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OLED便宜,誰還看液晶電視?
文/每日資本論
沒落的日本家電欲要重新奪回全球黑電霸主地位?
近日,媒體報道曾經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等離子電視制造商,松下控股(Panasonic Holdings Corp)在離開美國市場十年后,終于開始再次在美國銷售電視。此外,松下正計劃重新啟動等離子電視的生產線。
目前,松下在美國推出的電視產品走的是高端路線,旗艦Z95A MLA OLED有65 英寸銷售,Z85A OLED則有55英寸和65英寸兩款,至于Mini LED旗艦電視W95A,則包含了55-85 英寸。這三款機型均由松下在日本設計和開發,并且有松下自己的畫質引擎。有消息稱,W95A其實是TCL茂佳代工。
松下方面表示,這一決策背后的重要推動力,正是智慧家居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公司對于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寬。而松下電視回歸美國市場當成他們的“找到一條正確的回歸之路。”
那么,松下為何如此重視美國市場呢?
截至3月份的整個財年,美國市場的整體銷售額占松下8.5萬億日元(大約597億美元)總營收的24%。而且,美國有3億左右的人口,2023年電視銷售達到了4000萬臺。對于松下來說,能夠拿下這塊市場,不僅能獲得真金白銀的收入,而且通過拿下全球電視市場高地美國,也可以加速其回歸全球電視市場。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松下電器正在逐步收縮家電業務板塊,其中最明顯的動作是電視業務的調整。在陸續關閉中國的工廠之后,松下在全球的電視工廠也被陸續關停,在2021年至2022年就關閉了日本栃木縣工廠、巴西地區工廠以及歐洲地區工廠……松下的量產型號電視也轉由TCL代工。
不久前,日本《朝日新聞》甚至報道稱,松下或將在2026財年之前剝離部分低收益或增長潛力較低的業務,或將考慮出售或關停家電、電視、部分空調業務。
換言之,松下雄心勃勃的“回歸之路”,任重而道遠。
當然,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家電企業來說,松下回歸美國電視市場是一家日本企業行為,還是未來日本電器企業抱團突破的方向?前者不足為慮,后者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或許絕大多數人看到這條消息之后都會不屑地一笑,甚至會說,中國人都快不看電視了。數據也證實了這個論點——中國的電視開機率由70%斷崖式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2023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的出貨量為3656萬臺,同比2022年下降8.4%。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1639萬臺,同比減少4.2%。
由于智能手機和5G網絡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減少打開電視的頻率。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視消費模式是開機、片頭、片尾以及穿插的讓人抓狂的各種廣告,這在很大程度上讓中國電視消費者感到厭煩,再加上手機各個平臺的算法也竭盡全力地鎖定用戶,從而看電視的用戶越來越少。
因此,無論是松下乃至整個日本家電企業想在中國市場分享電視這塊蛋糕,那確實想多了。但反過來講,日本家電企業早就明白了在中低端家電市場卷不過中國企業,而紛紛搶占歐美日的高端電視市場。中國電視企業走出國門,要想拿下國外市場也是件難事。
問題在于,“不出海,就出局”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共識。
記憶有些模糊的2015年,彼時,由海外媒體先報道了中國家電企業海信在北美市場快速增長的消息——“通過收購夏普工廠和開設墨西哥工廠,海信已完成了美國的產能布局,現在正是它邁出問鼎北美市場的第二步——打高端。”
這一消息也讓國內很多財經媒體紛紛憧憬著,中國電視攻入全球電視高地美國市場,從而輻射全球的令人振奮的畫卷。但好景不長,夏普與海信最終分道揚鑣,還官司不斷。
盡管,目前包括海信、TCL等中國企業從出貨量來看,除了韓國的三星,貌似其他企業也很難與中國家電企業抗衡。但不得不說,出貨量并不能說明一切,中國電視產品在國外中高端市場并不受待見。
還有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中國企業在液晶電視和液晶屏上已經較大的話語權,但日本家電企業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主動地放棄了這塊蛋糕,轉身主攻——采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技術的新一代顯示器,它不僅繼承了等離子電視的優點,還在對比度、色彩還原度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成為高端市場的主流選擇。
頗有點類似熱熱鬧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國企業絕大多數在拼命賺錢,搞過渡產品半固態電池,而日本企業已經主動全固態電池。這就好像兩位武林高手,一邊對自己功夫沾沾自喜,啃老本;一邊卻苦練神功,期待華山論劍一舉成名。
試想,日本家電企業在已經確定的電視未來賽道OLED上,占領制高點,并設置諸多專利門檻,請問有誰還會在乎所謂液晶電視銷售數據呢?完全就不是一個量級在比賽。
從這個層面來講,松下回歸美國電視市場,已經強烈地釋放了一種信號——日企已經完成了技術儲備,現在進入攻城拔寨的階段了。
當然,或有人會認為,無論哪個行業最廣闊的市場肯定是中低端。沒錯,對于電視市場也是一樣,比如東南亞、印度、南美乃至非洲等市場。但且不說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讓電視“走出去”前景變得崎嶇不平,單單是這種不思進取的想法就應該“仗罰20”。
要知道,技術不斷更迭,人工智能發展這么快的情況下,日企若能將OLED的成本再打下來,那么,你是消費者會買哪家電視呢?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