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華為年度新品手機發布會召開,預計將推出一款革命性的產品。
據余承東披露,這是研發周期長達五年的,世界上第一款“三折疊屏手機”。
今年是智能手機行業的一個大年,整個行業都迎來復蘇的氣息。
一來,由于上一波手機銷量的高峰是2020年,由于疫情宅家導致大量年輕人買手機玩游戲。
如今三年已過,該到了換手機的時候了。
二來,今年推出的很多新款手機融入了AI技術,軟件界面變化大,吸引了一票年輕人嘗鮮。
比如定下在9月9日發布的蘋果一年一度新品發布會, iPhone 16的主打賣點之一就是名為“Apple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能軟件。
但即使有這么多利好,基于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滲透率飽和的現實——
2024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達到了2.894億部,也僅僅是實現了同比7.8%的增長。
不過,大盤增速雖然不算高,卻依然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比如折疊屏手機,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262萬部,同比增長125%,環比增長11%。
不僅同比、環比雙增長,而且已連續第四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幅度。
當然,也有投資者對折疊屏手機不看好。
主要原因是它的市場基數小,貌似空間有限,只是小眾人群的玩物。
確實,折疊屏手機這種產品,誕生于2019年,至今已經五年了,但直至去年,整體市場規模也不算大。
根據集邦咨詢的報告,2023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為1590萬臺,市場滲透率僅僅為1.4%。
去年以來,也有一些失意的廠商,比如OPPO、三星等,表示要削減折疊屏手機的產品線。
但這不過是市場競爭的常態,有失意的,就有得意的。
今年以來,表示要加大折疊屏手機投入的廠商正在不斷增加——
比如小米,今年7月發布了兩款折疊屏新機MIX Fold 4和MIX Flip,首次實現了折疊屏手機的全形態覆蓋。
比如蘋果,也在秘密研發折疊屏設備,計劃在2026年推出折疊屏版本的iPhone和iPad。
折疊屏,正在成為攪動手機行業格局的一股重要力量。
華為,更是其中最重視折疊屏技術的廠家,投入研發最多,產品線最齊全,營銷重心也漸漸向它傾斜。
1)華為為什么押注折疊屏?
首先,折疊屏手機的市場潛力巨大,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大很多。
過去折疊屏手機滲透率低,主要原因有幾個:
一是價格貴,二是手感差,三是容易壞,四是場景缺乏。
價格貴,目前主流產品普遍在5000-10000元以上,屬于手機中最貴的一檔。
雖然貴這個問題長期依然會存在,但未來隨著銷量規模擴大,成本下降,是有可能下降30%-50%的。
手感差,指的是折疊屏手機過去經常被吐槽的“厚”和“重”。
不過在這兩年,由于技術的進步,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改善了很多。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的國產折疊手機市場中,折疊厚度12mm以下的銷量占比已高達70%,機身重量的中位值降至204g,降幅達28%。
容易壞,是質量問題,也是早期技術不成熟的體現。
導致折疊屏手機損壞的主要瓶頸是鉸鏈和屏幕,這兩個零部件需要長期反復折疊,損壞頻率很高。
不過,同樣由于技術的進步,這兩年主流廠商的折疊壽命是不斷提升的。
比如2022年,三星手機承諾的鉸鏈折疊壽命只有20萬次。
到2023年,主流廠商的鉸鏈折疊壽命普遍已經提升至40萬次以上,個別型號甚至提升到了50-100萬次。
場景缺乏問題,是早期最困擾折疊屏手機廠商的一個難題。
你說,折疊屏手機比普通手機貴兩三倍,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屏幕大一些,看影視玩游戲更舒適,會不會不值得?
也就是說,性價比不高,缺乏“唯一性場景”,才是說服人們買折疊屏手機最困難的地方。
這也導致了豎折疊和橫折疊兩種產品的不同發展方向。
豎折疊,即上下折疊,類似女生的化妝盒。
除了外觀時尚個性,博得一些女性客戶的青睞以外,實際上是缺乏“必需的使用場景”的,被稱之為“美麗的小廢物”。
因此這類產品的銷量從2023年就開始遇冷,也是導致重金押注豎折疊的OPPO遭到失敗的原因。
橫折疊,即左右折疊,類似書本的打開。
橫折疊手機的價格通常在1萬元以上,是豎折疊手機價格的兩倍左右。
但在更貴的價格面前,目前橫折疊的銷量規模卻是豎折疊的4倍左右,主要原因是其大屏幕的體驗感更強。
很明顯,市場在追求更大的屏幕,以及以此帶來的“獨特體驗”。
更大的屏幕,除了玩游戲、看影視的舒適感更佳外,還能有什么新的想象力?
思考一下,當折疊屏從“雙折疊”增加到“三折疊”,屏幕可以有多大?
根據華為首款三折疊手機的數據,當屏幕完全展開后,其面積可以達到10英寸。
主流的平板電腦、超便攜式筆記本,就是10英寸的。
這意味著,三折疊手機展開后,完全可以當成一臺便攜式電腦使用,將商務+娛樂的需求一網打盡。
過去用手機辦公,一來屏幕小不方便,二來缺乏多線程處理功能,軟件問題比較多,用起來雞肋。
但現在不同了,一來10英寸的屏幕足夠大,二來配置華為鴻蒙系統,多線程處理技術優化+AI功能融入,商務體驗會變得更智能和高效。
這種體驗,是傳統手機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于是,“唯一性”就凸顯出來了。
這種情況下,你才能理解,有些機構認為長遠來看,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可能超過1億臺,滲透率可能提升到15%以上。
2)折疊屏手機的利潤潛力更驚人。
折疊屏手機售價昂貴,未來即使會降價,也依然將保持在最昂貴一檔的手機定位上。
以橫折疊手機為例,目前華為的mate X5系列的零售價在1.1-1.5萬元之間,是其旗艦手機mate 60零售價5000元的2-3倍。
也比蘋果最高端的手機型號iPhone 15 Pro Max的起步價9999元,要貴上一大截。
高定價能力,必然帶來較高的利潤率。
蘋果之所以能享有巨大的盈利能力,就在于其手機銷售均價高達6212元。
相比起來,三星的均價只有2017元,國產的OPPO、vivo和小米則分別為1736元、1526元和1164元。
蘋果的均價是三星的3倍、小米的5.3倍。
基于高定價能力,蘋果能實現26.68%的凈利潤率,而小米只能做到5.62%。
根據2023年的數據,蘋果在手機行業里的銷量占比只有20%,但銷售額占比卻高達45%,利潤占比更達到驚人的85%。
毫無疑問,得高端者,得天下。
3)華為將折疊屏視為“高端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從目前的視野來看,隨著折疊屏手機技術的進步、滲透率的提升,這是唯一有可能改變高端手機市場格局的產品。
根據Counterpoint 的數據,到2027年,預計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折疊屏占比有望達到 39%。
我們再看看華為在高端市場上的兩個最大對手:
蘋果,至今未推出折疊屏手機,預計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能推出,先機已失。
三星,倒是很早就占位了,2021年三季度時,三星折疊屏的全球份額曾高達93%,基本處于壟斷狀態。
但,隨著中國企業在折疊屏手機上的發力,三星的統治地位很快就遭遇到了危機。
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二季度,三星在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的份額已經跌至3%。
這個數字相比2023年一季度,丟掉了超過15個百分點,相比2021年更暴跌了約26個百分點。
全球市場上,三星的份額優勢同樣失守。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三星折疊屏全球出貨量暴跌42%,市場份額驟降25個百分點,丟掉了長期占據的全球第一寶座。
上位的正是華為。
他以257%的出貨量增速和35%的份額,斬獲了全球折疊屏市場出貨第一的名頭,第二、三位則是三星、榮耀。
而在1萬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場,華為的份額更是超過60%。
正是因為這巨大的發展潛力,超高的利潤空間,以及自身的高增長優勢,讓華為再一次看到了成為全球高端手機巨頭的機會。
我們知道,被美國制裁之后,華為的手機業務一度沉寂,幾乎完全退出了海外市場。
如今,隨著新麒麟芯片、鴻蒙系統的誕生和發展,華為正在國內獲得新生。
但海外呢?
靠“愛國主義”是不行的,靠“鴻蒙系統”現階段也很難具有獨特優勢。
毫無疑問,華為必須拿出一些獨家“黑科技”才行。
比如“捅破天”的衛星電話,比如即將推出的“三折疊”手機,這些都是“遙遙領先”的黑科技,才具有打破全球市場格局的顛覆能力。
據說,眼下這款華為“三折疊屏手機”,還沒發售,場外的黃牛價格已經被炒到了3萬元以上一部。
這是市場饑渴,產品要出圈的最重要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