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成立至今四十多年來,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中心小學一直在家校社共育方面不斷探索,家校合作的模式也不斷迭代升級。
(兒童議事會自主創建流程)
“本校是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誕生地,一直致力于校家社協同育人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我們在重新審視時卻發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凸顯。”日前,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中心小學副書記、浙江省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邵瓊在總結該校從1983年創辦家長學校以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經驗教訓時介紹道,“我們進行了重構研究,搭建兒童參與平臺,融合多方資源,力求使兒童獲得真正的成長。”于是,“兒童議事會”應運而生。
立足兒童視角,將話筒遞給孩子
“為凸顯‘兒童本位’,傾聽兒童想法,積極為兒童創造跨越時間與空間、打破邊界、連接社會的平臺,我們創設了兒童發聲平臺——兒童議事會,這是完全屬于兒童自己的組織。”邵瓊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100個兒童友好城市示范,強調加強校外活動場所、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和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在此背景下,石浦鎮中心小學“兒童議事會”的成立,為兒童提供了參與學校和社會管理的機會,為兒童成長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2014年,學校引進鄉賢、社區代表、人大代表等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成立了“教育議事會”,為學校“議大事、謀實事”,議行合一,開啟了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的新篇章。
在此基礎上,學校更是將話筒遞給孩子,成立了“兒童議事會”,探索“兒童友好”理念下的學校治理機制。兒童議事會成立后,學生們在校內為課間文明、課業負擔、食堂管理等積極發聲,校外參與社區微治理,成為一支活躍在校內外的受歡迎的隊伍。
凸顯兒童本位,孩子自主管理平臺
“兒童議事會”是兒童自己的組織,一切都由兒童自己作主,是一個孩子們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平臺。
當“兒童議事會會徽征集令”發出后,許多孩子拿起畫筆用心設計。在一群小小設計師的巧思妙想下,為兒童發聲、讓兒童參與變成一幅幅富有創意的作品。孩子們將對兒童議事會的理解融入設計,抒發心中對兒童友好的認知。
當“兒童議事會議事員招募令”發出后,孩子們反應熱烈、響應積極,僅三天時間,就有130名同學參與報名。經過半個多月的醞釀,通過自主申報、面試競選、發表議題等環節,最終產生了17位兒童議事員。
“我要競選議事會會長一職。因為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還不錯,可以在這個團隊中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如果我當上了副會長一職,我將用熱心為同學服務,將用真心為同學們發聲,用創新開展工作……”
當“兒童議事會管理人員競選令”發出后,孩子們圍坐一起,積極演講、自我推薦,公平投票,最后產生會長一名、副會長兩名。405班的張楚逸當選為首屆兒童議事會會長,他也是第一時間報名“兒童議事會”的學生之一。“希望通過這個組織,能讓老師們了解學生的心聲和需求。”他說。
此外,議事會成員們還共同商定了“議事公約”,包括尊重傾聽、溝通合作、積極投入等,并約定每月確定一個議事主題,用規則來保障后續議事活動的順利展開
兒童自主發聲,用行動喚醒家長
“今天,我代表同學們向各位家長發聲:我們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我們也需要被看見、被肯定、被夸獎。”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放下你們的焦慮,相信我們有著無限的潛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方式。”
每當放學時分,在石浦鎮中心小學校門口,“石小少年說”活動都會準時上演。
(“石小少年說”通過演講袒露心聲)
孩子們通過演講的方式大膽向家長袒露心聲,傾訴成長的煩惱與真實想法。這一活動由兒童議事會發起,針對高段同學“時常與父母發生矛盾,親子關系緊張”的問題,開展“向父母訴說心聲”的調查活動。調查結果顯示,尊重孩子、降低期待、拒絕比較、放下手機、親近自然等15個方面的心聲最為強烈。于是兒童議事會精選15名同學作為代表,以獨特的方式向父母傾訴,讓家長們能夠聽到孩子的心聲。
家長們紛紛駐足,認真傾聽孩子們的發言,還不時拿出手機進行記錄。
“這些孩子講得非常好,對我觸動極大。今后,我必須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時常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們的演講引發了家長的深思。
依托“兒童議事會”,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服務項目。如“家庭教育情景劇展演”活動,通過編寫劇本、分工排練、社區展演,用真實感人的家庭故事觸動家長內心,引發深思。此外,“關愛生命‘救’在身邊”項目、“美麗大海益起守護”行動等,都是孩子們自主發現需求、自主解決問題的生動實踐。
這些項目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更在實踐中提升了他們的公民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家長們也在參與活動中見證了孩子的成長,教育理念悄然發生變化。
(兒童議事會“同愛·童行”服務活動現場)
構建兒童生長圈,帶動家校社新風氣
“兒童議事會”不僅促進了兒童的全面發展,更是推動校家社三方深度融合、共同成長的橋梁,帶來了校家社共育的新風氣。
在這個平臺上,孩子們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發現者、參與者、行動者。他們不僅在校內就學習負擔、校園環境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還勇敢地走出校門,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成為連接學校與社會的紐帶。
“點亮小鎮城市書房”服務項目,就是兒童議事員王子秋發現問題后發起的。孩子們通過實地考察、現場采訪問卷調查,全面了解“城市書房”門可羅雀的原因。然后自定計劃,自制海報,招聘圖書志愿服務者,策劃了一系列讀書活動,吸引了更多小鎮人了解和走進“城市書房”通過“點亮小鎮城市書房”等實踐項目,孩子們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在實踐中學會了團隊合作、責任擔當和社會服務,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兒童議事會”也深刻影響著家長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模式。從“童心童言話陪伴”微課程到家庭情景劇的生動演繹,孩子們用純真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喚醒了家長內心深處對陪伴的渴望與重視。家長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孩子的需求,從而在親子關系中找到了更加和諧、平等的相處之道。
學校與社區的緊密合作,則為“兒童議事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雙方共同挖掘和利用周邊的社會育人資源,構建了一個開放、包容、支持的兒童“生長圈”在這個圈子里,孩子們可以自由探索、勇敢嘗試,而校家社三方則攜手共進,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兒童議事委員給課間管理員授牌)
從“家長學校”到“兒童議事會”,石浦鎮中心小學的教育創新走過了40余年歷程,家校合作的模式也與時俱進,不斷升級。
“‘新舞臺’的搭建,為孩子們盡情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天地。”邵瓊表示,“兒童議事會將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促進家校社三方在共融共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鏈接: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誕生記
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地處浙東沿海地區,上世紀80年代,當地居民多以捕魚為生,文化素養普遍不高,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導致不少學生在學業、品行方面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僅靠學校教育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如何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優化家教環境,提高家教水平,成為當時重要的議題。于是,時任石浦鎮中心小學校長余明成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創辦家長學校。
1983年2月,全國第一所家長學校走該校正式創立。學校擬定了《家長學校章程》,自編了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等。一年級新生家長與子女同步入學,學制一年;同時定期把一些家長召集起來,給他們灌輸“孩子要認真對待、好好教育”的理念。
以家長學校為培訓基地,以家長委員會為組織保證,以評選“好家長”為激勵機制,當地逐漸形成了重視家庭教育、爭當好家長的社會風氣,學校教育質量明顯提升。
家長學校不但為校家社協同育人作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而且營造了濃厚的家庭教育氛圍。受此鼓舞,1990年,象山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縣級家庭教育指導研究機構——象山縣家庭教育研究所。石浦鎮中心小學家長學校的經驗也引起全國廣泛關注,先后在這里召開了兩次全國家庭教育會議。
文/蔣偉希
來源/《時代信報·新家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