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br/>據上游新聞報道,某女士30歲,父親去世,母親殘疾,自己離婚帶倆娃,身無分文還負債。因最小的孩子才5個月大離不開人,很多用工單位接受不了這樣的情況,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跑外賣。
看了這則消息,心中不是滋味。父逝母殘,人生已經很不幸了,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麻繩專挑細節處斷。在這不幸的基礎上,還要遭受離婚的打擊,她的人生太難了。
她告訴記者,“因為孩子要吃奶。需要每隔兩三小時休息一次。每天能掙七八十塊錢就很高興了”。
有的人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還沒有學會走路就在已在經跟著大人奔波,這就是不同家庭的人生。
我想起了那個餓死在西安出租屋的寧夏女孩,她的人生有這個女士難嗎?這位女士離異時負資產,還要獨自養兩娃,一邊跑外賣一邊抽時間喂奶。作為一個大學生,哪怕去跑外賣也不至于餓死讓白發人送黑發人吧。當然,或許她真的厭倦了這個世界。
這位女士表示,生活再難,“作為母親,我不能倒下”。她具備所有母愛的偉大,咬牙堅持,默默付出,用盡全部力氣,每天掙七八十塊就滿足了,這只能算是一種活著。美帝的時薪都不止這個數了。
對于這種生活。有的網友表示,張愛玲說過:“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種善良?!蔽覜]有讀過張愛玲的書,不知道她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有的網友認為,要是她沒有孩子,她的生活就沒有這么苦了,還是不要生孩子。還有的網友表示,不要宣傳這種苦難。笑話,你不宣傳報道,這樣的事就不存在了嗎。
我認為,張愛玲們有張愛玲們的生活,普通老百姓也有普通老百姓的活法,他們不會有張愛玲們認知。他們知道,人嘛到了年齡該結婚結婚,該生娃生娃,這就是他們的人生。你可以鄙視他們的人生,但是也有選擇的自由。
至于說不生孩子就不辛苦了,那純粹也是想得簡單。很多人沒有結婚,沒有帶娃,不也是用盡全力才能活下去嗎?更談不上體面的生活。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總是號召大家生二胎三胎,要是國家出臺一個政策,每月給帶娃的家庭補貼一點奶粉錢,或者有個免費的托幼帶娃機構,這位帶娃跑外賣的女士也不至于這么辛苦,活得這么累,其他年輕人結婚生娃的積極性可能也會高一點。你們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