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是討論了一下武漢為什么喜歡往開發區和郊區修地鐵嘛,評論區不少新洲的網友希望武漢地鐵能開通到新洲邾城。
因為等黃陂前川線二期開通后,新洲將成為武漢唯一一個區首府(政府駐地)沒有通地鐵的區了。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新洲邾城離市區太遠了,地鐵延長過去不現實。還有網友說,新洲要是把陽邏發展為主城,把邾城作為衛星城,讓人口都遷到長江沿線,也不至于成現在這樣。
那么,為什么網友會這么說呢?主要原因是與東西湖、江夏等郊區相比,新洲區首府離市區太遠啦,壓根享受不到市區的外溢,很難融城。
首府離市區近,更易融城
武漢有6個新城區,其中東西湖區首府吳家山在四環內,離三環特別近,使得東西湖貼近三環的地方很早就融城了。
江夏首府雖然不在四環內,但是離市區也不遠,加上江夏區政府向市區的方向搬遷了一點,使得江夏紙坊老城區一路沿著文化大道和市區融城了。
蔡甸區首府雖然在繞城高速外面,但是離市區也不是特別遠,且蔡甸區政府更是直接搬到了后官湖那邊,蔡甸也快速融城了。
而黃陂、新洲、漢南這3個郊區的首府就離市區很遠了,不便于融城。早在十年前就有網友建議黃陂把區首府搬到盤龍城,新洲把區首府搬到陽邏。
但是這么多年黃陂和新洲并沒有這么做,反倒是漢南搭上了經開的快速車把政府部門搬到車谷中心和經開采取兩塊牌子一個班子。現在也靠著經開南下布局產業,讓紗帽通過16號線間接融城了。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黃陂區首府搬到盤龍城,那么盤龍城、灄口、武湖、橫店等南部城鎮發展肯定比現在好。
而如果新洲當初把區首府搬到陽邏,那么或許陽邏會比現在發展的更好,城建面積更大,陽邏不至于說劃走就劃走,甚至有可能早就南下與對岸融城了。
那么,為什么黃陂和新洲兩個地區不搬遷區首府呢?主要原因是發展要兼顧全域,而不是部分地區。
中心發散,全域統籌發展
如果區首府搬到了離市區近的地方,確實更有利于郊區與市區的融合,但是一個區那么大,不能只顧離市區近的地方,而不管離市區遠的地方。
如果單從離市區近的地方來看,東西湖、江夏,蔡甸等地確實發展好,但是如果從全域來看呢?
有些區可能只是離市區近的地方稍微好一些,遠離市區的農村鄉鎮,人口大量流失、土地拋荒、基礎配套不到位,甚至當地人讀書都成問題。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江夏南八鄉,雖然江夏北部發展得很好,但是江夏南部和北部落差巨大,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上。
是江夏不愿意發展南部嗎?并不是,只是由于南部離紙坊太遠了,被邊緣化了。
而反觀黃陂和新洲這兩個區,區首府基本都在本區的中心位置,以區首府為中心向全區發散,可以照顧到每個街道,使得很多農村地區的街道不至于被遺忘。
其中黃陂的發展是全域發展的典型。不僅南部有發展,中部、北部
、東部和西部都有發展。
其中南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帶,盤龍城、漢口北、灄口、武湖、
橫店已經連城一片了;北部王家河、長軒嶺、姚家山、木蘭鄉發展旅游風生水起,讓很多人吃上了旅游飯;西邊祁家灣因為橫店的外溢也有一點工業,東邊六指和蔡榨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多多少少也有一點工業;
至于中部,前川目前也有不少工業,帶動著羅漢也有一些工廠,而前川也在往南發展,即使不能與灄口和橫店融為一體,但是也不至于遠離南部。
也正是因為黃陂這種全域發展的模式,使得它成為了武漢首個沒有國家級開發區加持GDP就能突破千億的郊區。
新洲這邊,也是一樣,不僅僅只是發展離市區近的陽邏、雙柳,也在發展汪集和倉埠,以及其他鄉鎮。
雖然新洲首府邾城遠離市區,但是新洲的一些鄉鎮離區首府不是很遠,也沒有被邊緣化,該有的配套啥的都有。
未來陽邏和倉埠分出去以后,新洲會元氣大傷,但是新洲邾城可以在穩步發展農村鄉鎮的同時,發展汪集、雙柳,讓汪集和雙柳承接長江新區的外溢。
同時邾城這邊沿著新港高速一路南下,帶動辛沖和漲渡湖,與鄂州華融對接,也能給新洲帶來新的發展機會,讓各個片區都得到發展。
最后想說,由于各區首府所在地位置不同,導致了有些區確實因為首府離市區太遠很難融城,也很難有通往首府的地鐵。但是為了所謂的融城把區首府搬到離市區更近的地方,也許能讓面子好看一點,對于整體區域的發展并不是特別好。
畢竟郊區不只有城鎮地區,不僅僅要關注城鎮地區的發展,也要照顧鄉鎮地區,也許全域發展,才是對所有地區最公平的選擇,你覺定呢?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