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教育國際前沿第8期:美發布數字教育公平框架等

0
分享至

教育國際前沿2024年第8期目錄

數字教育

1.Springer出版《生成式AI與教育:數字教學法、教學創新與學習設計》

2.英國發布《生成式AI的教育用例》

3.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數字公平框架》

4.OECD發布《AI對教育公平和包容性的潛在影響》

5.UNICEF發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教師數字素養》

高等教育

6.ASSOCHAM與PwC發布《引導向教育5.0轉變:加強印度的高等教育》

職業教育

7.Cedefop發布《職業教育與培訓中的微證書探析》

8.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服務青年和K-12學校的微證書、學習和就業記錄技術的承諾》和《微證書在終身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賦權學習者,賦權組織》

教育評價

9.IEA發布《PIRLS 2026評估框架》

01

Springer出版《生成式AI與教育:數字教學法、教學創新與學習設計》


2024年8月27日,Springer出版了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數字教育教授Mairéad Pratschke的最新著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教育:數字教學法、教學創新與學習設計》。

該著作基于技術創新和數字教學的近期發展,將生成式AI置于目前有關未來教育的討論中。該著作認為,一種新的混合教育模式正在興起,要求教育機構將生成式AI融入課程和項目的設計、交付和評估中。它還建議從將學習視為輸出轉變為將學習視為過程,并探討這種轉變可能帶來的變化。

以教育理論為基礎,該著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學法指南,指導如何在符合教育價值觀和目標的方式下,將AI作為學習構建中的協作者。該書基于證據支持的數字教學法,提供有效利用生成式AI進行教學和學習的框架,使教育工作者和設計者能夠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

該著作還探討了推動這種轉變的更廣泛背景,將政府和行業領導者關于生成式AI和終身學習、學習靈活性以及未來技能戰略重要性的敘述聯系起來,為將基于能力的評估融入主流教育提供了理由。

最后,除了教學法和實踐,該著作還探討了一些更廣泛的問題,包括局限性和倫理問題,以及將生成式AI整合到機構規劃和設計中的影響,并包括一份樣本路線圖,供教育領導者參考。

資料來源:

B. Mairéad Pratschke(2024). Generative AI and Education: Digital Pedagogies,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Design. Springer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031-67991-9

02

英國發布《生成式AI的教育用例》


2024年8月28日,英國教育部發布《生成式AI的教育用例》用戶研究和技術兩份報告。這兩份報告是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英國Faculty AI、國家教學研究院(NIoT)、ImpactEd Group與英國教育部合作開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用例項目”成果。該項目探索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潛在應用,部分主要結論如下。

開發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的經驗——應讓教育工作者參與整個周期;強調學生表現出來的品質而非強調學生所犯錯誤的重要性;孤立地評估學生的作業會降低見解的有效性;使工具能夠根據具體教育工作者需求定制;考慮更廣泛的工作流程對于確保可用性至關重要。

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特定內容的經驗——幾次學習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績;雖然指令的結構對于提示來說不是必需的,但對于維護它們是有用的;大語言模型天生擅長提供反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給自己批改作業”是一種有效的評估技術。

教師對學校中使用人工智能的看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進行反饋可能有節省時間和標準化的好處,但反饋不僅僅是一種學術活動,它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如果把這項任務從教師手中奪走,可能會破壞師生關系,而師生關系是學生學術發展的一個關鍵預測指標。另外,教師們對使用人工智能來支持或取代他們的部分角色是否符合最佳教育實踐以及是否符合道德標準提出了擔憂。

資料來源: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2024). Generative AI in education: user research and technical report.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generative-ai-in-education-user-research-and-technical-report

03

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數字公平框架》


2024年8月14日,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數字公平框架》。該框架包括“州數字公平與機會框架”“K-12數字公平框架”“高等教育數字公平框架”。

其中“K-12數字公平框架”是領導者、教師和教導員通過縮小學校的數字教學差距來促進數字公平的系統方法,提供了彌合美國2024年國家教育技術計劃中概述的數字訪問、設計和使用鴻溝的策略。


它由五個相互依賴的領域組成:

1.數字化轉型的領導力

此領域是指由地區、學校和社區領導人提供的戰略性和包容性指導,旨在實現整個教育系統深度技術整合的愿景。它為無處不在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設定了條件,利用技術確保所有學生都能以最高水平學習,并取得公平的學術、社會和經濟成果。

2.連貫的系統、資源和政策

此領域指的是系統、資源和政策與既定的戰略和持續改進計劃進行協調和激活,以實現深度技術融合。這些活動使所有組織職能具有顯著的一致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充分為技術提供資金;通過批準的政策為其提供支持,包括確保數據隱私和持續采購設備和新興技術的政策;以及將技術整合到核心系統中,例如結構化的專業發展活動。

3.持續訪問設備和連接

此領域的應用可確保所有學習者在課堂內外都能充分和一致地使用高速互聯網、設備、新興技術和學習工具。它主要關注物理基礎設施、采購、設備分發和維護,以及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制定,以確保高速連接、強大的設備和新興技術為所有人提供不間斷的無處不在的強大學習。

4.數字能力

此領域致力于開發數字技能、思維方式、性情和/或行為,這些對于所有人有效地使用用技術以充分參與數字化社會至關重要。這些能力使每個人能夠在個人、學術和職業生活的各個方面領導、教育、學習、導航、溝通和利用當前和新興的技術。

5.由技術推動的強大學習

此領域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付諸實踐,將數字資源和新興技術無縫集成到基于證據的教學實踐中,從而提高參與度和深入理解。它將強大學習的關鍵原則與新興技術、數字資源和工具的創新潛力相結合。目標是讓學習者發展獲得證書和實現幸福、自主和經濟安全所需的關鍵能力。

一個領域的實現一定程度上是由另一個領域實施引發的。領域是相互依賴的。例如,數字化轉型的強有力領導對于發展支持數字公平的連貫系統、資源和政策至關重要。反過來,連貫的系統、資源和政策為領導者制定深度技術融合的愿景提供了基礎。

連接和設備的一致訪問與數字能力之間的依賴關系也是如此。持續的訪問是培養學生、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社區其他群體的數字能力的先決條件。

隨著個人通過訪問設備和連接獲得數字能力,他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可用的設備和連接來獲得強大的學習體驗,從而獲得新的能力。在框架的各個領域中,還有許多其他相互依賴關系。

如果不能長期解決這五個領域的問題,可能會加劇數字鴻溝。例如,如果領導者不能確保學生(尤其是家庭)能夠充分和持續獲得高速互聯網和設備,那么缺乏這些設備的學生在數字技能方面將持續落后,教師也將面臨為他們學生提供公平學習機會的挑戰。

該框架的指導原則包括包容性創新、可持續性和持續改進。

資料來源:

Digital Promise(2024). A Framework for Digital Equity. https://doi.org/10.51388/20.500.12265/223

04

OECD發布《人工智能對教育公平和包容性的潛在影響》


2024年8月14日,OECD發布《人工智能對教育公平和包容性的潛在影響》工作論文。

該工作文件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包容方面的潛力,研究了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和機構人工智能工具。它強調了人工智能工具提供的機會,如適應性學習體驗、豐富的內容,以及在招生和基于數據的決策等過程中提高效率。同時,該論文也說明了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的重要挑戰,包括準入問題、潛在偏見、與人工智能工具相關的高成本以及對全面教師培訓的需求。

該工作論文指出,在承認這些新挑戰的同時,必須從學校已經存在的挑戰的角度來看待它們。例如,不應該假設“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工具是完美無缺的。

該工作論文強調了權衡人工智能工具對教育的好處與復雜性和倫理考慮的重要性,以避免加劇現有的差距或創造新的差距。

通過強調這種比較,該工作論文提出了一種平衡觀點,承認將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教育環境中的前景和陷阱,具體包括以下一些觀點。

1.發揮自適應學習的潛力,同時解決隱私、道德和責任問題

人工智能工在自適應性學習體驗中發揮了巨大潛力,可以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法,以滿足個別學生的需求,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包容性。

然而,開發這些(和其他)工具取決于獲得具有學生特征的廣泛數據。這些信息雖然有利于適應性學習,但可能會被濫用和商業化,引發道德和隱私問題。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使用中的問責制(即當人工智能技術導致歧視性結果或不正確的指導時的責任)很難確保。人工智能產生的不準確或有偏見的回答可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2.認識到提高文化響應能力的潛力,同時牢記固有偏見

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過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內容來響應文化,可以打破與教學語言不同的障礙,還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高教師的能力。

人工智能工具雖然提供了許多潛在的好處,但并非沒有重大警告,特別是在偏見方面。人工智能中的偏見包含了一系列問題,從算法偏見到文化不敏感,可能使不平等和歧視永久化。

3.平衡無障礙潛力與技術殘疾歧視及對社會情感技能影響等挑戰

旨在支持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習者的人工智能工具表明了在教育領域的重大機遇。通過調整學習經驗和提高可及性,這些工具可以促進一些特殊教育學生融入課堂環境,培養一個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學習社區。

然而,人工智能工具中的技術健全之上可能會延續對殘疾的狹隘看法,將其視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解決社會障礙。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進一步排斥及對有不同需求學生的支持不足。此外,人工智能工具對社會情感學習的影響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例如,孤獨感和孤立感增加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弱勢學生群體中。

4.發展和改進人工智能教師培訓

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師培訓和持續專業學習為加強教學實踐和解決教育差距提供了機會。人工智能支持的虛擬輔導員和平臺等創新可以為教師培訓提供動態和互動的環境,增強指導能力,并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數據驅動的改進。

然而,由于人工智能工具具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其結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的介入對于最大化人工智能工具的諸多好處至關重要,這使得持續進行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學習成為必須。此外,讓教育工作者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以有效地將人工智能融入教學中是很困難的。對教師培訓的大量時間和資源投入使這一挑戰更加復雜,特別是對資源不足的教育機構而言。

5.探索如何在商業影響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保持教育正義

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如聊天機器人)有進一步促進公平的潛力,因為它們是一種成本效益高的資源,可以很容易地在學校中推廣。

還有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如AR/VR工具)由于存在財務和可及性擔憂,可能不會被所有學校使用。

此外,這個領域的日益商業化使得企業實體越來越多地參與教育人工智能工具,這導致人們擔心商業利益可能會掩蓋教育目標。商業實體的利潤動機可能會優先考慮經濟收益而不是教育成果。同時,由于這些實體訪問大量敏感的學生數據,濫用的可能性變得非常嚴重。

6.鼓勵研究人工智能對教育公平和包容的影響,明確國家機構在系統實施中的作用

雖然將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育前景光明,但不應將其視為解決教育挑戰的快速方案。關于人工智能工具對教育公平和包容的影響的研究明顯不足。這包括缺乏數據和可靠的評估。涉及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員的跨學科研究對于創建直接或間接影響教育環境中學習成果的人工智能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為此,政策制定者應該鼓勵研究人員提出細致入微的問題。例如,在偏見領域,一個高風險問題不是人工智能工具是否有偏見,而是它們再評估等方面與教師相比是否有更多或更少的偏見,以及這種偏見如何對特定子群體產生放大作用。

另外如,與其問VR/AR工具是否能改善學習成果,不如問它們是否比許多學校中現有的傳統2D工具更能改善學習成果。換句話說,與其問人工智能工具的絕對價值,不如開始問人工智能工具的相對效果。

資料來源:

Varsik, S. and L. Vosberg (2024).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equity and inclusion in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787/15df715b-en

05

UNICEF發布《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教師數字素養》


2024年7月15日,聯合國兒基會發布《》報告。該報告采用文獻法、關鍵人物訪談法以及焦點小組討論法三種定性方法并輔以教師問卷調查,詳細分析了柬埔寨、中國、老撾、所羅門群島和瓦努阿圖5個國家的教師如何習得可以教授給學生的數字技能、通過什么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數字技能、如何理解性別平等教學法與網絡安全,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議。

該報告首先指出,隨著技術不斷重塑教育格局,教師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的熟練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正在被基于問題的學習所取代,這種學習鼓勵學生培養對可轉移技能所必須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維。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數字技能有助于將教學方法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報告對參與調查的5個國家提出了10項政策建議,具體如下:

1.建立全面的數字技能培訓計劃。

2.擴大數字資源和數字教學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

3.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4.將促進性別平等教學法納入教師培訓模塊和進行中的專業發展計劃中。

5.加強師生網絡安全教育。

6.提高數字資源的語言可及性。

7.留出時間發展數字技能。

8.鼓勵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配置資源。

9.實現跨區域和跨國數字素養教育的標準化。

10.促進社區的參與和意識。

資料來源:

UNICEF EAPRO(2024).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Spotlight on Cambodia, China, Lao PDR, Solomon Islands and Vanuatu. https://www.unicef.org/eap/media/16211/file/Final%20Teachers%20Digital%20Literacy%20NEW.pdf.pdf

06

ASSOCHAM與PwC發布《引導向教育5.0轉變:加強印度的高等教育》


2024年8月6日,印度聯合工商會(ASSOCHAM)和普華永道(PwC)共同發布《引導向教育5.0轉變:加強印度的高等教育》報告。

在該報告中,教育5.0指的是“利用新技術提供更人性化的教學,重點關注學生的社交和情感發展,以及改善社會生活的解決方案。”報告認為,教育5.0將在以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提高經濟生產力——教育5.0使用新時代的先進技術,通過促進技能發展和創新來提高生產力。

預測技術顛覆——教育5.0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駕馭和跟上不斷變化的技術趨勢。

促進全球競爭力——對教育5.0投資將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勞動力。


報告總結了目前全球推進教育5.0的重要舉措:個性化學習(新加坡“少教多學”計劃)、技術融合(芬蘭將AI融入教育體系)、技能發展(韓國“智慧教育”計劃)、全球公民教育(加拿大“全球能力證書”項目)、終身學習(新西蘭“教育未來戰略”)、數據驅動決策(美國的“數據質量運動”)津巴布韋教育5.0模式(津巴布韋“教育5.0計劃”)等。

報告認為,從教育1.0到教育4.0的歷程對教育行業來說是一次轉型,代表著由技術進步和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的推動的教學和學習方法的范式轉變。


教育1.0——傳統方法;

教育2.0——數字整合;

教育3.0——個性化學習;

教育4.0——未來導向。

從全球來看,目前美國、德國、韓國和荷蘭處于教育4.0階段,中國、印度、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處于教育3.0與教育4.0之間,南非、巴西、馬來西亞等處于教育2.0與教育3.0之間。

報告還總結了教育5.0實施的國際經驗教訓,包括:

1.注重應用和基于項目的學習

從傳統學習到體驗式學習的轉變,通過傳授實踐和理論知識,讓學生為現實世界的挑戰做好準備。

2.加強產學合作

在行業和大學之間建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將學習成果與行業需求相結合來增強課程,以形成面向未來的勞動力。

3.促進終身學習和持續的技能發展

隨著技術進步和就業市場的動態發展,需要新的技能,個人需要跟上這個快速發展的環境。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支持終身學習和持續技能發展,讓勞動力為未來做好準備。

4.確保平等接受教育,彌合數字鴻溝

需要制定戰略,確保城市和農村地區都能平等接受教育,這將使所有社會經濟群體受益,并減少他們之間的數字差距。

5.在教育中融入先進技術

需要進行投資和整合,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與數字平臺結合起來,使教育更加個性化、可訪問性和互動性。

資料來源:

PwC, ASSOCHAM(2024). Navigating the shift to Education 5.0: Enh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https://www.assocham.org/uploads/files/Final%20Knowledge%20Report.pdf

07

Cedefop發布《職業教育與培訓中的微證書探析》


微證書(Microcredentials)是近年教育國際前沿的一個重要主題,得到了國際組織、社會機構和一些國家的。

2024年6月,歐洲職業培訓發展中心(Cedefop)發布《職業教育與培訓中的微證書探析》工作論文,對微證書進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值得關注。

該工作論文認為,將微證書視為重新定位高等教育或學術教育的新工具,忽略了職業和專業教育的潛力及其根據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學習者提供就業技能的目標。該工作論文試圖闡明微證書持有者的學習成果,并通過4種不同場景進行可視化。

這4種場景分別為:

場景1:供給驅動的微證書(作為正規教育的一部分)用于進一步學習;

場景2:供給驅動的勞動力市場準入證書(專業證書);

場景3:需求驅動的微證書;

場景4:針對弱勢群體/風險群體的微證書;

該工作論文還提出了一些發展微證書的建議:

對于學習者——學習者需要更短的、提升技能的課程形式,以適應他們的日常安排、專業需求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他們也需要得到支持,否則,他們無法理解便攜憑證的好處。他們需要在個人責任和授權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對于雇主——作為招聘的負責人,雇主可以確保他們的員工保持高技能和競爭力,從而解決技能不匹配問題。他們需要考慮到,生產力可以通過個人賦權來提高,因為合格的勞動力往往可以提高員工保留率。雇主可能會將微證書視為雇傭最有能力的員工的工具,因為他們認為微證書代表了所需的技能,因此他們應該仔細審查微證書的質量。重要的是要確保雇主能夠獲得有關微證書質量和學習成果的準確信息。這種透明度有助于提高短期培訓方案的感知價值。

對于政策制定者——他們在形成對微證書質量的共同理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對其所提供內容的相關研究仍然缺乏。他們在微高質量證書的開發提供資金支持以及向公民介紹各種選項方面擁有重大決策權。關于微證書普及程度和質量的經驗數據有限,因此他們應盡可能多地《關于終身學習和就業能力的歐洲微證書方法的建議》實施的政策和措施,這是解決終身學習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資料來源:

Pouliou, A. (2024).Exploring the emergence of microcredential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https://data.europa.eu/doi/10.2801/671358

08

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服務青年和K-12學校的微證書、學習和就業記錄技術的承諾》和《微證書在終身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賦權學習者,賦權組織》


2024年8月,美國Digital Promise發布《服務青年和K-12學校的微證書、學習和就業記錄技術的承諾》和《微證書在終身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賦權學習者,賦權組織》兩份報告。

其中第一份報告指出,基于技能的招聘和晉升勢頭日益強勁,推動了識別技能和構建終身學習數據技術的發展。但這些技術主要在高等教育和勞動力環境中進行試點。

該報告則探討在K-12環境中實施微證書和學習與就業記錄(LER)技術時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其目標是為地區領導提供可操作的指導,引導轉向基于能力的教學和評估模式,利用識別技術,并滿足歷史和系統性被排除的(HSE)社區的需求。


第二份報告指出,從傳統證書到微證書的證書生態系統演變極大地影響了學習者如何獲取和展示技能。技術使這種轉變成為可能,使學習成為自我驅動的、可及的,并以各種方式發展。微證書有助于展示在不同背景下發展技能的能力。

微證書以基于能力的教育為基礎,使學習者獲得的具體技能和能力得到認可,從而重塑對能力的認可和衡量方式。

以數字徽章為代表,微證書提供了個性化的體驗,滿足了快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中學習者和雇主的需求,特別是那些在歷史上和系統地被排除在外的人。其靈活性、可負擔性和可訪問性的包容性特征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習者提供了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機會。

總體而言,微證書正在重新定義教育和勞動力發展的格局,為學習者提供了技能獲取和認可的途徑,使他們能夠以更容易獲得、更公平和更個性化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職業和技能。

資料來源:

1. Digital Promise(2024). The Promise of Micro-credentials and Learning and Employment Record Technologies for Youth and K-12 Schools. https://doi.org/10.51388/20.500.12265/224

2. Digital Promise(2024). The Role of Micro-Credentials in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mpowering Learners, Empowering Organizations. https://doi.org/10.51388/20.500.12265/225

09

IEA發布《PIRLS 2026評估框架》


近日,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IEA)發布《(PIRLS 2026評估框架》。

PIRLS主要監測四年級學生閱讀成績的國際趨勢,其評估框架最初在2001年的第一次評估時開發,每5年開展一次。PIRLS 2026是IEA進行的第六次閱讀評估,計劃有63個教育實體參與,此次評估將全部通過計算機呈現PIRLS閱讀文章和項目,實現了從紙質試卷到數字交付格式的轉變,但它不是對數字或互聯網技能的評估,而仍然是閱讀素養。

PIRLS 2026旨在創造一種吸引人的、真實的評估體驗,與年輕學習者的日常數字閱讀實踐相一致。此外,技術增強了評估實踐,包括更有效的數據收集、創新的測試設計和自動評分。

在PIRLS 2026評估框架中,閱讀素養被定義為“理解和使用社會需要和/或個人重視的書面語言形式的能力。讀者可以從各種形式的文本中構建意義。他們閱讀是為了學習,參與學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讀者社區及享受樂趣。”

PIRLS 2026評估框架側重于閱讀的兩個主要目的:文學體驗和獲取與使用信息。并在這兩個閱讀目的中整合了四個廣泛的理解過程:關注和檢索明確陳述的信息、進行直接推斷、解釋并整合思想和信息、評估與批評內容和文本元素。


PIRLS學生的閱讀成績將按整體、閱讀目的和理解過程進行分別報告。其中4個理解過程前兩個合并成一個報告,后兩個合并成另一個報告。

PIRLS2026的測試文本具有以下特點:

——適合PIRLS學生群體的目標年級;

——清晰和連貫;

——適合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內容;

——為廣大學生提供有趣且引人入勝的內容;

——為評估整個理解過程提供充分的基礎。

為了在評估中反映出接近真實閱讀體驗的目標,PIRLS中的閱讀文章反映了學生在校內外的日常閱讀經歷。所選文本通常由出版作家撰寫,通常由參與國提供和審查,因此代表了其學生閱讀的文學和信息材料。

PIRLS評估的時間限制限制了文本的長度,因為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閱讀整篇文章并回答理解問題。作為PIRLS難度等級的反映,文章通常在500到800個單詞之間。其他文本特征也會影響學生閱讀文本和完成評估的速度。

隨著向數字格式的過渡,目標是增加PIRLS 2026中包含的文本類型的范圍。例如,PIRLS可能包括雜志和報紙上的文本以及在線文本、電子郵件和短信。此外,信息可以以許多不同的格式表示。文本可能通過列表、圖表、圖形和圖解來呈現一些信息,而一些網站和數字文本格式則擁有更多的多媒體元素。

PIRLS的在線文本改編自信息科學或社會研究網站。每個任務涉及大約三個不同的網站,總共大約5到10個網頁。

由于在線閱讀通常需要篩選比實現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達到目標,因此PIRLS的每個在線任務平均大約有1000個單詞。考慮到能夠找到信息是所有閱讀過程的基礎,在線任務的重點是評估閱讀理解能力,而不是查找技能。

此外,由于學生有廣泛的互聯網經驗,PIRLS在線任務使用教師化身來幫助指導學生瀏覽網頁,以便學生有機會在分配的評估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在整個評估過程中,教師化身會引導學生瀏覽網站,并在學生找不到網頁時提供額外幫助。

資料來源:

von Davier, M. & Kennedy, A., Editors (2024). PIRLS 2026 Assessment Frameworks. https://doi.org/10.6017/lse.tpisc.tr2103.kb4199


本文由“教育國際前沿課題組”(IFRGE)成員整理,課題組負責人張永軍,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打包下載所涉開放獲取文獻。歡迎轉載全文或部分轉載,并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男子返鄉養蟬帶動900余戶創業:一晚最多捉1.3萬只,1只1元,有人捉十幾天就回本

男子返鄉養蟬帶動900余戶創業:一晚最多捉1.3萬只,1只1元,有人捉十幾天就回本

魯中晨報
2025-07-11 18:55:16
張本智和:要反思輸掉的三局比賽,樊振東沒參賽王楚欽是最強選手

張本智和:要反思輸掉的三局比賽,樊振東沒參賽王楚欽是最強選手

直播吧
2025-07-13 12:41:33
05年,清華教授13歲女兒在公交車上被掐死,生前哀求:再也不敢了

05年,清華教授13歲女兒在公交車上被掐死,生前哀求:再也不敢了

柳絮憶史
2025-07-08 14:11:59
在清朝,康熙從北京出發,去一趟承德避暑山莊,到底要多長時間?

在清朝,康熙從北京出發,去一趟承德避暑山莊,到底要多長時間?

文辰國學
2025-07-11 12:32:39
比“泡泡瑪特”還賺錢!浙江夫妻一年凈賺44億,顧客全是小學生

比“泡泡瑪特”還賺錢!浙江夫妻一年凈賺44億,顧客全是小學生

白面書誏
2025-07-10 00:22:08
110:59!中國女籃大勝印尼喜迎開門紅,三點證明宮指導功不可沒!

110:59!中國女籃大勝印尼喜迎開門紅,三點證明宮指導功不可沒!

田先生籃球
2025-07-13 21:51:10
拔出蘿卜帶出泥!楊少華去世僅4天,令人惡心的一幕就上演了

拔出蘿卜帶出泥!楊少華去世僅4天,令人惡心的一幕就上演了

小故事娛樂
2025-07-13 18:23:22
男生用AI制作700多張色情照!涉20多名女性含老師同學

男生用AI制作700多張色情照!涉20多名女性含老師同學

南方都市報
2025-07-13 10:01:41
房二娃:廣醫五院的院長,晚上,你不會做噩夢嗎?

房二娃:廣醫五院的院長,晚上,你不會做噩夢嗎?

房二娃
2025-07-13 19:13:56
官方:世俱杯冠軍將可以在未來四年內的球衣上佩戴專屬徽章

官方:世俱杯冠軍將可以在未來四年內的球衣上佩戴專屬徽章

雷速體育
2025-07-13 12:46:53
連敗U19女籃世界杯-冉珂嘉17+10 中國全隊21次失誤慘敗葡萄牙

連敗U19女籃世界杯-冉珂嘉17+10 中國全隊21次失誤慘敗葡萄牙

直播吧
2025-07-13 20:19:22
解放軍通告全球!7月13日,以色列沒料到,5國采購中國大量武器

解放軍通告全球!7月13日,以色列沒料到,5國采購中國大量武器

智觀科技
2025-07-13 18:35:03
印度再次遭到重創!7月11日第七次申請入常,結果五常集體否決。

印度再次遭到重創!7月11日第七次申請入常,結果五常集體否決。

美國快網
2025-07-13 12:12:52
記者:巴黎內部認為他們擺脫了姆巴佩這個麻煩,并轉嫁給皇馬

記者:巴黎內部認為他們擺脫了姆巴佩這個麻煩,并轉嫁給皇馬

懂球帝
2025-07-13 07:23:09
青島一公園內男孩不慎落海危在旦夕,“白衣大哥”奮力將其拽回,身體多處被劃傷

青島一公園內男孩不慎落海危在旦夕,“白衣大哥”奮力將其拽回,身體多處被劃傷

極目新聞
2025-07-13 19:25:19
央視開播!40集歷史大劇來了!李幼斌甘心作配,我想說:此劇必爆

央視開播!40集歷史大劇來了!李幼斌甘心作配,我想說:此劇必爆

草本紀年
2025-07-13 18:14:00
《錦繡芳華》24集大結局:蔣長揚生擒寧王,劉暢被刺, 縣主出家

《錦繡芳華》24集大結局:蔣長揚生擒寧王,劉暢被刺, 縣主出家

大歪歪
2025-07-13 19:44:52
魯比奧專機繞飛亞洲才明白:不是中國不讓他進,是他根本不配進!

魯比奧專機繞飛亞洲才明白:不是中國不讓他進,是他根本不配進!

歷史求知所
2025-07-12 20:00:06
12306回應高鐵車內比車外溫度還高:可協調調整

12306回應高鐵車內比車外溫度還高:可協調調整

極目新聞
2025-07-12 20:01:41
美記談楊瀚森精準傳球:媒體席大家都面面相覷臉上寫著“你看到了嗎”的表情

美記談楊瀚森精準傳球:媒體席大家都面面相覷臉上寫著“你看到了嗎”的表情

雷速體育
2025-07-13 13:16:57
2025-07-13 22:35:00
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incentive-icons
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327文章數 403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教育要聞

7 歲的孩子遇到壞人,長大后會記得嗎?

頭條要聞

美媒:艱難的101天后 日本學到了與美同盟的殘酷一課

頭條要聞

美媒:艱難的101天后 日本學到了與美同盟的殘酷一課

體育要聞

楊瀚森兩戰20+9+8 隔扣成最大亮點

娛樂要聞

38歲何潔近照曝光,與老公用餐甜蜜

財經要聞

宗馥莉被三名“同父異母”弟妹起訴

科技要聞

Grok正式登陸特斯拉 "脫韁模式"讓車主上頭

汽車要聞

小米YU7深度試駕:優點很多缺點也很多

態度原創

健康
手機
旅游
公開課
軍事航空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手機要聞

一加13迎來ColorOS 15.0.840升級:柔光濾鏡領銜,功能全面煥新!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金正恩:朝鮮愿無條件支持俄羅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博客| 繁昌县| 慈利县| 喀喇沁旗| 涡阳县| 英德市| 长顺县| 巴里| 山东省| 平安县| 玉屏| 海淀区| 长葛市| 雷山县| 都安| 巴彦淖尔市| 德化县| 龙川县| 陇南市| 牙克石市| 新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延津县| 鹤峰县| 石首市| 林州市| 巨野县| 临颍县| 合肥市| 句容市| 陈巴尔虎旗| 交口县| 西藏| 娱乐| 堆龙德庆县| 志丹县| 东安县| 兰考县| 唐山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