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剛剛經歷一段艱難時期。
據國投證券統計,2024H1,醫療設備行業招投標規模約550億元,同比下滑35%左右,其中,醫學影像招投標規模同比下滑45%左右,生命信息領域招投標規模同比下滑50%-60%。
但是,產線涉及這兩個領域的邁瑞醫療還是扛住了,2024H1凈利潤75.61億元,同比增長17.37%,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同比增長22.1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4.96億元,同比增長89.51%。
這體現出邁瑞的經營韌性,以及醫療器械的剛需屬性。雖然受醫療行業整頓及設備更新政策影響,醫療設備招采活動普遍處于觀望狀態而有所推遲,但臨床需求依然剛性,據IQVIA統計,排除產科,2024H1,全國整體手術量同比增長8%。
需求沒有減退或消失,而是被延遲滿足。
臨床業務量大、需求多的三級醫院在2024H1招采預算普遍完成度低,如果下半年不加速招采,可能會對來年的臨床診療活動開展造成負面影響。
復蘇將至。醫療設備更新政策當前已完成各省規劃階段,預計2024Q3開始落地,2024Q4大規模落地,這意味著延遲1年左右的醫療設備采購需求將于2025年陸續釋放,醫療器械龍頭有望實現亮眼的收入端及利潤端增長。
01
最冷的季節已過去
醫療設備行業受剛需力挺,在2024Q1觸底,2024Q2以來環比持續改善。據國投證券統計,醫療設備招投標規模今年1-3月下滑幅度在45%-50%,4-7月下滑幅度收窄至20%-30%,8月以來,已能在公開渠道看到有設備更新大項目陸續進入意向采購階段。
拆分各個業務板塊,醫學影像行業(口徑中不包括超聲)招投標規模今年1-3月下滑幅度在50%-60%,4-7月下滑幅度收窄至25%-35%;生命信息領域招投標規模(主要樣本品類包括監護、呼吸、麻醉、除顫等)今年1-3月下滑幅度在70%左右,4月下滑幅度約40%,5-7月份下滑幅度收窄至20%-30%;醫用超聲招投標規模今年1-3月下滑幅度在40%-50%,4-6月下滑幅度約10%-20%,7月環比6月增長13%,景氣度強勁回升;醫用內窺鏡招投標規模今年1-3月下滑幅度在40%-50%,4-6月份下滑幅度收窄至20%-30%,6月環比5月增長約40%,7月環比6月環比增長約5%,景氣度也強勁回升。
耗材業務比醫療設備更穩健,成長性由診療量決定,受外部干擾更小。邁瑞在幾年前提出向耗材相關業務轉型,目前國內業務收入構成中,以IVD為首的耗材相關業務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這一比例還會每年不斷提升。據IQVIA統計,2024H1,血管介入器械市場同比上升超10%,其子賽道(電生理、起搏器、冠脈介入、神經介入、外周介入等)的手術量增長都非常穩定,普遍高于其他領域,而且手術都在不斷下沉,有手術能力、資質的術者和醫院都在不斷增加;外科領域市場同比增長4.6%,超聲刀和縫線市場增長較為迅速;體外診斷市場同比增長4.4%,分子診斷市場逐步恢復,呼吸道聯檢保持高速增長,病理組織診斷增速為9.1%(受腫瘤發病率增加及手術量恢復推動)。
醫療器械并沒有像市場擔心的那樣垮掉,醫療設備邊際趨勢已向上,耗材一直在增長。行業全面回暖,尚需等待醫療設備更新政策落地的催化。
醫療設備更新是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據天風證券統計,截至8月中旬,各省公布的設備更新項目涉及投資額已超過250億元,涵蓋醫學影像、內窺鏡、康復護理類、監護類、檢驗類、急救類醫療設備。
財政下半年發力空間大,利好醫療設備板塊。據財政部官網,2024年1-7月,衛生健康支出11804億元,同比下降12%,而2024年財政衛生健康支出預算約為22836億元。
設備更新不是2024年一次性需求,將持續到2027年。長期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加深,職工參保人員結構中退休人員占比提升,人均住院次數增加,未來設備更新政策托底+內生需求驅動,華安證券預計醫療設備的長期復合增速將保持在10%左右。
02
誰在逆境中發光?
從器械頭部企業中報,可發現部分細分賽道依然在發足狂奔、熨平周期,底層邏輯是創新升級,實現高端領域國產擴容與出海邏輯共振。
國產器械企業從跟隨創新逐步向改進創新(me-better)乃至原研創新方向升級,研發費用率10%左右成為標配。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總額2023年已達248.52億元,2014年至2023年復合增速達40%,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從2014年6.19%上升到2023年10.59%。
微創外科(含硬鏡系統)
2024H1,邁瑞醫療微創外科增長超過90%,硬鏡系統實現了翻倍增長,高值耗材業務如超聲刀開始逐步放量。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我國微創外科手術滲透率2021年為14%,美國同期微創外科手術滲透率已超50%,2020年我國微創外科手術器械及配件市場規模達192.43億元。
邁瑞醫療2023年微創外科的市占率僅為2-3%,正加快腔鏡系統+能量平臺+超聲刀/吻合器布局,將享受行業滲透率、自身市占率雙重提升的邏輯,增量空間巨大。目前邁瑞醫療把微創外科歸于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未來做大后是否會單列為一大產線?
硬鏡系統是邁瑞在微創外科領域的核心布局,其市占率已提升至國內第三。2024年國內硬鏡市場規模達到110億元,熒光硬鏡市場仍由進口品牌壟斷,國產擴容空間較大。
化學發光
化學發光仍然是IVD景氣度最高的賽道,國產擴容邏輯如火如荼,2024H1,“羅雅貝西”四大進口品牌(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中國區收入增長放緩。
亞輝龍2024H1自產化學發光業務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48.46%,自有產品覆蓋境內終端醫療機構數量較2023年末增加超340家,全國三級甲等醫院數量覆蓋率超70%。新產業2024H1海內外收入增速分別為16%、23%,服務的三級醫院數量較2023年末增加101家,繼續推動化學發光的國產擴容。
邁瑞醫療2024H1化學發光業務增長超過30%,估計公司化學發光業務國內市占率可能已再超一家進口品牌,排名升至第三(前二為羅氏和雅培)。IVD試劑業務并未受到行業整頓、招標推遲的影響,在診療需求持續增長的推動下,體外診斷將長期成為邁瑞醫療第一大收入貢獻的產線。
高端超聲
據MDCLOUD關于2022年國內超聲影像設備部分中標品牌市占率的數據,飛利浦、GE中標量市占率合計為28.92%,但中標金額市占率高達44.98%,體現出進口品牌中標價更高,擁有高端超聲的定價權。
高端超聲市場原先幾乎被進口企業壟斷。據醫招采數據,2022年國內高端臺式彩超領域前十名供應商外資品牌占8家,市場份額合計86.7%;高端便攜彩超領域前五名供應商外資品牌占3家,市場份額合計66.3%。
直到邁瑞醫療2023年推出超高端超聲Resona A20、高端心血管超聲Recho R9,進口壟斷的堅冰開始融化。受益于國產首款超高端超聲平臺Resona A20放量,邁瑞醫療2024H1超聲高端及以上型號營收增長超過40%。
電生理
國內每百萬人電生理手術量約為130臺,而美國則達到1300臺,國內電生理市場由進口品牌主導,強生、雅培、美敦力2020年所占份額為86.9%。
由于滲透率、市占率雙擊,電生理賽道持續高景氣。微電生理2024H1營收同比增長39.57%,其中TrueForce壓力導管、IceMagic冷凍消融導管等新產品同比增長475%。惠泰醫療2024H1電生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在超過800家醫院完成三維手術7500例,同比增長100%以上,公司表示7-8月已出現環比加速趨勢。電生理房顫核心耗材PFA導管、高密度標測導管、磁定位壓力消融導管預計2025Q1獲取注冊證,正式進入電生理市場最大的細分領域房顫消融,電生理業務收入有望從2025年開始顯著放量。
邁瑞醫療通過收購惠泰醫療,切入僅次于IVD的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心血管耗材領域,其國內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如果電生理與血管介入類產品將來成為邁瑞醫療的第四大產線,也是順理成章的。
邁瑞醫療和惠泰醫療將在電生理領域進行合作開發與協同,重點放在PFA、RFA產品研發上,為三維產品如期獲批上市并開展房顫手術保駕護航。
在最困難的一個季度,以邁瑞醫療為代表的國產器械龍頭仍普遍實現平穩增長。隨著醫療設備采購需求陸續釋放、耗材臨床使用量受益于老齡化長期向好、海外市場加速突破,醫療器械是最有底氣穿越周期的增量行業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