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枸杞,何以流毒 ——
文 |賈也
【導語】
9月1日,央視《財經調查》曝光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一些廠家、商戶在生產枸杞的過程中存在使用明確禁用的焦亞硫酸鈉,進行“提色增艷”的情況。而甘肅省靖遠縣多地商戶則利用對人體有害的工業硫磺熏制枸杞,這些枸杞有的進了火鍋店、小藥鋪,有的進了茶包,還有的被制成了枸杞酒。
央視二套早間新聞曝光“硫超標”枸杞,又刷新了食品安全的“下限”——記者從市場買了11個送檢的枸杞樣品,結果百分之分不合格,全軍覆沒,全都是“硫超標”。
為有一個好的賣相,當地市場上的商戶將枸杞采摘下來就用焦亞硫酸鈉泡洗,然后再加工業硫磺蒸熏,這樣一套流程,就能防腐提色,賣個好價錢了。眾所周知,“硫超標”不僅容易過敏,而且還可能引發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癥狀,對腦及其它組織產生不同程度損傷。
這好像20年前就已經討論過的“老問題”了,而近幾年來,關于枸杞“硫超標”的事在每年3.15前后都會“嘀咕”幾聲的。不過,現在的3.15也越來越像淪為交錢免罰的“過家家”游戲了。反正這幾年什么“硫超標”,甚至“鉛超標”的事,大家都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貌似整個產業鏈都知道的事,無論是生產者和銷售者,哪怕是消費者自己,甚至監管部門都接受“硫超標”這個事實。
沒辦法,利益驅使么,就像早些年央報道過安徽亳州藥材亂象,也是這么一個流程操作下來的,人所共知,監管部門當然更是知道的,但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改觀,徒徒地“監而不管”,甚至連監一下都懶得去作為了。
回到枸杞本身,這幾年它已然被營銷成中年人養生的“圖騰”了,“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枸杞已經成為中年油膩男的養生必備品。各路養生專家搖旗吶喊,時不時安利大家說: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枸杞比較合適,這樣能夠有效減緩人體生理功能的衰老……
這粗略一算,一年就能泡掉將近15斤枸杞,一個中年人如果喝上16年,那人均能消耗掉二三百斤了。不得不承認,這種營銷是相當成功的,目前枸杞進入了火鍋店、小藥鋪;進入了茶包、糕點包,甚至被制成了枸杞酒,全方位地進入到食品和養生領域。
但就目前“硫超標”的枸杞質量而言,“養生”效果實在是微乎其微,但“毀生”倒是效果卻越來越明顯了,而且為了賣個好價錢,愈演愈劇,都想下猛藥,加入元素周期表中各種元素。導致現在補不補是次要的了,重要的還是保命第一。
圖:枸杞專題報道
所以,前年有機構在315前夕做一個題為《我看見這一代最杰出的中年人毀于枸杞》的專題報道,提出枸杞哪里是硫超標的問題啊,鉛超標、汞超標、重金屬超標……各種危害身體健康的超標,這簡直是在以身試毒啊!
問題顯然是老問題了,很多時候不是去解決問題本身,而是試圖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正因為如此,現在的食品安全越來越令人堪憂。有些地方監管部門總是在媒體曝光之后,像個黃花閨女入洞房一般花枝亂顫,說什么要成立工作專班,說什么要連夜核查,說要什么一定給大家一個交代……blablabla,弄得好像要從此洗心革面、學為好人一般。其實要不是成為一個公眾關注的輿情事件,他們一直就會像入股一樣置若罔聞,一直以來失職又失責!
枸杞泡茶可以不泡,但以枸杞為輔料的食品怎么防范?難道以后火鍋都不吃了?再說了,硫磺不僅能熏枸杞,還能熏各種藥材,甚至還熏饅頭來著……食品安全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真的是防不勝防,而這些問題又已經老生常談,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不能根治的原因,就是在于利益使然。就像馬克思說的,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而有些監管部門何止是尸位素餐的“茍且”,簡直到了與資本同流合污的“茍合”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才是最大的民生。生產者要守住良心,而是監管者更要守住底線——不能茍且,更不能茍合!監管部門、地方政府應該端正自己的屁股,立即行動起來,管住這些伸向枸杞產地的“黑手”,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權益和農戶的利益,不要讓個別的無良商戶,砸了農民增收的鍋,傷了消費者的心,害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