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如果在地圖上看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會發現它的縣城豐州鎮離“隔壁”的廣宗縣城非常近。如果手頭上再有上世紀初的平鄉縣地圖,會發現當時它的縣城比起今天來更靠南一些,位于今天的平鄉鎮,離南邊的雞澤縣城也很近。
平鄉縣城與平鄉鎮距離鄰縣廣宗、雞澤縣城都沒有超過10公里
經過測量,平鄉縣城離廣宗縣城直線距離約9.9公里。而以前的平鄉縣城、今天的平鄉鎮,距離南邊的雞澤縣直線距離僅8.3公里。今、古兩個平鄉縣城離鄰縣縣城的距離均沒有超過10公里。
平鄉縣城在平鄉鎮、豐州鎮的位置是經歷了2次搬遷后的結果,時間分別是在北魏景明二年(501年)、1945年。而平鄉最初設縣時,縣城則在今天平鄉縣油召鄉大老營村附近。
清朝《平鄉縣志》輿圖,其中可見大老營、三河鎮
在平鄉縣廣泛流傳著“3改縣名、4易縣城”的說法。這一點在明清《平鄉縣志》里的“建置沿革”中有記載:
平鄉,古南?城。周考王時趙置也,齊伐晉取?即此,其后南徙,故加南字。漢桓帝時改名廮陶,今縣(今縣,指縣志編寫時的縣城,地址在今天平鄉縣平鄉鎮,下同)東十五里艾村,傳其故址,然無可考。
漢建興十五年大水城壞,徙置改名平鄉,相傳舊址在今縣西六里大老營。宋太祖建隆元年漳河決,城壞,真宗大中祥符間徙置縣城,即今治。
由這個記載可以看到,平鄉縣名稱經歷了“南?”“廮陶”“平鄉”3次更改,而城址則經歷了艾村、大老營、平鄉鎮,再加上1945年之后的豐州鎮(豐州之前稱乞村、三河鎮),的確是“3改縣名”“4易縣城”。但是這個“4易縣城”顯然是和開篇所說的搬遷2次是對不上的。
民國地圖上的今天平鄉縣城所在地乞村,又名三河鎮
那么究竟哪個結論才是正確的呢呢?
在歷史上,平鄉、南?、廮陶都是于西漢置縣,《漢書·王子侯表》中就有記載:“平鄉孝侯壬,平干頃王子。(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61年)三月癸丑封。”,平鄉侯國除之后即為平鄉縣,此時距離明清《平鄉縣志》中所說“徙置改名平鄉”的漢建興十五年237年尚有298年。
此外,在《漢書·地理志》的廣平國、巨鹿郡的屬縣中,平鄉縣、南?縣、廮陶縣3縣也是同時存在的。其中平鄉縣在廣平國,南?縣、廮陶縣在巨鹿郡。
《漢書·地理志》中有關平鄉、廮陶、南?以及巨鹿郡縣的記載
另外,在清朝《寧晉縣志》《巨鹿縣志》的“沿革”及“古跡”也能找到平鄉縣并沒有叫過南?縣、廮陶縣的依據:
寧晉縣
沿革:……秦邯鄲巨鹿二郡地。漢置楊氏縣,兼置廮陶,屬巨鹿郡……晉省楊氏入廮陶縣……南北朝改廮遙縣……隋復改廮陶……唐天寶初,改為寧晉縣,始此。
古跡:廮陶城,在縣(指清朝時的寧晉縣治)南二十九里,漢置縣。
巨鹿縣
沿革:……漢南?縣,屬巨鹿郡……南北朝后魏省入柏仁縣……隋置巨鹿縣,取漢巨鹿縣之名也……
古跡:南?故城,在今縣(指清朝時鉅鹿縣治)北十有一里,
從這兩個記載來看南?縣、廮陶縣自漢朝設縣之后,除了被撤銷的時間之外,縣治一直在今天的寧晉縣和巨鹿縣區域內,并無外遷的歷史,因此也就不存在平鄉縣歷經了南?縣、廮陶縣階段。
西漢地圖中的幾地形勢圖
其實,在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平鄉縣城搬遷次數非但不到“4易其城”,并且名字也從來沒有改變過。
歷史的軌跡應該是這樣的:
西漢初置平鄉、南?、廮陶3縣,對了,還有巨鹿縣。
平鄉縣治在今天平鄉縣大老營,巨鹿縣治在今天的平鄉縣平鄉鎮,南?縣治在今天巨鹿縣治北十一里,廮陶縣治在今天寧晉縣治南二十九里。
巨鹿縣治在北魏景明二年(501年)由平鄉鎮移治到了平鄉鎮東三十里的艾村。平鄉縣治同時遷移到了原巨鹿縣治,即平鄉鎮。
民國地圖中的平鄉縣城,也即北魏之前的巨鹿縣治、巨鹿郡治,今天的平鄉鎮
其時,南?縣已在之前的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并入到柏仁縣。隋開皇六年(586年)在原南?縣置巨鹿縣,該縣治同時由艾村遷到今天巨鹿縣城北。
另外,也很有必要介紹一下巨鹿郡。
“郡”是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巨鹿郡設置于秦朝,是最早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雖然歷史上各時期轄區不同,巨鹿郡一直存在,直到隋朝廢除郡級區劃。
東漢巨鹿郡治在廮陶,而非在巨鹿
巨鹿郡的治所最早就在巨鹿縣,即今天平鄉縣平鄉鎮。但是在東漢初,巨鹿郡卻治廮陶縣,即今天寧晉縣南,到了東漢末獻帝建安時又歸治于巨鹿縣。
正是有了這些變化,造成歷史上的某個歷史地理志書、典籍的記載出現了錯誤,后世修撰《平鄉縣志》的人員不加辨別就以這部典籍為依據進行引用、擴展,使得明清《平鄉縣志》與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出入。
這部歷史地理志書就是《太平寰宇記》,它所記載的平鄉縣:
……史記曰:“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鉅鹿城,王離圍之,即此城也。”《續漢書》:“鉅鹿之廮陶縣,后魏景明中移縣于舊城東三十里,后自平鄉故城移平鄉以理之至今不改(指《太平寰宇記》成書時的北宋)。
《續漢書》是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書。古代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因此也認為這本書是西漢歷史《漢書》的延續,所以稱《續漢書》。在《漢書》中,鉅鹿郡治是鉅鹿縣,也即今天的平鄉縣平鄉鎮。而《續漢書》的鉅鹿郡治則在廮陶縣。
隋朝時平鄉縣治已在平鄉鎮,巨鹿縣治已遷到南?舊址
其實這只是郡治所設置的地點不同,而非縣治也跟著郡治進行了徙移,但是就是這點變化,以至于讓編撰《太平寰宇記》的樂史產生了混淆,認為在東漢時廮陶縣已經遷到原鉅鹿縣治,所以也就有了記載平鄉縣時“鉅鹿之廮陶縣”的情況。
這一錯誤一產生不要緊,卻被后世容易犯“唯書唯上”毛病的書生們繼續使用,再加上平鄉縣、巨鹿縣、南?3縣縣治變遷記載也比較混亂,所以就有了明清《平鄉縣志》中的一系列的錯誤。
綜上所述,平鄉縣名及縣城的變遷其實是很簡單的:縣名一直未變,縣城一共經歷了大老營、平鄉鎮、豐州鎮3個地址。
您認為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