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道,在8月26日韓國國會任命聽證會上,被韓國總統尹錫悅提名為新任雇傭勞動部長候選人的金文洙在答辯時宣稱,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我們的先輩“是日本國籍”,引發在野黨議員的強烈反對,導致任命聽證會中斷。
據報道,金文洙多年前曾在演講中主張,對于韓國來說,被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不存在國家”。而在100多年前的今天,也即1910年8月29日,日本和朝鮮之間的《日韓合并條約》正式生效,朝鮮半島正式并入日本版圖,朝鮮日治時期開始。
日韓并合時李完用的全權委任狀
它象征著朝鮮歷史上做為獨立國家地位的中斷、以及朝鮮日治時期的開始,所以這段時期對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存在國家”的狀態。
用日本國旗著色的日本和朝鮮半島地圖
?1910年日韓合并事件?
日韓合并,指1910年日本帝國基于《日韓合并條約》,將大韓帝國(更改國號的朝鮮王朝)并合之事。也被稱“韓國合并”。韓國方面的說法是“韓日并合”,又因1910年為庚戌年又稱“庚戌國恥”。
《日韓合并條約》部分文件
1910年8月22日,朝鮮王國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條約,規定大韓帝國將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29日,隨著《日韓合并條約》的生效,大韓帝國亡于大日本帝國,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國領土的一部分,日本韓國統監府改制為朝鮮總督府,成為統治朝鮮半島的機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失去對朝鮮半島實效統治,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文件,日本正式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
夾在中日俄三國間的朝鮮半島
1895年4月17日,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后與中國滿清簽署馬關條約。在《馬關條約》的第一條中滿清承認朝鮮國獨立自主之國家地位、廢止有損朝鮮國之獨立自主地位的朝貢典禮,由此滿清放棄了對朝鮮國的宗主國地位與相應的干涉權力。
1895年4月23日,因《馬關條約》中第二、三條中規定滿清割讓遼東半島主權予日本。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為了自身在華利益,以“日本占有遼東半島妨礙遠東和平”為理由,發動對日外交勸告并最終以威脅武力方式迫使日本于同年11月放棄對遼東半島主權的占有并由此向滿清索要三千萬兩白銀代為賠償,史稱三國干涉還遼。受三國干涉還遼的影響,日本國內深感恥辱、對俄反感加劇,朝鮮國內的親俄勢力得勢。
1895年11月8日中日簽訂的《遼南條約》
1895年10月8日,親俄派的朝鮮國王后明成皇后,在漢城景福宮被闖入的日本駐朝鮮特命全權公使三浦梧樓刺殺,史稱乙未事變。事變非但未能削弱朝鮮國內親俄勢力,反而促使朝鮮國內親俄反日勢力的壯大。1896年俄羅斯帝國以保護公使館為由,派兵進入首都漢城此時朝鮮高宗進入俄國使館避難,俄羅斯鏟除了大部分親日勢力。
1897年10月14日,朝鮮為了明確與凸顯朝鮮國獨立自主之國家地位,將其國號改為大韓帝國。
被日本鯨吞蠶食的朝鮮半島
1904年2月,韓國無奈地看著日俄戰爭爆發,為了不卷入紛爭,早在1903年9月,韓國皇帝要求在兩國開戰之際保障韓國的中立地位。但日本完全無視這一點,在向俄國宣戰前兩天就派軍隊從仁川登陸,日軍共有一萬余人集結至漢城。開戰后2周,在韓國實際已被占領的情況下,締結了《日韓議定書》,迫使韓國承諾:日本“可以臨機征用軍事戰略上認為需要的地方”。等于占領了韓國。
隨著戰局的進展,日本開始策劃把韓國變成保護國。1904年5月,日本做出了要在軍事、外交、財政上擴大權利并獲得保護實權的決定,與韓國締結了《第一次日韓協約》,控制了韓國的財政和外交。接著,日本于1905年4月掌握了韓國的通信事業,并在日俄媾和會議期間,獨占了韓國海上、河流的航行權。
日本兒童和朝鮮兒童在朝鮮半島一起玩耍
日俄戰爭以俄國的戰敗而告終,俄國退出了在東北亞地區與日本的爭奪。日本吞并韓國只是時間問題。然而此時的韓國皇帝醉生夢死,絲毫不顧自己滅亡,欲投靠新列強日本以對中國進行侵略,炮制出所謂“間島問題”(因朝鮮非法移民而衍生的問題,朝鮮前后態度不一,最終被中國嚴正駁回),于1905年10月與日本簽署了《第二次日韓協約》(乙巳條約),將全部外交權交給日本。伊藤博文成為首任“韓國統監”。
1907年7月24日,日本與大韓帝國簽署第三次日韓協約。協約中規定大韓帝國的高級官吏任免權落入日本在韓國的統監手上(第四條),韓國政府官吏可由日本人出任(第五條)。至此韓國的內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轄之下。該協約的未公開部分還規定解散大韓帝國軍,及喪失司法權與警察權。
伊藤博文在朝鮮巡視
1907年8月1日,大韓帝國在其首都舉行解散朝鮮軍隊的解散儀式。朝鮮軍隊的解散致使其中一部分愛國軍人向抗日已久的義兵隊伍合流,加強義兵部隊的戰斗力,斗爭向朝鮮全國擴大。史稱義兵運動,日稱“義兵闘(斗)爭”。
朝鮮義軍士兵
1909年7月,日本明治政府內閣決定通過“在適當時期將朝鮮并入到日本版圖的方針”。1909年9月,義兵運動達到最高峰,但日軍隨后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南韓大討伐作戰”致使義兵部隊遭受重創。
1907年的朝鮮義軍士兵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獨立運動人士安重根刺殺。
1910年8月22日,日本駐韓國統監寺內正毅與韓國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簽署《日韓合并條約》,同月29日公告生效,韓國正式覆滅,歸日本統治。
日韓合并后朝鮮總督府管轄范圍示意圖
朝鮮總督府廳舍
朝鮮半島的后續
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蔣介石和丘吉爾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對朝鮮問題是這樣說的:“我三大國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中美英《開羅宣言》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再次談到朝鮮問題。2月8日羅斯福與斯大林舉行會晤,在兩人談過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以后,羅斯福提出討論領土托管問題,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鮮人民做好自治的準備之前,“朝鮮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實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
1945年9月9日美軍接管漢城,降日本國旗,升美國國旗
1945年8月,時隔40年之后,俄國人又來了。在得知日本決定投降和蘇軍已大舉“涌進”朝鮮半島的消息后,美國人坐不住了。8月10日深夜,美國國務院、陸軍部和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舉行緊急會議,討論朝鮮問題。會上,國務卿鄧恩提出美國軍隊應趕到盡可能北面的地區去受降,但由于現實的困難,最后決定搞出“一條盡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界線。就這樣朝鮮半島被新的世界強權“偶然的”以北緯38度為線分成了2個部分,進而形成了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政府在中央廳正式成立,1948年8月15日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