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客戶置頂的銀行,才能最終穿越周期。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那么,如何理解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我認為,簡而言之,就是要“以客戶為中心”。過去銀行是將“以產品為中心”作為經營理念,這一理念上的轉變,絕非一蹴而就,面對這個銀行業的共同課題,光大銀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2024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光大銀行營收698.1億元;歸母凈利潤244.9億元,同比增長1.72%;資產總額接近6.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0.35%;貸款總額3.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8%;不良貸款率1.25%,與上年末持平;撥備覆蓋率172.45%。同時,光大銀行優化負債結構,推動存款量價雙優,實現凈息差1.54%,與一季度持平。
可以說,光大銀行的業績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形成了規模、質量、效益和結構相協調的內涵式發展模式。
北極星指標推動
“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轉型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客戶需求的多樣化轉變,傳統業務模式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客戶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和一站式的金融服務體驗,這就倒逼銀行重新審視和轉變服務觀念。
為了推動這種轉變,光大銀行將三大北極星指標(即對公綜合融資規模FPA、零售資產管理規模AUM和同業金融交易額GMV)作為對公、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的目標,這些指標促進了光大銀行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轉變。
通過“三大北極星”指標,光大銀行將核心競爭力轉化為可量化的數字指標,形成了一套包括記錄、跟進、反饋、迭代在內的閉環機制,以此推動銀行內部組織與運營的持續優化,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
對公業務以FPA為引領,將持有的資產轉變為經營性資產,通過多種金融服務如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同時,針對重要領域如制造業、民營企業以及房地產行業,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和支持,建立“陽光興農”、“陽光普惠”等特色品牌,并實行了以“戰略客戶、潛力客戶、基礎客戶”為核心的分層分級分群的客戶服務模式。
上半年,公司金融實現營業收入257.01億元,FPA總量站穩5萬億大關;對公客戶達到99萬戶,戰略客戶近2萬戶,較年初增長6.43%;產業集群新開對公客戶717戶,貸款余額1800多億元;基礎客戶貸款規模4283億元,較年初增長12.62%。
零售業務以AUM為牽引,充分發揮理財市場優勢,打造以手機銀行、云繳費雙APP為核心的“財富+”開放生態模式,優化財富管理產品譜系,優化零售客戶結構,提高綜合價值貢獻。截至2024年上半年,光大銀行零售AUM突破了2.8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了5.4%,位居股份制同業前列;零售存款規模日均規模增幅達到5.8%,存款成本顯著優于同業平均水平;零售客戶達到1.55億戶,其中財富客戶131.1萬戶,私人銀行客戶6.7萬戶。
金融市場業務以GMV為導向,光大銀行圍繞“數字化+生態圈”戰略架構,通過多元化同業金融場景賦能客戶價值提升,提升市場研判能力和債券組合管理的前瞻性和靈活性。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實現GMV總量1.48萬億元,陽光同業平臺簽約客戶192戶,為5588家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新增客戶1200戶;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凈損益同比增長接近50%。
光大銀行的這三顆北極星,最終都指向了客戶,在對公、零售、金融市場業務中以客戶價值,而非銀行自身收益,來衡量銀行的績效。
挖掘客戶潛在需求
高質量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
光大銀行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統籌好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關系,將功能性前置,合理安排各項資產增量計劃,以滿足實體經濟所需。
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先進制造業三大新賽道重點發力,其貸款增速高于一般貸款增速,其中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3510億元,戰略新興產業貸款規模2844億元,綠色貸款規模4034億元,普惠貸款規模4293億元。
在光大銀行郝成行長看來,科技金融通過一系列金融工具、政策制度的落地實施,推動了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產業發展,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技金融方面,光大銀行積極構建了“1+16+100”的專營化組織體系,涵蓋了從總行到分行再到特色支行或直營團隊的全方位布局?!?”代表一個牽頭部門,“16”代表16個重點分行,“100”代表100個特色支行或直營團隊。通過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工具箱,光大銀行打造了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方案,上半年科技型企業貸款和戰略新興產業貸款分別增長了31.4%和28.5%。
綠色金融是光大銀行另一個重點發力方向。光大銀行支持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工業綠色化轉型建設以及綠色交通、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綠色金融+”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綠色貸款、清潔能源產業貸款分別增長了28.6%和28.3%。
此外,光大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加大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服務鄉村振興,普惠貸款和涉農貸款分別增長了13.2%和5.6%;養老金融方面,發揮一個“光大”協同稟賦,打造“養老賬本”和“養老規劃”兩個專業工具,網點適老化改造全面完成,養老客群AUM規模達到1.45萬億,較年初增長4.2%;數字金融方面,光大銀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存、貸、支付結算”為核心,推動重點業務線上化、移動化、智能化、生態化,手機銀行活躍客戶達到2262萬戶,同比增長9.08%。
從數據上可以看到,光大銀行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時,對客戶服務的能力已經到了下一個level。
加快數字化建設
提升服務客戶核心本領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數字化渠道來獲取金融服務,這就倒逼著銀行加速數字化轉型,釋放更多服務動能。通過科技賦能,光大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已初見成效。
戰略體系上,光大銀行建立“全行戰略規劃、數字化轉型規劃、科技戰略規劃”三位一體數字光大戰略框架,深化建設“123+N”數字銀行發展體系,即“一個大腦+兩大技術平臺+三項服務能力+N個數字化名品”,發布實施了《科技戰略規劃》,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進程,重點聚焦客戶、營銷、智能運營、智能風控等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建設。
業務角度看,光大銀行部署了百億級參數的模型,如“光大智能知識輔助助手”,實時為遠程銀行客戶提供支持。當客戶提出問題時,該助手能在后臺即時檢索并總結答案,預計未來將覆蓋15種業務場景,并處理大約70%的客戶咨詢。
客戶角度看,光大銀行圍繞數字民生、數字產業和數字政務三個領域,拓展了像云繳費、物流通、安居通等多個特色產品,旨在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當前,光大銀行累計建設近300個營銷模型,孵化七大類43個數字化工具箱,助力分行快速復用、靈活拼裝,提高重點業務產能,提升綜合服務價值。
此外,在風險防控上,光大銀行整合反詐平臺,統一線上線下渠道管理,布設1390項風險監測指標;推出智能體檢系統,定期檢查貸后管理,預防潛在風險。光大銀行正將資產與負債客戶的獨立風控、營銷模式,轉為面向所有客戶的統一風險營銷智能運營。光大銀行建立“授信客戶白名單”,運用風險篩查、動態評級和營銷線索挖掘等技術手段支持客戶管理,同時設立數據分析師認證體系,支撐業務決策與風險控制。
數字化能力的提升為光大銀行注入了新動力,提升了服務客戶的能力,同時也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
光大銀行始終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回歸客戶本源,賦能經營一線,聚焦價值創造,防范金融風險,實現光大銀行的高質量發展。
在助力實體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銀行自身經營質效的提升,其根本在于深入踐行客戶服務的初心使命。光大銀行立足于“國之大者”,發揮“光大所能”,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錨定三大北極星指標,持續關注客戶長期利益,通過精準施策和差異化服務,為銀行客戶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