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時候總些奇妙的緣分,比如錯過一場意外或者自己制造了一場意外,有的是驚喜,有的是驚嚇。
據海峽網報道,近日,在以色列海法大學的海赫特博物館發生一起意外,一名5歲男孩不慎打碎了一件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甕,這就是一場意外的驚嚇。
報道中說,受損文物年代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130年之間。因其完好無損而被認為“非常少見”。事發后,男孩和母親因驚嚇迅速逃離了現場。
當年制造這件產品的師傅,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制造的這物件能夠穿越3000多年,歷經滄桑而保存完好,被一個小男孩打碎,這是跨越時空的緣分。
在3000多年前,它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物件。穿越千年后,它因考古價值而身價暴增,這就是物以希為貴。
博物館最后表示,不會要求孩童家長賠付,會修復這個受損文物,也會邀請這對母子再次參觀。“并提醒家長參觀博物館前應告知孩子相關規則,如不得觸摸展品”。
如果博物館要求賠償,不知道這件藏品價值多少?最后館方大度,不予追責,免賠。
從這個事兒可看出,熊孩子是不分國籍的。國內網絡上也隨時可見熊孩子燒家、劃車,在公共場所大呼小叫引發糾紛等各種新聞,都是因為家長缺乏管教造成的。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家長不教育孩子,社會遲早會教育他。一個熊孩子今天闖小禍,不嚴加管束,明天就可能闖下大禍。真闖下禍事來,“他(她)還是個孩子”是搪塞不過去的,像以色列這家博物館選擇原諒的不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因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請求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賠償損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賠償損失后,可以向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請求分擔賠償數額?!?br/>所以,國內的家長們,還是要引以為戒,看好自己的熊孩子,尤其是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