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選擇了飲鴆止渴。
作者 | XC
出品 | 逐一財經
8月16日,“貞觀”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一文,之后該文章引發了巨大關注。8月18日,“貞觀”刪除該文,并能隨后發布《文章處理說明》,稱該文“為真實事件,系特殊偶發個案。為保護當事人,避免事件引起歪曲解讀和過度猜測,對文章進行刪除處理?!?/p>
8月19日,“貞觀”發布《對〈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一文的相關說明》,之后賬號再沒有任何更新;9月4日,網友發現“貞觀”這個號正式被停止使用。
一個坐擁數十萬粉絲的大號,其生命力以如此方式走到尾聲,不免讓人倍感唏噓。
在“貞觀”刊發《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引起行業關注后又將文章刪除的舉動,其負責人在朋友圈解釋是因為文章容易造成別人誤解。但遺憾的是,對于容易造成別人誤解的文章內容,該負責人并不認為這是“貞觀”自己的問題,而是甩鍋給投稿作者。在這點上,“貞觀”的命運結局就已經注定。
所以,“貞觀”最終迎來銷號結局并不意外,這個結局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為從“貞觀”負責人的發表言論中,他們根本就沒覺得自己有過。
一個意識不到自身問題的內容團隊,顯然也意識不到出問題的概率。
比如“貞觀”團隊不具備新聞采訪資質,這在行業是一條公開的底線,但他們似乎對這個常識都缺乏了解。不僅如此,他們在內容把控方面也習慣了為自己免責,將一切問題甩鍋給投稿的作者。這種認知水平和擔責姿態,也從本質上決定了他們作為一個新媒體團隊,在業務水平和責任擔當方面是不合規的。
自媒體雖然是互聯網時代爆發的新媒體產物,但并不意味著自媒體可以隨便接受外部稿件而不審查其真實性;同時,如果一些自媒體采取“UGC(用戶生成內容)”的模式,但在出問題后將問題全部甩鍋給投稿作者,這種品行也不免讓人心寒和失望。
“貞觀”團隊刊發的這篇文章并不是微信上第一篇被處理的同類型文章。在此之前,咪蒙團隊的“才華有限青年”推出的《寒門狀元之死》一文,也曾因為內容涉嫌虛假而遭受下架。但面對文章下架和輿論監督的結果時,咪蒙團隊并未第一時間甩鍋,而是公開道歉并承諾整改。
但反觀“貞觀”團隊的做法,不僅未能認真反省自己行為,反而是朋友圈表演滿滿的求生欲。
其實年輕犯錯并不可怕,怕的是犯錯之后不僅不正視自身問題,反而甩鍋給別人?!柏懹^”團隊之所以在這次事件中飽受差評,就因為他們不僅第一時間甩鍋給作者,而且避重就輕的求生欲表演也給行業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河。
他們自己即便不會承認,但《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這篇文章在銷號之前帶給他們聲量與關注度,大概也是他們無法否認的事實。他們在享受完互聯網和粉絲賦予的紅利之后,卻不愿意承擔因為自己對內容把控不嚴產生的后果。
這是他們后來被很多粉絲脫粉的主要原因。
他們的做法,與他們享受到的紅利極不匹配,所以,他們被推上風口浪尖也自是情理之中。
如果說對《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這篇文章的內容把控不嚴是水平問題,那么知錯不改就是態度問題了。這種態度,讓“貞觀”團隊失去了讀者的信任,也最終讓他們一無所有。
作為一個運營多年,擁有數十萬粉絲的大號,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為了流量販賣焦慮、刻意夸大社會負面、特意制造社會矛盾是目前整個網絡內容生產領域的一大忌諱。在這種人人皆守住這種底線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最終選擇了為流量而寫作,所以他們的悲劇從一開始就無法避免。
自媒體的職責應該是實事求是、積極傳播正能量,傳達對社會和他人有用的價值信息,這才應該是自媒體的長期主義。但為了一些短期流量和紅利,去選擇與時代和環境背道而馳的高風險之路,這是一種飲鴆止渴。
短期流量可能會在短時間帶來極大的收益,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短期流量賺的是快錢、是機會、是紅利,是一種與時代和環境相悖的高風險末路。如果“貞觀”團隊從一開始就能理性分清短期利益和長期主義的價值區別,那他們的結局或可能是另一種方式。
但遺憾的是,他們選擇了走飲鴆止渴的那條路。
— / END / —
歡迎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