中存在的技術瓶頸與流程問題。經過系統調研,團隊認識到,荔枝加工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荔枝加工產品僅占總量的5%,而每年因保鮮技術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產值浪費高。
憑借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強大的技術支撐,梅荔生活團隊結合荔枝的特性,研發多物理場荔枝加工技術。該技術創新性地將脈沖電場與超聲相結合,構建起荔枝特征物質提取的“高速通道”,使荔枝中活性營養成分的保留率提升20%以上。實驗結果直觀地表明,經過該物理場技術加工的荔枝產品,不僅褐變程度顯著降低,保持了良好的色澤,還擁有更濃郁的天然香氣,營養成分也更為豐富。在這一技術的助力下,荔枝果醋的年產量大幅提升90%,直接帶動陸河當地超過300名農戶返鄉就業,為他們實現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今年,梅荔生活團隊與相關公司達成深度合作,簽約投資荔枝加工專項用于多物理場荔枝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持續為助農富農事業貢獻力量。
圖片: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