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肥胖及超重人口飛速增長,CNNSs 調查數據顯示:1992年—2019年,我國成人超重與肥胖率從16.4% 和3.6% 狂飆到34.3%和16.4%。50% 的中國成人正罹患肥胖或者超重困擾。而腹型肥胖(Abdominal Obesity,AO)是我國最主要的肥胖類型之一,成人中腹型肥胖的占比29.1%,男性28.6%,女性29.6%。腹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壁及腹腔內過度堆積,又稱為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粟龍老師運用針灸(火針)治療肥胖癥有數十年,經驗豐富,療效確切,深受患者信任。
中醫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對腹型肥胖的描述,《靈樞·衛氣失常第五十九》記載道:“是故膏人者,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也。”其中所述的膏人即類似于如今的腹型肥胖?!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篇》曰:“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素問·異法論篇》曰:“西方者,金玉之域……其民華食而脂肥”。皆是強調了飲食對肥胖形成過程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篇》中談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指出了多逸少勞、養尊處優在肥胖發病中起了作用。腹型肥胖的形成病因主要疴于內外兩大因素,內因即先天稟賦,主要與胃、脾、膽、肝及腎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外因則為后天形成的不良飲食、運動等行為習慣,如飲食不當、年老體漸虛、生活過度安逸及情志失調等,二者內外相合,使身體臟腑氣血陰陽功能失調,導致水濕不化,內聚成痰、成飲,痰濕阻滯進一步影響氣血運行,以致痰濕膏脂積聚在身體及腹部,久而充盛藏于機體,最終致使形體發胖。
粟龍老師通過長期臨證,并對腹型肥胖患者的中醫證候要素進行采集并統計分析,發現腹型肥胖患者病性以本虛標實,以氣虛、陽虛為本,痰濕、氣滯為標,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胃、腎。病因病機主要苛責于肝、脾、腎功能失調,并與先天稟賦、飲食運動、情志勞逸等多因素密切關聯。
粟龍老師臨床擅用火針療法治療肥胖癥,效果突出,往往針刺幾次后體重開始下降。且火針的效果對比其普通針刺、埋線、拔罐等方式,其優勢在于,得氣快,得氣時間長,得氣時間可長達十小時,操作簡便,見效快,持續時間長,且疼痛小。
粟龍老師臨床常用穴位:中脘,天樞,氣海,關元,佐以帶脈取穴。中脘:和胃健脾,理氣化濕的作用,疏利中焦氣機,補中氣,通調臟腑功能;氣海:溫陽扶正固本,培元補虛的作用;氣海為丹田所在,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譽稱;天樞:和胃理氣,活血調腸,調節腸胃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新陳代謝,對達到減肥的效果;中脘與天樞皆為募穴,兩者相配,可通利腸腑,降濁消脂;關元:溫腎壯陽,沖調通任,培補元陰元陽的作用,補腎陽;佐以帶脈之穴主因肥胖人士多以帶脈循行之處肥胖居多,此為帶脈經行不利,約束失職,針之帶脈以疏通經絡。取穴巧妙,簡簡幾針既取到補益陽氣,又行濕。痰濕之體補益陽氣,推動氣化得以化解體內之痰濕。健脾以促進運化使脾陽升,達到減肥后達到不回彈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